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赓早逝,林总主祭:两人有过6次分歧,是否存在个人恩怨?
迪丽瓦拉
2025-07-24 08:02:28
0

作者:相忘于江湖

陈赓和林总,是黄埔师兄弟,也是公认的很能打的两位将领。

但是,在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大军南下华南的过程中,这两位名将却因为对战局的判断不同,半年内出现了6次分歧。其中有两次分歧还因为事关重大,陈赓干脆越级直接向北平的主席陈述个人意见。

那么,陈赓和林总6次分歧所为何事?两次重大分歧主席又是如何裁决的呢?

渡江战役三阶段

一、四野、二野南线大追歼

1949年5月25日,主席给南线三大野战军的作战任务定了调子:

三野解放上海、杭州后,从江西、浙江进军福建,并解放华东地区浙江、福建的沿海岛屿;四野从中南的两湖长驱直入两广,解放中南;二野在安徽、江西等地短暂休整以后,挥师进军大西南。

但是此时二野3、5兵团在安徽南部,4兵团在江西。四野先遣12兵团解放武汉、阳新等地,主力也抵达湖南南部。如果两大野战军同时南下,势必会因为交叉运动造成大进军的相互干扰。

为了便于隐蔽行军,二野3、5兵团都打着四野部队的番号,主席还把江西的4兵团划归林总指挥。由于二野3、5兵团只有27万人,主席又把四野43军、47军和50军13万人划归刘邓指挥。

这样一来,刘邓指挥40万人进军西南,林总指挥50万人进军中南。

但是,在进军中南之前,同为我军名将的陈赓、林总没有直接合作过。

抗战时期的陈赓

二、黄埔师兄弟首次合作

陈赓比林总年长4岁,一个是黄埔一期,一个是黄埔四期。

两人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黄埔时期。陈赓的入学时间是1924年5月,毕业时间是11月,毕业以后先后担任了二期入伍生连连长、三期本科副队长、四期步科1团7连连长。

林总1925年入学,被编入步兵科2团3连,因为表现积极追求进步,很快由团员转为党员,一直到1926年9月毕业。因此,同为党员的林总和大师兄陈赓,在频繁的活动中不可能没打过照面。

但是,有关两人第一次交集,流传很广的是南昌起义撤退途中。

起义部队南下潮汕途中遭钱大钧阻击,排长林总建议撤退,被营长陈赓怒斥“再说撤退就枪毙”。但是两人不在一个部队,陈赓是20军3师6团1营营长。林总是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

起义失败后,陈赓有缘腿伤回上海治疗,随后有4年时间在特科,后来进入鄂豫皖根据地,最高职务是师长。在此期间,林总从排长一直升到红一军团的军团长。长征时期,陈赓是干部团团长。

抗战时期,陈赓在129师,林总在115师。解放战争,陈赓在中原,林总在东北。尽管陈赓多次被主席当作战略预备队使用,但是和林总的四野一同进军华南地区,还是两人平生第一次合作。

林总和四野机关进入武汉

三、前两次分歧林总从谏如流

陈赓和林总第一次分歧,是4兵团打湖南还是打广东。

1949年5月,陈赓4兵团13、14、15军和5兵团18军暂归林总指挥。

第一次分歧的焦点,是江西休整的陈赓兵团西进加入湖南战场,还是直下广东。

林总用兵一向谨慎,而且桂系尚有30万大军。但陈赓认为白崇禧不会和我军决战,四野40万大军对付桂军足矣,四兵团可趁机直插广东消灭余汉谋所部。这一建议,林总爽快地同意了。

第二次分歧,林总要求7月立即出兵,但陈赓建议秋高气爽再进兵。

林总的想法是机不可失,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趁早阶段桂军后路。但是陈赓从实际情况出发,四兵团受困于三伏天和南方水乡环境,北方战士中暑、疟疾等流行疾病造成的减员数量很大。

另外,由于连续在山区行军和露宿,患病的战士得不到既是救治,大大影响了战斗力。所以,陈赓再次建议四兵团延长休整期,一面等待二野后方物资支援,一面等天气转凉更有利于部队行军。

林总接到陈赓、郭天民和刘志坚的电报,发现四野也有相同问题,于是同意了。

我军南下

四、广东战役陈赓两次越级直陈

第三次分歧,陈赓、邓华两兵团,先打广州还是广西。

9月初,天气凉爽了,陈赓4兵团和邓华15兵团拿下英德,直指广州。

就在广州城内敌军一片惊慌之时,林总一纸电令到了,要求4兵团停止南进改道广东曲江、英德进入广西,协同四野主力合围白崇禧。林总此举,是怕余汉谋10万大军被赶到广西,形成一个大坨坨。

4兵团3个军直取桂林,可以彻底断掉桂系后路,留下15兵团监视广州。

但是,陈赓和郭天民仔细研究以后,提出了不同意见:先取广州再攻南宁,更符合大迂回的指导思想,如果转道广西,由于山高路远可能会两头都顾不上。这一意见也得到了广东军区叶剑英的支持。

由于事关重大,陈赓越级向主席陈述理由。很快得到了主席的支持。

第四次分歧,痛打落水狗,还是穷寇勿追。

4兵团、15兵团大兵压境广州很快拿下,无心恋战的余汉谋直奔雷州半岛。

陈赓急令3个军展开极速追击,林总却命令:陈兵团暂停追击,迅速转兵西进围歼白崇禧。

在林总看来,尽管衡宝战役消灭桂系4个师4.5万人,但是白崇禧的精锐还有近20万人。只要消灭桂系主力,华南地区就会指日可下。但是陈赓看来,到嘴的肥肉不吃实在有点可惜。

这一次陈更没有抗命,而是边追击边向主席直陈。两天后,主席的回电和陈赓、郭天民不谋而合。陈赓兴奋地对郭天民说:“好了,尚方宝剑到手了。”林总见生米煮成熟饭,也只好作罢。

五、广西战役,陈赓林总和为贵

第五次分歧的焦点,陈赓兵团主力北上,还是堵敌退路。

1949年11月10日,杨勇5兵团解放贵阳,堵死了白崇禧西逃之路。

狗急跳墙的桂军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经雷州半岛的港口从海上逃跑,要么从广西进入越南。22日,陈赓接到林总的命令:陈兵团除留下13军37师堵截桂军出路,主力火速北上围歼鲁道源。

一线的陈赓和郭天民研判战场形势,提出3条反对理由:

第一,只用一个师守廉江不保险;第二,敌军有可能向西南撤往北海;第三,即便13军、14军马上北上也需要3天时间,恐怕来不及。陈赓再次发电向主席陈述利害,主席回电支持陈赓。

当然,作为“战神”的林总也非常人,在变幻莫测的战场形势下很快同意了陈赓的意见。桂军5个兵团和余汉谋13兵团共17万人,都被四野主力和二野4兵团歼灭,广西战役完美收官。

第六次分歧,秦基伟15军断敌退路,还是停止追击。

广西战役最后阶段,陈赓命令15军军长秦基伟赶在黄杰的前面占领上思县,务必使敌军不要越境。但是,就在秦基伟整装待发时,林总的命令到了:15军就地肃清匪患,不必再往南追。

这一次陈赓成了乖孩子,命令秦基伟和15军遵命照办。或许,陈赓在几次争执占了上风,这一次不管林总处于何种考虑也见好就收了。而黄杰和3万溃兵也没有好下场,被法军关进了集中营。

陈赓和林总的6次分歧,其实并无个人恩怨,也不是山头主义。

从个人关系上看,陈赓和林总关系不错,陈赓逝世,追悼会的主祭即是林总。

从山头上看,陈赓和林总分属二野、四野,而刘帅和林总指挥风格完全不同。

刘帅是分散放权的目标管理,所谓“分散指挥打野猪,集中指挥打死猪”;而林总是“权力集中”,抗战时115师指挥到营连一级,解放时东野司令部也指挥到师一级,所谓“一竿子插到底”。

陈赓兵团解放云南

因为指挥风格迥异,四野指挥到师一级,陈赓是不感冒的,规定仅限紧急情况。

但是,我军一向是民主集中制,求大同存小异。即便有个人恩怨、山头主义,在解放全中国的大目标下,都要让路于大局。这也是陈赓、林总虽有6次分歧仍然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毛主席与斯大林,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阵营无可争议的领袖,受到了无数人的敬重。 不过,相...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国、吴国、蜀国。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英勇善战的将士都会被三国争抢...
原创 蓝...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一夜白头,因为这一年,年富力强的太子朱标病逝了。朱标从10岁是被立为吴王(当时朱...
原创 民... 在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被人津津乐道的,却寥寥无几。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便是这为数不...
原创 国... 他是毛主席的学生,也是国民党派往汪伪政府的卧底,最终更是促成了湖南的和平起义。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物,建...
原创 皇... 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凌迟处死,受牵连的正蓝旗部众多达一千多人,造就了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狱案...
原创 金... 完颜珣是金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历史上称为金宣宗,他的任务,就是带着金国走向灭亡。 完颜珣登基的时候...
原创 将...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最为臭名昭著的宰相,此人不学无术,阴险毒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
原创 韩... 在韩国济州市旧城区东南部的山坡上,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隐藏着神秘的三姓穴。相传,这里是耽罗国始祖高乙...
原创 他... 隋炀帝杨广,一个差一点就成了千古一帝的皇帝,只怪他时运不济,被唐太宗李世民摘了桃子。他是一个暴君,但...
原创 蒙... 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在草原上崛起,兵锋所向、无人能敌,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蒙古大汗经历...
原创 1... 1928年4月19日,在湖南省酃县(今株洲市炎陵县)境内的沔水河边,迎来了一个深刻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
原创 历... 都是羁縻地区,只能说有功绩,但没实际意义! 清王朝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控制过西藏,纵然康熙年间,曾派...
原创 明...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泛指能够进入学堂读书的古代官僚贵族子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学士一词的意思也发...
原创 《... 标题:史记中的名言知多少 《史记》,这部千古流传的史学巨著,不仅记录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留下了许多...
原创 揭...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太人的足迹遍布广泛,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卓越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人类...
原创 5... 前言 对于黄河,毛主席一直非常敬畏,因为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但在同时,毛主席对黄河带来的水患,也感到...
原创 姬... 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是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兄长——伯邑考。 关于伯邑考的死因,流传着...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世民救下李靖,红拂女星夜私奔 柴绍去后,李神通及段纶俱遣使迎李渊,就是一班降盗,也都驰...
原创 姜... 咱们知道蜀国后期,尤其是诸葛亮死后,全靠姜维在撑着,他也不负诸葛亮的重托,连续多次率军伐魏,正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