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近现代的中国走入了一个非常坎坷而又黑暗的历程,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在国家道路上前进探索的先锋们,为了中国的未来身先士卒,竭尽所能,因此也涌现了一批能人将才。
比如徐海东以及许世友,他们都是我军不可多得的武术高手,建国之后都被封为了大将以及上将,被大家所熟知,然而今天文章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武术高手,他能文能武,武功高强,后来却并没能参与到授衔仪式中来,他便是耿飚。
双钩大侠
耿飚是个湖南人,于1909年出生,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可来头不小。清朝末年,他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御用护卫,在八国联军来袭护驾的时候立下大功,被赏赐了一个虎头双钩,外面的人也一般称呼他为双钩大侠,可谓是名声大噪。
后来随着清朝的统治的昏庸,耿飚的父亲失望透顶,不想再为满清皇室效力,便找了个机会离职了。
离职后,耿飚的父亲也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只能回到农村,靠着一亩两分田维持生活,日子很是清贫。
耿飚出生之后,父亲也不忘教儿子习武,所以他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体魄也被锻炼得很结实。随着耿飚的慢慢长大,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父子二人才决定外出打工挣钱。
进入事业
13岁的时候,耿飚来到了一个铅锌矿上做童工,接触到这个万千世界,耿飚很是新奇,尤其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在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后,耿飚深感不平,召集自己的工友们开始反抗,并且参与到党的事业之中。
1926年,上级给耿飚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去国民政府的工厂偷武器。耿飚也是跃跃欲试,他利用自己先天的优势,打头阵,带着同志们运出了好些武器,随后利用这些装备,耿飚还组建了一支工人赤卫队,壮大了势力。
初露锋芒,自此以后,组织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耿飚有一个好身手了,不少同志出于好奇心理,或者好胜心理前来找耿飚比划,但是耿飚害怕伤了大家的和气,从不答应。
一次,许世友也找到耿飚比试,耿飚知晓来意后劝他
南拳北腿,谁打谁也不合适,倒不如你打一套拳
于是,许世友就在众人面前秀了一段少林拳法,赢得了围观同志们的热烈掌声。
耿飚此话不仅避免了比武,还让大家对他的好感上升了一层。
加入红军
1930年,耿飚带着自己组建的武装力量加入了红军,成为了红四团的团长。要知道红四团是二师的带头部队,而二师在整个队伍中又是担任的先锋角色,由此可见,红四团可谓是先锋中的先锋,无论是什么困难以及特殊情况,都是他们第一时间冲锋在前解决问题的。
因此,他们可为组织扫除了许多障碍,为此,耿飚一团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事后他常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
不再饮湘江水,不再吃湘江鱼,因为这里都是战友们的鲜血。
惨烈的湘江一战
1934年底,红军队伍突破重重难关,朝着蒋介石的最后一道也称得上是底牌的防御势力——湘江防线进发。
红四团被授予重任,让耿飚带领小队提前抵达目的地,占据有利的视野和位置,为后军保驾护航。
湘江防线对于地方来说是最为严密的一道防线,所以敌军也是倾尽火力向红四团袭来。而耿飚他们正躲在掩护点,躲避炮火的攻击,等到动静一弱,耿飚立刻带人冲出去。
耿飚得到的消息是,敌人总共派出三个团进攻,而耿飚觉得一打三还是有获胜概率的,所以大家一开始都勇猛无比,看见对面的敌人就像高粱杆一样倒下去,也都振奋无比,觉得此战定能拿下胜利。
但是双方胶着了很久,红四团打倒了一批敌人,不断又有新的士兵冲上来,不论是团长耿飚,还是杨成武,他们都已经到了精疲力尽的境地。
好不容易等天黑双方休战的时候,耿飚带了几人潜入敌军内部抢夺物资,顺便收获了几名俘虏,经过盘问才知道,原来敌人足足派来了九个团的兵力。难怪刚刚那场恶战这么久,还觉得敌军层出不穷。
根据这个消息,耿飚立刻调整了战术,但战术在精妙也敌不过人多,耿飚作为指挥,不断往战场前线靠拢,最后他干脆也拿起大刀,挥舞着向敌军冲去,不仅是他,就连政委以及杨成武都冲上了一线。
虽然所有的人身上都挂了彩,但大家强撑着一口气,也要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几进几出,以一敌十,最后终于夺回了阵地。
等到战事结束后,杨成武已经身负重伤,耿飚原本就有病在身,经历着一场生死搏斗,整个人已经不成人样,红军部队也由最初的八万锐减到了三万。
而后来耿飚才知道,湘江一战,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九个团,而是整整十五个团的力量。
后来
耿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立下的功劳之高,还曾被周总理点名表扬,让他来成为我国的驻外大使,先后出席了联合国、瑞典、丹麦等国家事宜。
这二十多年的外交工作也给耿飚带来了遗憾,因为没在军队任职,他失去了授衔的资格,对此,他并没有感到不平,仍旧兢兢业业的呆在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81年,耿飚虽没有军衔,却担任了国防部长一职,根据眼前的局势,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
而特种部队也就是在他的推动下诞生的,很多人都称他是“我国的特种部队之父”。
小结
1991年,耿飚离开了自己工作数十载的岗位,临行前他为官员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还在军队的时候,耿飚手下一名战士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按照军令要枪毙他。当地百姓纷纷前来求情,他们哭着喊着希望能够饶过他一命,让他在战场上戴罪立功。
老百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战士就是为了人民战斗的,都是天大的好人,所以不像好人这样死去。想到这里,耿飚发出了一个提问
现在,我想问问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是你们当中的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
这个令人深省的“耿飚之问”后来也成为了党史上一个深刻的典故。
上一篇:【哈克文化】新石器的开端
下一篇:原创 苏联的大将之9——马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