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上午,由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国家档案馆、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荔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承办,粤剧艺术博物馆协办的“荔泮芳华”:2024年度荔湾历史文化科普活动启动仪式暨名家讲座第一场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山大学的邱捷教授在此次活动上发表了题为“《杜凤治日记》里的晚清西关”的演讲,以下为演讲文字稿。经演讲者审定。
《杜凤治日记》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听众朋友,很荣幸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一二十年研究《杜凤治日记》的一些体会。我今天主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介绍杜凤治和他的日记,第二是谈一下晚清西关的管治体制,第三是讲讲西关绅商的“居民自治”,第四是简单讲一下日记反映的外国人与西关的关系,最后谈谈日记写到的几位西关名人。上述的这些内容主要都是围绕着杜凤治的日记来展开的。《杜凤治日记》的点注本有十大本,多数人没有时间细看,我今天就谈其中有关西关的内容。
这本日记的原件很不好读,刚才有几位学者都说到:“翻开原件,都是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文字,很难看得下去。”其实,如果耐心地看下去,后面没有那么难读。因为日记前面几页是这个样子,到了后面好一些。我根据这部日记写了《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一、杜凤治和他的日记
首先,介绍一下杜凤治和他的日记。杜凤治是浙江人。在清代,在广东做文官的不可能是广东人。他是举人出身,两次任南海知县,任期一共五年多。清代,在收入那么高的南海县当知县,当一两年就已经算时间长了。杜凤治能当五年,这说明有他的本事。他天生就是个当官的料子,既喜欢当官,也能够当官。上司喜欢他,同僚即使妒忌他也不得不佩服他。他没有当大官,一辈子只当一个中下级官员。但在粤的浙江人都说杜凤治是浙江人里面官运第一,要不然他不可能当了五年多的南海知县。在清朝,不一定是官当得大收入就多,杜凤治所任的南海知县是全国有名的“肥缺”,收入特别多。杜凤治在清代算是一名“好官”,比较勤奋,不算特别残暴,也不糊涂。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明白的,但大家知道,当时只要当州县官,就绝对不可能一清如水。
杜凤治说他自己对银钱的事情看得很清楚,不该拿的他不会乱拿,不该花的不会多花,该花的就很大方,他生活相对比较简朴,所以积累了四万五千两银子的财产。我用白银折成黄金,再折成2020年的黄金价格,大概等于三千五百万人民币。假如按今天的黄金价格,可能值四五千万。当然这样子的比价不一定准确,因为在当时买房子不贵,但是买米就很贵,金银比价与今天也大不相同。
《杜凤治日记》手稿原件有四十一本,点校出来十大本,约三百七十万字。这本日记,原来藏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杜凤治日记》原来曾在东莞的收藏家张伯桢手里,日记上还有他的印章。这本书怎么到了中山大学历史系的资料室呢?近日前中山文献馆馆长倪俊明告诉我,张伯桢的儿子张次溪在1958年写信给容庚说,这部日记,本来我是想继续收藏的,但现在手头有点紧,想把它卖掉。猜一下当时他开价多少钱?才两百元!现在卖这套日记,恐怕人家就敢要你两百万。
这本日记,因为是杜凤治写给自己看的,所以他非常坦率,在日记中,除了皇上、太后、自己的老婆不骂之外,其他人都骂。从总督到巡检,从他的伯父、堂兄弟到他亲生儿子全都骂。后来生的几个儿子也不骂,因为他五十多岁后生了好几个儿子,还是有点溺爱,只要看见小儿子就很开心。这种“写给自己看”日记更可信,因为不是准备拿去出版,无所顾忌,无须有意说假话。在清朝,刻印出版三四百万字的日记,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杜凤治当了五年多的南海知县,所以日记里很多内容关乎南海,恰好西关归南海管。很多学者认为西关的大发展时期是在清代,尤其是在同治、光绪之际。广州西关在全国知名,也是在这个时段,刚好是杜凤治任南海知县、管理西关期间。日记里提到“西关”有三百多处,所以,日记对研究西关这个关键时期很有史料价值。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