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
迪丽瓦拉
2024-11-01 15:09:59
0

原标题: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

央广网西安4月18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生杨一恒)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2024年4月18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中并安放在展柜中。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面向公众展出。

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运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1978 年,在秦始皇帝陵西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结构完整,装饰华奂,雕塑精美,工艺精湛。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仿真秦代真实马车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铜马车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对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学界誉为“青铜之冠”“世界马车史上的里程碑”。

2021年5月18日,秦陵出土二号铜车马搬进了“新家”,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对观众开放。同时,秦陵博物院开展了对一号铜车马的保养维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保养维护,以保障其在包装、运输和展陈中的稳定和安全。这项工作主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认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一系列细致的诸如粘接、回贴、除锈等保养维护操作。本次保养维护期间还对秦始皇帝陵78LYL.3陪葬坑(铜车马坑)出土的木车车马器中的青铜器、金银器等部件进行了加工痕迹观察及初步成分分析,为研究秦代车马器的材质和工艺提供依据。

工作者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保养维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同时,为保障铜车马的安全稳定,在秦陵一号铜车马保养期间对铜车马博物馆的展厅环境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研判,以提升和保障铜车马后续保存环境的可靠性。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副研究馆员刘江卫表示:“在科学分析方面,我们利用X光探伤技术准确地揭示了结构、焊接、修复痕迹及早期修复报告中未能体现或描述的细节;利用超景深显微拍照技术对特征病害及彩绘纹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病害详情;利用X荧光面扫描分析表面彩绘分布情况;利用对早年修复痕迹进行观察以判断其稳定性。对秦始皇帝陵78LYL.3陪葬坑出土彩绘木车车马器中的金银器、青铜器进行无损分析和加工工艺观察,结果表明这些器物呈现出铸造工艺特征,且经过了锉磨、打磨、抛光、焊接、钻孔、冲凿、錾刻等修整加工处理,银质器物的表面铸造缺陷有补缀痕迹,金银器表面有含义尚不明确的刻划符号等新的信息和结果。”

在保养修复方面,结合科学分析结果,对于秦陵一号铜车马面临的辔绳断裂等结构风险进行粘接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对彩绘起翘部位进行及时回贴,防止其大面积脱落;对酥粉锈蚀部位进行彻底清除,遏制病害发展,提高文物稳定性。

在预防性保护方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对铜车马展厅的环境进行持续性监测与评估,结果显示在智能环境控制设备调控下,展柜的相对湿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符合铜车马保存的环境条件。

秦陵铜车马博物馆目前包括序厅、三个展厅和观众互动区。向观众展示了铜车马的发掘、铜车马的风采以及铜车马上的兵器和车马器具,解读铜车马的性质用途、形制结构、雕塑艺术、彩绘纹饰、铸造技术等,全方位呈现铜车马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并且通过历史影像和考古研究成果,以及铜车马发掘者袁仲一先生和铜车马修复者吴永琪先生的访谈,将铜车马的发现、发掘与修复的精彩故事呈现给观众。

秦陵铜马车被考古学家称为“人类古代文明史上一大奇观”,是世界马车史上的里程碑。彩绘铜马车不仅是古代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结合,也是青铜铸造史上代表作品,其系驾结构、铸造技术、彩绘艺术无不达到了青铜文化的高峰。两乘铜车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修复公开展示,秦陵博物院的几代文物工作者从未间断对它的探讨研究和保管养护。

未来,秦陵博物院还将持续开展铜马车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使铜马车的研究层次不断深化,加大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和解读铜车马的内涵价值,拓宽文物传播渠道,擦亮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这张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金字名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11月7日政协中华路街道联络委联合中华路小学组织“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活动...
原创 西... 在唐朝的辉煌时代,发生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瞬间。那是武德九年,整个朝堂的气氛风起云涌,李世民站在...
诗人@永泰:开在大宋朝的那些梅... 中国人爱梅,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列首位。 宋代是中国梅花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著名的梅花典故、诗...
原创 刘...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王朝。而在其中有一个王朝,其开国皇帝的故事尤为励志。这个皇帝出生贫寒...
原创 他... 在与李鸿章有血缘关系的后辈之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甚至入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的...
原创 东... 文/袁 帆 鞍山,一座因钢铁工业而兴起的现代城市,其正式建立并命名的历史只有约90年;清华,一所与“...
原创 李... 公元211年,刘备在法正的帮助下,发动了入川之战。虽然庞统在落凤坡英勇战死,但刘璋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原创 何... 我们常常听到“燕云十六州”这个词,虽然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只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历史上有这...
“唐诗之都”品牌效应如何最大化 雷蕾 唐诗是中华文化史上的明珠,长安是唐诗创作的地理中心。唐诗与长安有说不尽的故事,今天的西安建设“...
原创 柴... 我国四大盆地,从北往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其中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
逝去的古建筑 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古老的中国留下了很多令人惊叹的古建筑,那是一种渗透在骨子里面的美,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顾廷龙年谱长编》中的“学术彩... 2025年11月10日是顾廷龙先生一百二十一周年诞辰。去年上海图书馆曾分别在本馆、东馆举办展览纪念顾...
原创 无... 近代的中国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贫穷和落后,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在变得更加强大,但仍有不少...
“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 新华社英国牛津11月9日电(记者赵家淞)“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与学术研讨会8日在英国牛津...
原创 刘... 公元422年5月,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生命的最后时刻悄然降临。这位一生征战沙场、建立赫赫功业的君王,在临...
海捞瓷是什么?西安博物院专题讲... 作为“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展览的系列重要活动,11月7日,西安博物院特邀西安美术学院副...
原创 科...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关于早期社会形态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其中,母系氏族社会究竟是否...
原创 1... 1965年2月下旬,国民党高层的重要人物、蒋介石的亲信陈诚因肝癌病重,生命垂危。医生将这一消息告知他...
原创 司...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意味深长。司马懿,魏晋时期的权谋大家,一生智计如海,但有一次...
原创 魏... 公元621年,李建成任命魏征为太子洗马,对他礼遇非常周到。五年后,到了626年,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