说到汉奸,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汪精卫,但是这篇文章,却要让大家记住另外一个大汉奸王揖唐。
年少确实有为
从王揖唐前期20多年的成长轨迹中看,你是无法猜测出,
这个聪明的少儿郎,后期会变成一个人人皆想诛之的王者级大汉奸。
王揖唐是出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的合肥,中国的大背景是晚清政府时期,这个时候的晚清政府斡旋在各个侵略国家中,苟延残喘。
王揖唐的家庭,并不是说有多富有,但是正因为王揖唐的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的私塾先生,从小,王揖唐的父亲就非常注重对王揖唐文学上的培养。
往大地说,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往小的说,可以子承父业,有个生存的本事。
王揖唐倒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小聪颖的他,展露出与其它孩子不一样的段位级别。
文学才华得到身边人的一众认可,
并且很顺利地在20岁的时候,考取了光绪年间的进士,相当于一个省的状元。
这个时候的王揖唐是优秀的,成功进入晚清政府兵部进行任职。
虽然在那个大环境中,很难在官位上做出一些成就,但王
揖唐也算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俨然是一位在公职上的三好青年。
因此王揖唐得到了徐世昌的赏识,并且在徐世昌的推荐下,
王揖唐获得了去日本公费留学的机会。
也就因为这个机会,为王揖唐成为汉奸埋下的伏笔,一个三好青年渐渐走向了不归路。
所以说,好人和坏人也就在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亦或是一念地狱。
海归回来“报效”祖国
清政府培养优秀人才,公费让学习出国留学,目的很简单,让这些孩子能够回来挽救政府,报效祖国。
但是王揖唐回来后的发展轨迹,让众人大失所望,王揖唐留学归来后,因为留学经历,被委以重任,成为东三省参议。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的汉奸本性还没有展露,很快,清政府就覆灭了,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为晚清
政府
官员,王揖唐成为通缉名单中的一员。
为了确保自己能尽快脱身
,他选择投靠袁世凯,就是那个和日本签订21条的军阀官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或许是因为两个人身上有相同的邪恶属性,王揖唐受到袁世凯的重用,不仅当上了袁世凯的秘书,最后他的官职竟然晋升到了陆军中将加上将。
这个官职,让他进入了权力的中心,
也让他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所以对于权力的渴望在他的心里开始根深蒂固了起来。
但是好景不长,不得民心的袁世凯很快就倒台了,王揖唐的靠山倒了,只能另选靠山,
而这个靠山就是段祺瑞,因为有工作经验,所以成为了国务总长。
徐世昌被推上总统位置的功劳,王揖唐占了不少,但是天又不如人愿,段祺瑞也倒台了,王揖唐寻找靠山无望,又害怕被迫害,所以就逃到了日本。
而这次的日本之行,王揖唐彻底走向了不归路,因为曾经身处权力的中心,所以没有权力的王揖唐,非常不甘心。
难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难道一身本领的自己就这样孤独地度过一生了吗?
他不甘心,他想回去,但是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全面抗战开始后,王揖唐并没有向其它热血青年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国的未来奋斗在抗战的前线。
王揖唐选择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一把残忍的武士刀,暗地里和日本关东军秘密联络,并且为日本人侵略中国出谋划策,加快日本侵华的进度。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王揖唐获得了不少好处,在中国人的眼里,王揖唐的汉奸帽子算是被扣实了。
但是在日本人那里,王揖唐被日本人授予华北政务委员会的会长,
在当汉奸的生涯中,王揖唐两次去日本拜谢天皇,同时,他为了讨好日本,将中国的文化瑰宝、古玩字画,拿到了日本。
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王揖唐到底残害了多少中国人的性命,他的罪行,真是让人咬牙切齿。
因果报应,终得恶果
王揖唐以为跟着日本人混,前途就是一片坦途,一片光明,但是他想错了,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人滚回了自己的国家。
而当时那些帮助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汉奸,也将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王揖唐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恶行累累的汉奸,即使有翅膀,他也是插翅难逃。
当政府将他的恶行,一一罗列下来,作为抓捕他的凭证,但是事到临头,王揖唐每次都以生病为由,想要钻人道主义的洞。
虚伪罪恶的人,终将会被揭开面具,王揖唐也在最后被判死刑,你以为他会有忏悔,没有,直到被执行死刑,他都想耍花招。
据记载,在被执行枪决的那一刻,王揖唐一直摆动身体,想要躲避子弹,导致前6枪都没有打中,一直到第7枪才结果了他。
可能在闭上眼睛的那一瞬间,王揖唐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像这样的人,死才是他唯一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