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四十万军在傲气的诸葛亮看来,不过是一些棋子,根本不能与自己作对,但事实证明人多力量大,诸葛亮被活生生地熬死,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出师北伐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既然路不好走,他这样穷兵黩武不是给蜀国找麻烦吗?那么他劳师重远,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呢?
1、发展速度
曹魏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当时天下共有十三大洲,曹魏独占九个并且身处中原地带,发展速度比东吴以及蜀汉快了四倍左右,蜀汉只有一个洲那就是益州,虽然益州地盘很大,但有一点最为致命。
那便是益州足以自守,可想要出师实在是难上加难,益州内部发展也很缓慢,虽然诸葛亮制定了一系列的国策,可依旧不能与曹魏的所抗衡,曹魏一直在发展从未挑起战争的原因,那便是想要等势力强大后,一举攻下蜀、吴两国。
想法是非常好的,按照当时蜀国的国力是根本经不起,诸葛亮这样一次一次的出兵祁山,加上蜀汉可用之人非常少,诸葛亮只有一直熬,想要熬到自己伐中原,下江南的时候,可惜天意难违,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病逝五丈原。
如若诸葛亮不出兵的话曹魏会将蜀汉一点一点的蚕食,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政治家治国自保都很出色,可强行让其去带兵打仗确实有些为难他了,不过他这都是为了蜀汉的安危。
2、诸葛亮自身年龄
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后已经四十多岁了,刘备兵败夷陵死后已经将近五十岁了,南征蛮夷,大胜而归后五十余三,修整不久后,开始向后主刘禅提建议,开始了自己的北伐之旅,虽每次开始都很顺利,但从未成功。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二人旗鼓相当,当时的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年纪差不多,可司马懿比诸葛亮多活了几十年,这就是一种差距的,曹魏的能人很多,司马懿不需要费心费力的去算计诸葛亮去攻取蜀国。
诸葛亮则不同他需要做到事无巨细才可以,在蜀国帮助刘禅治国时打10板子的小事,都要诸葛亮亲自过问,可见其双方操劳事情的程度根本不一样,因此诸葛亮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才会主动北伐,他知道自己死后,蜀汉再无堪大用之人。
东吴对蜀汉的态度一直是虎视眈眈,诸葛亮出师北伐后,为了避免东吴的偷袭,诸葛亮做了很大的工作,疏通两国的关系,双方互派使臣朝拜,总而言之东吴对于蜀汉的威胁远远少于上两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