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水浒传》的人,或许都会为梁山好汉的结局感到叹息,虽然不少人有着反对的声音,然而头领宋江还是强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终梁山在朝廷的调遣下东征西讨,疲于奔命,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更是伤亡惨重,以至于梁山好汉,最终活下来的只有32人。
事实上,宋江在原著当中,已经多次表达了自己虽然沦落为草寇,却依然渴望正名,效忠于朝廷,最终博一个封妻荫子,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但是代价却太大了一些。无数的兄弟牺牲,而梁山的势力也是宣布覆灭。
在幸存的好汉中,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吴用是武胜军承宣使。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其余人作为统制。
这或许让人感到好奇,宋江用性命换过来的楚州安抚使,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大官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安抚使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安抚使起源于隋朝,随代以安抚大使作为行军主帅,而唐代的时候派遣大臣巡视战乱或者是受灾的地方,安定社会秩序,同样称之为安抚使,而到了宋朝廷之后,安抚使的职责发生了改变,原来宋吸取了唐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将节度使的权力不断削弱,同时军权集中到中央,宋朝将全国行政归化为“路”,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便设立了西川等十五军州安抚经略使,以后凡诸路遇天灾及边境用兵﹐辄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
因此,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治,算得上是最高军事长官,宋江的楚州安抚使放到现在,更像是地方军区的司令员兼任省长,放到民国时期,那么宋江已经能够算得上一个军阀,由此而见,宋朝廷对他还是不错的。这说出来也很难让人相信,朝中有着奸臣当道,蔡京高俅等人会坐视不理,让宋江获得如此要职吗?
必须要注意的是,施耐庵对宋朝的官制并不清晰明确,安抚使作为一个“事毕既罢”的官职,怎么可能会长时间的设置呢?
而且宋江的几个头衔,根本对不上,楚州是如今的淮安市,而安抚使是一路的临时性长官,因此楚州作为市级别的行政归化是不存在安抚使这种概念的,安抚使的前缀应该是路而非州。此外,宋江的头衔是武德大夫,实际上它和副先锋卢俊义所封的武功大夫都是属于正七品,作为军队的先锋,这个官职属实要低了不少,而宋江的武德大夫甚至比起卢俊义的武功大夫还要低。
而至于安抚使,至少也是要从四品太中大夫或侍从官才能够担任,很明显,宋江和卢俊义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因此关于宋江的封号头衔有着很大的错误,而分析起来,宋朝廷既然重重提防梁山势力,就更加不可能授予他们过大的权力,而是类似于“齐天大圣”那样有名无实的虚职才是正确的,但在《水浒传》一书当中却彻底反了过来。包括关胜的兵马总管、呼延灼的兵马指挥使,都是权力很大的武将,这里也算是施耐庵的一处失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