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年还有700万兵力,为何突然选择投降?日本欺骗世界76年
从1874年到1945年之间,日本发动或参加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作为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在盟友意大利,德国投降之后冥顽不灵继续进行侵略主张,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向反法西斯同盟无条件投降,日本持续了数十年的对外侵略进程逐渐结束,然而日本投降时仍然拥有700万兵力,此前军部还制定了一亿玉碎计划,大有与反法西斯国家同归于尽的意思,既然日本做好了鱼死网破准备又拥有庞大的兵力,为什么突然答应投降?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今天带大家了解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进入19世纪,日本多次发生市民、农民暴动,幕藩体制被动摇,1853年美国人的舰队开到了日本海域用长枪短炮打开了它们的国门,第二年江户幕府被迫与美国签下神奈川条约,1858年与美帝国主义签订了通商条约,之后荷兰、英国等国家先后与日本签订各种各样的条约,幕府的权威逐渐丧失,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突变的局势迫使日本进行改革。
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明治维新开始,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等方面快速发展,但它只是一个弹丸之国资源十分有限,要想继续提高自身的实力必须发展工业,没有资源那就去抢,这一时期日本的野心极具膨胀并付出行动,1874年,趁清政府羸弱,日本入侵中国台湾省,次年侵略朝鲜半岛,日本尝到了侵略他国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国成为了日本最想征服侵略的国家,不仅因为我国地大物博,还因为一千多年以来中国都比日本强大,他一边向我国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一边想着何时能超越我国,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明目张胆的入侵我国,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中也有日本人的身影,日本在一次次侵略中获得了很多资源,工业进一步提升,更将热衷于殖民扩张。
1931年,它通过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三省企图一步步参试中国,六年后日军随便找了个借口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日本看来,中国内部矛盾重重,国民党头目老蒋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肯定会先打击共产党,不会管外来的入侵者,的确日寇在1931年入侵东北地区时,老蒋命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不要抵抗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军,从某种程度上讲,老蒋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日本人的气焰和信心,如果他在侵略入侵时第一时间组织兵力抵御,或许结果不一样,日本人有备而来加上军事方面的差距,虽然我国组织了几次大会战抵御日军,但都失败了,日寇迅速占领了我国广大地区,侵略中国根本不能满足日本人的野心,他们的目标是独霸东亚争当世界霸主,于是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组成法西斯同盟,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世界各地发动侵略战争,日本蓄谋已久,向全世界展露了自己的野心,除了中国战区,他还在东南亚等地方肆意侵略其他国家,这时的日本人十分自信和嚣张,认为一定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它不仅入侵亚洲各国,还把主意打到了美国身上,偷袭珍珠港,原本美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持中立态度,没想到日本人胆大包天,竟然偷袭了美军在太平洋的海军舰队基地,导致2,000多名美国大兵死亡,1,000多人受伤,数百架飞机、数十艘舰艇被毁,当时美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了,现在日本人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势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然美国的颜面往那里搁,日军的一次偷袭成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在多个战区同时作战,不得不扩大兵力,持续了千年的武士道精神,发挥了它的作用,武士道路精神要求日本人为实现集体或团体的价值,尽可能发挥个人能力,主张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它要求武士先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它人的命,舍其名利。
因为它们都是梦幻只有死才是真诚的,在武士道精神的激励下,很多日本男性毫不犹豫的参军入伍,为实现大日本帝国的蓝图霸业贡献一分力量。日本政府和军部穷兵黩武大肆宣扬武士道精神,不惜一切手段给国民洗脑,引诱国民走上战场,很多日本人成功被洗脑并走火入魔,认为即便牺牲在战场上也是值得的,此时的日本已经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当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日本人,知道战争给全球人民带来的伤害,不想当刽子手,但日本政府不会放过他们,像抓壮丁一样逼他们参军,特别是日军在各大战场上出现巨大伤亡后,为了及时补充兵力,日本政府军部不顾国民个人意愿强迫国民上战场,古人云邪不胜正,日本、意大利、德国侵略其他国家属于邪恶势力,令全世界人民痛恨,其他国家团结一心组建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反击法西斯,很快意大利和德国投降了,只剩下了日本,盟友投降并没有让日本及时醒悟,他们继续在各战场作战,做着争霸世界的美梦与全世界为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撑不下去了,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人的美梦破碎,令人疑惑的是,日本当时策划了一亿玉碎计划,要是反法司同盟攻打日本本土,日本不管男女老少全民皆兵与他们鱼死网破,日本在我国有100多万兵力,加上其他地区以及后备役,总共还有700万大军,裕仁为什么突然投降了?
1926年裕仁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这是一个军国主义好战分子,上任不久就指挥策划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给十多个国家带去了巨大灾难,致使上千万无辜民众死亡,裕仁没有停止作恶反而更加猖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多个战区同时与多个国家作战,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日军逐渐处于下风,前面提到过日本的资源有限,加上政府将重心放在对外侵略战争上,无心搞经济,国民被拉到战场也没有人去发展经济,而日本的开支非常大,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国内的经济根本不能支撑日军继续与反法斯同盟打持久战。
但日军在短时间内又无法结束这场战争,接连吃败仗对日军的军心影响不小,有些士兵出现了厌战情绪,兵力损失非常严重,能上战场打仗的都去参军了,只剩下老弱夫儒,后来日本军部不惜用上了娃娃兵,事实上日本战争动员能力,在后期下降的非常快,他们一直在硬撑,除此之外,日本的石油供给路线被美国切断,没有石油工业无法进行,也就造不出更多飞机大炮,日军的作战能力被大大削减。战争末期,日本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状态,不然也不会想出疯子般的一亿玉碎计划,前线战事吃紧,裕仁天皇已经管不了日本在这种战争中的输赢,他看中的是战后能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命运,如果自己顽固不化日本天皇制很可能被取消,那他就不是日本的最高领导人和精神领袖了,这个结果裕仁接受不了,因此他的心理开始盘算什么时候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
1945年3月10日,美军将领李梅对东京实施一系列战略轰炸,在之后的几个月里,10万吨炸弹燃烧弹,吸引了东京当地10万人死亡,无数房屋变成废墟,军工重地遭受毁灭性打击,日本有一部分皇宫也被焚毁,两颗原子弹令日本雪上加霜,裕仁看见长崎和广岛的惨状后幡然醒悟,意识到不管日本如何垂死挣扎也改变不了现在的局面,他得给自己找后路。
1945年8月9日晚上11点多,他在防空洞召开了紧急御前会议,表示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8月14日早上,裕仁在御前会议上冠冕堂皇的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和民族会以灭亡告终,我就不能保护赤子了,即使牺牲我也一定要讲和,其实裕仁已经和美国达成了协议,美方为了自己在亚洲的利益,承诺战后会保留日本天皇制,对他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日本必败的情况下能为自己争取一点利益也是好的,有了美国的保证他为什么不投降呢,虽然裕仁天皇愿意投降,但是一些军国主义极端分子仍不肯死心,他们去抢夺天皇录好的录音,天皇投降的消息传到日军上下,一千多名将士,因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而切腹自尽,这些事件都没能阻止与人天皇的决定。
中国作为日军的主战场之一,日本投入了大量兵力,起初日军一路势如破竹,打破了中国军队的防守与抵抗,自信心爆棚的日军认为自己三个月内就能灭亡中国,即使中国军队在淞湖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失败了且伤亡惨重,但是日寇在三个月内灭亡我国的计划被彻底粉碎,武汉会战爆发前,日本企图迅速占领武汉,迫使中国投降,从而达到结束战争的目的,为此日寇在这场战斗中,投入了当时能集结的最大兵力,做着速战速决的美梦,但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敌人,让日寇付出了惨重代价。
由于兵力不足,日本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我国成功将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变成战略相持阶段,打持久战是日军最不想看到的,因为自身的实力不支持也不允许它长期作战,武汉会战后日本军费支出远远超过本国的储备量,其国力急剧穷困,日军战斗力等方面也有所下降,反观我国既没有因为武汉会战的失败,而屈服于敌人,也没有动摇抗日的决心,甚至使得军民们的抗战决心更加坚定,全国上下投入抗日战争中,军民一心共同抗击侵略者,渐渐的我方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优势,日寇却越来越力不从心趁他病要他命,中国军队加快反攻的步伐,收复了大片被日寇侵占的国土。
1945年7月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给日本下了通碟,让它无条件投降,被日本拒绝,随后中国制定了以广州、香港、桂林等地区为作战目标的反攻计划,如果日本不投降,我国会于美国等国家给予它最后打击作为主战区之一,我国牵制了日本不少兵力,给其他网友创造了宝贵的时间,让它们能腾出手来打击法西斯,若是没有中国居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就会沦陷,有了中国当大后方,日本便有了丰富的资源去建造军工厂、生产武器,也有了足够的粮食,经济支撑日军继续在各地去作战。这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日本会坚守的更久,其他国家的伤亡损失会增多,战争结束的时间也会向后推移,日本投降,中国居民的功劳和付出不容忽视。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日本的偷袭行为惹怒了美国人,随后美国宣布对日作战,美军的加入使得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兵力受损,虽然日本在明智维新后国力飞速提升但还是赶不上美国,两者实力有差距,太平洋战区的日军吃了不少苦头,美军切断他们的补给路线,让他们在岛上孤立无援,只能在岛上等死,有些日军受不了了,就杀害受伤或者战斗力弱的战友然后吃其肉,用这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填饱肚子和保持战斗力,即便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改变局面,处理好太平洋战区的日寇后,美军将战火烧到了日本本土,从东京大轰炸到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美军在经济、军事和心理方面给予了日军重创,迫使裕仁天皇接受投降,另外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加速了裕仁天皇投降的进程。
1945年8月8日晚上,苏方宣布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从第二天起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苏联的决定令日本上下非常震惊,1941年4月13日,苏联不顾中国现状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两国达成协议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也就是说双方要避免发生冲突,后来苏联忙着和德国法西斯作战没空管日本,1945年5月苏联在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这时美国、英国等国家及理想拉苏联对日作战,当然中方也希望苏联能加入打击日本的队伍中,经过一番努力,我国用某些东西换来了苏联的支持,后者将大量兵力调集到苏中边境,总共有150多万人,还有几千架飞机大炮、几百艘舰艇,在军事上给了日本很大压力,有证据表明当年日本不怕美国的原子弹怕的是苏联参战,对日本来说对付美国一个世界强国已经有些吃力,再加一个苏联自己毫无胜算,毕竟苏联的战斗力在欧洲战场上有所体现。
8月9日凌晨,100多万苏军兵分四路,对于东北的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日本在我国东北,朝鲜半岛的兵力只有70万人,它不仅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在武器装备上与苏军的悬殊很大,苏军参战让日本人猝不及防,很快日本关东军被苏军打的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各种原因,裕仁天皇才明白,投降是日本唯一的出路,否则日本在苏联、美国、中国等国家的联合打击下,将死无葬身之地,最终它选择投降,结束了这场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