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疆域最大的朝代,总面积达到了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东到库页岛以及日本海,南到南海、西到天山,北到北冰洋,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元朝是由蒙古人所建立,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非常的骁勇善战,
草原造就了他们卓越的骑术和射箭,在强大的蒙古铁骑面前,无不令敌人闻风丧胆。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四处征战,蒙古铁骑所到之处大多尸横遍野,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甚至一度让欧洲非常恐惧,却两次大败于日本,
其中的原因一直令许多学者不解
,直到日本打捞出两艘元日战争时期的战船,通过翻阅古籍和历史研究,学者才揭开忽必烈东征没有灭亡日本的秘密。
第一次元日战争
自李唐以来,日本与唐朝进行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并且与唐朝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中日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然而就在忽必烈称帝之后随即征服了朝鲜半岛,高丽元宗向忽必烈称臣,而后忽必烈要求高丽派遣使者出使日本,
希望可以与日本进行“合作”以此来削弱南宋的力量。
此时的西夏与金国的势力都已经被蒙古帝国消灭,只有南宋依旧顽强抵抗,为了消灭南宋,忽必烈将目光转移到了日本的身上,随即对日本展开了侵略。
如果忽必烈成功的征服日本,就会为元朝提供了兵源,不仅如此,元朝自身的经济实力也会提升,最重要的一点,这有助于提升元朝的正统性,
这是因为在汉人心中元朝一旦将日本重新纳入到朝贡体系当中,就意味着元朝的天子有着统治的权力。
基于以上几点,忽必烈势必要征服日本,从而提升自己的地位,因此公元1268年元朝出使日本的使者带着书信抵达日本后,信中的内容大致为要求日本要效仿高丽对元朝臣服,
如果不这样做元朝就会以武力威胁,
而日本一方看到书信后果断的拒绝了元朝的要求,最终使者无奈的返回。
虽然遭到了拒绝,忽必烈依然派遣使者出使日本企图用和平的方式征服日本,然而日本政府屡次的同时又越来越无礼,甚至拒绝接见元朝的使臣,日本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惹恼忽必烈,忽必烈认为自己受到了日本的挑衅,并打算以武力征服日本。
同年忽必烈想要发兵日本,打算从海上登陆,但是一向在草原作战的蒙古士兵根本没有航海的惊讶,只能依靠高丽的水手以及他们的航海经验,此时的忽必烈发现朝鲜半岛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兵力。
公元1273年,元朝在与南宋的作战中攻陷了南宋的襄阳,战争的捷报频传使得忽必烈得以调兵征服日本,他派遣先锋部队前往高丽,然而这支先锋部队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物资补给被迫返回,由于没有充足的牧草补给,元军的马匹就不能发挥实力,所以他们只能被迫返回。
次年,忽必烈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正式的出兵日本,忽必烈派遣两万蒙人与汉人以及五千高丽人组成的军队并且分别乘坐战船向马岛以及壹歧岛,
虽然元朝自建立以来没有停过扩张的脚步
,但是其大部分都是依靠着强大的蒙古铁骑,而蒙古铁骑在战船上的效果甚微,而日本一方由于长时间的孤立状态下,也缺乏与外界作战的经验。
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到了幕府时代,天皇已经没有了实权,国家的掌权者北条时宗得知元军来犯的消息后,已经在元军的登陆地点有所准备。
当元军抵达登陆点后便受到了日军的袭击,日军装备精锐的武士遇见骁勇善战的元军,双方随即展开了战斗,由于日本武士的弓箭是不对称的,
引来了元军的嘲笑,随后元军击鼓恐吓日军的战马,战马受到惊吓日军的阵型也就不攻自破。
尽管如此,元军依然难以突破日军的防御工事,元军的铁骑也就无法进行冲锋,而长时间的作战也让补给不及时的元军有点吃力,并且元军所处的地形同样不利于防守,都在日军的射程范围之内,元军的士气逐渐的下降,无奈之下元军只好撤退,然而就在元军乘坐战舰撤退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而这件事情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决定性战役,那便是台风。根据日本史料以及元朝史料的记载,海面上刮起了台风,令元朝的舰队不得不撤军,而在元朝军队撤退的过程中,
台风刮翻了元军两百多艘战船
,令其损失惨重,而日本一方经此一役后认为元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因此开始着手防御元朝的第二次进攻。
忽必烈得知自己军队战败的消息后龙颜大怒,自己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却损失惨重,寸土未得,而国内南宋也在顽强地抵抗,因此忽必烈经过深思熟虑后不得不暂时放弃对日本的征服,将全部的力量用在攻打南宋。
随后公元1276年元朝的军队攻陷了临安,南宋对元朝求和未果,不得已南宋皇室以及大臣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流亡生活,经过三年的时间,南宋众人不断躲避元军的追杀逃到了崖山,抵达崖山的一行人在主帅张世杰的部署下,君臣一心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与元朝的军队决一死战。
然而元军仅仅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击溃了南宋最后的防线,丞相陆秀夫眼突围无望,大势已去,
只能抱着年仅八岁的赵昺跳海自尽
,十万军民一同牺牲于此也不愿投降元军,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
此前忽必烈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企图说服日本归降自己,但是日本一方将元朝的使臣斩首,而后又向已经灭亡的南宋举丧,忽必烈得知日本的这些种种行为后,异常恼火,下定决心势必要将日本征服。
第二次元日战争
公元1281年忽必烈对日本发起了第二次进攻,忽必烈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北方集结了十万余人,其中包括了蒙古人、契丹人以及汉人、朝鲜人的多民族军队,并且战舰九百艘。
在南方又集结了六万人,战舰三千五百艘从泉州出发,为了避免海上再次刮起台风,忽必烈命令军队春季出发,然而正当北方军队出发的时候,
南方的军队却迟迟没有出发,这是因为南方军队的主将病倒而推迟。
两周后北方军队抵达了九州,然而日本此时却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由于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导致北方军队无法向内陆展开进攻,随后南方军队抵达日本并逐渐与北方军队进行会师,但是由于南方的军队大多都是南宋人。
他们并不想为忽必烈效力,加之有着很深的矛盾,军队内部不团结,
两个月的时间战况没有任何的进展
,日本一方也无法击退元军的战舰,双方僵持不下。
然而一天夜晚,日军在夜幕降临之时派出小船,斩杀了众多的元军并且用火烧毁了元军的舰船此时的元军损失惨重,又不能前往陆地安营扎寨,而后在九州附近的台风要更早的到来,刹那间元军的舰船陷入到台风之中,
无法及时躲避的元军只能任凭台风无情的“宰割”,
仅仅一天的时间元军的舰船损失一半以上,军队数量大量的锐减。
台风发生后,元军被溺死的不在少数,物资损失严重,并且士气已经下降到了极点,不得已只能逃回国,忽必烈看到军报后震怒,最终元朝两次对日本的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两次战争都给两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经济方面元朝国库空虚,财务大量的消耗。
日本经济更是受到了重创,已经到达了极限,战争结束后元朝逐渐地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日本则是直接导致了镰仓幕府的灭亡,取而代之的则是室町幕府。
元朝战败的原因
当日本水下考古学家对沉没的元军战船考察打捞后发现元军使用了错误的船型作战,
当时作战的元军所使用的船型是平底船
,平底船是使用在内陆河,
这种船型采用的是水密隔舱的设计
,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方法,但是由于元军缺乏丰富的航海经验,所以才导致当台风来临时舰船无法承受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不仅如此,由于日本的地形多山并且地势险峻,善于在草原作战的蒙古骑兵无法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其次便是元军的补给问题,人数庞大的元军没有受到及时的补给,导致折损了元军的战斗能力,无法与日本进行长时间的消耗作战。
最后便是人心问题,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由于元军征服日本的这支队伍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一支军队,其中包含了汉族、蒙古族、契丹以及金人,各民族之间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训练,并且相互之间有都存在着矛盾,因此在众多原因的推动下两次元日战争元朝都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