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清基业开始的地方
迪丽瓦拉
2025-07-25 16:02:50
0

当时的吉林濒临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有着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同时图们江和黑龙江的出海口也位于吉林辖区以内。除此之外,吉林还管辖着当时中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库页岛。

今天的吉林省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但“吉林”这个名字,却不是来自汉语,而是满语“沿江之地”的音译。清朝以前,吉林还是个人迹罕至的苦寒之地,但在清朝灭亡之后,吉林就成了一个人口超过五百万的省份。那么清朝三百年的时间里,吉林是如何发展的呢?

省会长春夜景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早年生活在吉林地区的主要是一些渔猎民族。在征服了高丽后,唐朝在吉林地区设立了松漠都督府和室韦都护府。武则天时期,粟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吉林地区建立了 渤海国,并与唐朝保持着朝贡关系。契丹兴起后,渤海国为契丹所灭,吉林成了辽朝的地盘。金朝取代辽朝后,又继承了辽对吉林地区的统治。

渤海国

渤海国龙泉府遗址

金朝末年,由于蒙古人的扩张,原先东北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元朝时期,生活在吉林的 海西女真人还是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

女真村落复原

16世纪晚期, 努尔哈赤在统一了 建州女真后,开始对外扩张,而扩张的首要目标就是生活在吉林地区海西女真。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努尔哈赤吞并了海西女真四部,将其吉林地区直接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建立后金,开始与明朝对抗。到了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后金改国号为“大清”。到了皇太极统治的后期,整个东北均已被大清所掌控。由于人口少,加上与明朝的战事紧急,入关之前的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在东北做过多的行政区划,而是 将整个东北视为一个行政区。

今天的赫图阿拉城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趁着明朝内乱之际,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率领满清大部入关。刚刚入关的时候,多尔衮仍然延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的传统,将东北当作一个行政区。但入关后清朝统治的中心移到了北京,不能直接管理东北地区。为此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 设置了盛京总管一职,负责整个东北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盛京官员署衙

链接:吉林省建置沿革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省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省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远在舜、禹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各民族地方政权。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进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前37~668年间,高句丽活跃于吉林省,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央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受唐玄宗册封始号渤海国,统治了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后曾定都和龙和珲春,天成元年(926年)为契丹所灭,设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

辽朝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朝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贞祐三年(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天兴二年(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朝隶属于辽阳行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明朝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1740年(清乾隆五年)颁布了“流民归还令”,对山海关以东地区施行封禁政策。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省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吉林将军辖区大体包括松花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西起开原威远堡边门,东至乌苏里江两岸和库页岛在内的沿江及海中诸岛,北起外兴安岭至日本海及黑龙江下游,南至长白山区。嘉庆五年(1800年),增设长春厅,为长春建制之始。

1803年(嘉庆八年)清政府废止禁令。

咸丰十年(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

1878年(光绪四年)吉林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

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清政府完全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光绪帝欲凭借改革地方政治来挽救垂危的统治。他首先发布谕旨:裁撤东北三将军,设立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吉林省正式建制,称吉林行省,设吉林巡抚(吉林省第一任巡抚为顾肇熙),省会设于吉林市。

1908年,吉林省组成巡抚衙门,吉林将军、吉林分巡道随之废除,吉林巡抚成为吉林省最高民政长官,并兼理旗务。同年,吉林省仿照关内行省之例,先后在省下置四路分巡兵备道。

1912年:吉林省作为南京临时政府和22行省之一,区划沿清旧制不变。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下诏退位。268年的清朝统治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4月15日,袁世凯下令各省督抚均改称都督。陈昭常任吉林省都督。

1926年:中共北满地委在吉林省建立长春支部。

1930年:于和龙县药水洞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边界状况是:西界奉天,北界黑龙江,南至图们江外韩国,东界苏联。

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爱国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出现了更多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正式建立,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定都“新京”(今长春市)。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1931年9月19日,日军占领长春、四平等地。21日,吉林城沦陷。吉林省代主席、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降日。11月12日,吉林省抗日政府在宾县成立,诚允任代理主席。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吉林光复。

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长春市成立吉合区党委。同时成立吉合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保中。辖区包括吉林、合江以及松江之珠河以东地区。这是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同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撤销吉合区党政军机构,成立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同年12月27日至30日,在永吉县岔路河镇召开吉林省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5人,列席代表9人。

吉林省政府成立后,其辖区、省会驻地、工作机构、派出机构等,几经变动。吉林省政府成立时,省属市县已由1945年11月10日中共吉林省工委成立时辖属的3市23县,调整为辖长春、吉林2市和长春、榆树、德惠、九台、通阳、永吉、蛟河、舒兰、磐石、桦甸、敦化、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安图等16县,至1946年5月下旬部分市、县被国民党军占领之前,均已成立了市、县政府,辖区人口650余万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把东北划成9省,吉林省领长春、吉林市2市和永吉、榆树等18县1旗。

1945年11月25日,中共永吉地委征得驻吉苏军同意,成立吉林市民主政府,至1946年5月28日随军撤出,吉林市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复建吉林市政府。

1945年12月27日,吉林省政府在永吉县正式成立,周保中任主席。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11月,在中共组织下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设在吉林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民国政府划分原东三省为九省,吉林省领长吉2市和永吉、榆树等18县1旗,省会设在吉林市。同年11月,在中共组织下成立吉林省政府。

1946年5月,共产党军队从吉林市撤出,国民党在此成立了吉林省政府。

1948年3月9日,中共占领吉林市。3月10日,中共吉林省政府迁至吉林市。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实现吉林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1日,长春市政府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属,东北划分为6省。

新中国建立初期,吉林省辖2个市、2个专区、 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东北6省改为4省,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辽宁省以两省新划归吉林省的市、县界线为省界,与朝鲜、苏联国界仍旧。

1954年9月27日,长春直辖市改为省辖,省会迁往长春。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管辖。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划延续至今。

参考文献

吉林省志 .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吉林大典 .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清代东北军府建制 . 赵云田

清代东北建制的特点 . 姜守鹏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 任玉雪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 傅林祥、林娟、任玉雪、王卫东

清代吉林将军职权研究 . 刘威

东北通史 . 李治亭主编

清代东北第一水师 : 吉林水师营 . 吕萍、丁宁

库页岛在历史上的归属问题 . 薛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称为“天下第一猛将”,其战斗力令人称奇,几乎没有人能够与之抗衡。那么,吕布是...
原创 入... 在刘备成功夺取益州之后,曾有人提出将成都城内的房屋以及郊外的田地分配给各位将领作为奖励。当时,刘备并...
原创 他... 他与诸葛亮齐名,生平所创第一计,令曹操苦恼一生,千百年来无人敢于模仿。 “三顾茅庐”这个典故,深受...
原创 为... 鼎的表面形态像一个锅具,而底部则支撑着一个坚固的框架,中间部分呈现出灶的形态。在商周时期,鼎被视为青...
原创 朱... 在大明朝初建之时,朱元璋亲自为其太子朱标指定了长子朱标,凸显出他对这位皇子的极高信任度。尽管朱标展现...
原创 秦... 朱元璋,这位历史的老司机,确实在开历史倒车方面展现了过人的才能。他不仅恢复了分封制度,还引入了殉葬制...
天策上将李世民与大唐军神李靖的...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而李靖,这位被誉为"大唐军神"的传奇将帅...
原创 如... 事实上,如果卧牛山下关羽与赵云完全不认识,双方发生冲突,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卧牛山下...
原创 曹... 在细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曹营的许多将领,不论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与关...
原创 许...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会知道,曹操的亲卫队中有两位名声赫赫的猛将,分别是典韦和许褚。这两位将领都在曹...
原创 李... 提到清朝的太监,李莲英无疑是其中最具声望的一个人物。他是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宫中红人,从咸丰六年起,...
原创 当... 在汉武帝为平阳公主和卫青安排婚事时,卫青面临着多重选择。这位大将军要娶的平阳公主,年长自己十多岁,并...
原创 临...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在历史的舞台上,一方面因英明神武的形象结束了元朝末年的动乱,...
原创 一... 项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霸王,不仅是因为他非凡的个人能力,还有许多命运的巧合和偶然因素。要了解项羽的传...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名将,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他们的传奇故事至今依旧吸引着众多读者的关注。例...
原创 熊... “熊孩子”这一称呼,经常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年幼的孩子凭借天真无邪的特权,往往做出一些调皮捣蛋、甚...
原创 明... 明朝的火器,虽然在当时算得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如果其火药武器真有多强,凭借火药武器与冷兵器的巨大差...
原创 成... 大家好,欢迎来到《史书上说了啥》。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成吉思汗这一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
原创 背... 前言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以其无与伦比的勇武与智慧,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溃了秦朝的主力...
原创 明... 几年前,电视剧《闯关东》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剧情讲述了一家人从山东迁徙到东北后的生存与发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