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淮海战役,国军兵团司令黄维被俘,杨勇长叹一口气:你们抓错人了
迪丽瓦拉
2025-07-25 16:03:23
0

文字|阿龙

排版|阿龙

要说国军中最狡猾的悍将是谁,“小狐狸”胡琏一定榜上有名。

他的一生相当“精彩”,参加过北伐,也抗击过日军,还在淮海战场上和粟裕“斗过法”。

因为其骁勇善战、狡猾无比,因此在国军中,素有“二胡”的说法。

“二胡”,指的是胡宗南和胡琏,但有人说,就是十个胡宗南,也比不上一个胡琏。

淮海战场上,未来的开国上将,中野一纵司令杨勇也说过:“抓住十个黄维,也不如抓住一个胡琏!”

可见,在敌我双方眼中,胡琏是个何其狡猾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1、抗战勇猛,深得老蒋赏识

1925年,胡琏只身来到广州,报名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的四期生。

毕业之后,胡琏被分到第11师,并参加了新军阀混战。在面对冯玉祥时,士兵们都吓得瑟瑟发抖。唯有胡琏一人,面不改色,面对即将溃逃的部队,他拔出手枪,朝天鸣射:“谁要是敢跑,我先请他吃枪子!”

在胡琏的一番威吓下,本已溃散的军队,竟然成功守住了阵地。

战后,陈诚对胡琏颇有些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想将他调到14师担任营长。

升官本来是好事,没想到胡琏得知后不喜反悲,在陈诚面前嚎啕大哭,表示自己对11师已经有感情了,宁可不升官,也要留在老部队任职。

一番动情言论,说的陈诚也是老泪纵横。

他怎么也没想不到,胡琏竟是如此一个“实诚人”。从那之后,他便将胡琏当成自己的嫡系培养。胡琏也得以在国军中官运亨通,到抗战时,他已经晋升为第11师副师长。

整个抗战期间,胡琏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最大的功绩,便是1943年的石牌战役。

这年5月,日军占领宜昌,开始向石牌要塞进军。这里是重庆的门户,一旦失守,重庆便会彻底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因此,蒋介石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守住。

负责守备石牌要塞的,是国军18军,而胡琏的11师,则负责固守核心要塞。

开战前,陈诚特意给胡琏打来电话:“有没有信心守住石牌?”

对此,胡琏的回应只有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

不得不说,能坐上师长位置,胡琏还是有些能力的。他擅长山地作战,知道日军火力凶猛,因此他将阵地设置在险峻的高山上,大大限制了日军炮火优势的发挥。

如此,日军不得不靠步兵冲锋,等到敌人靠近后,胡琏一声令下,指挥战士们发动白刃战。

据当时石牌附近的村民说,战争爆发后,中间有三个小时完全听不到枪炮声,那是因为胡琏正在指挥部队进行白刃战,可见石牌要塞中的战斗到底有多惨烈。

最终,在胡琏的拼死抵抗下,日军在扔下7000多具尸体后,狼狈撤退。

这场战役,成功打乱了日军的攻取重庆的部署,是抗日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西方军事家们,都将这场战役称之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此战之后,胡琏开始得到蒋介石的赏识,不仅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还被晋升为第18军副军长,不久之后,又升任18军军长,成长为陈诚土木系中的骨干。

但从这之后,他的官路便在难以寸进,反而开始走下坡路。

2、中野发力,黄维兵团被困双堆集

抗战结束后,在老蒋的指挥下,胡琏立刻投入到解放战场上。

随着在战场上的历练,狡猾的胡琏,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作战方法。

他狡猾善变,在攻坚战中,会先追求稳扎稳打,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做立足点,囤积大量的弹药、粮食、战备物资后,在派遣部分部队前往试探,在有利地处建立阵地。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即使我军兵力占优,依旧拿他没有办法。

例如南麻战役,纵使华野9纵付出了巨大伤亡,还是让胡琏给跑了,气的许世友战后向粟裕抱怨:“胡琏这个‘老狐狸’,下次见到他,一定抓住他!”

可见,这个人到底有多难对付。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敌不过好猎手。在淮海战场上,胡琏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粟裕。也是他,亲手斩断了胡琏的狐狸尾巴。

解放战争开始后,老蒋在美国顾问的建议下,开始了兵团整组计划。

当时,胡琏的第18军驻扎在驻马店附近,奉命整编成第12兵团。按理来说,胡琏能力出众,深得将士们的敬佩,又是蒋介石的嫡系,应该由他出任第12兵团司令。

但白崇禧却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因为胡琏在他的防区,向来是“听掉不听宣”,白早就对他颇有微词。如果让他当上兵团司令,还不更加蹬鼻子上脸了。

无奈,为了安抚白崇禧,老蒋只能任命黄维为第12兵团司令,胡琏担任副司令。

如此,虽然安抚了白崇禧,却冷了胡琏的心。到手的兵团司令没了,又恰逢胡琏的父亲得了重病,心灰意冷之下,他当即向蒋介石请了个长假,回乡看父亲去了。

没想到他这一走,将整个12兵团都给葬送了。

说起黄维,虽然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但能力平平。因此,抗战临近结束时,老蒋让他留在了后方,担任军官训练学校的校长,负责军官的培养。

被任命为第12军团司令时,他已经有近五年没在部队了,这样的人,如何统兵呢?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黄百韬兵团被华野包围在碾庄。

这支部队是国军精锐,蒋介石自然不可能放弃,立刻通知黄维,让他尽快北上解黄百韬之围。黄维依命令行事,殊不知,他早已被中野给盯上了。

从驻马店到碾庄,需要经过宿县,等到黄维大军赶到时,才发现这里已经被中野解放。

前路被断,纵使黄维再迟钝也反应过来了,他们可能已经被中野包围了。为避免被围歼,黄维当机立断,决定将部队带到离南平集80华里的固镇,依托城防,既可以防止解放军攻城,又可以通过后方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计划已经制定好了,但黄维却迟迟没有实行。

至于原因,竟然是黄维一直在等蒋介石的命令。等到命令下达后,撤退已经来不及。黄维兵团的12万大军,全部被围困在了一个叫双堆集的地方。

3、“抓十个黄维,都不如抓一个胡琏!”

被围几天后,虽然时常有南京来的空中补给,让士兵不至于饿死。但时间一长,将士们还是开始心生怨言:“投这些东西不管用,不如把老胡头空投下来!”

将士们口中的“老胡头”,自然就是胡琏。

黄维并非自负之人,他知道,此时的局面自己已无法应付,当即通电南京,希望能将胡琏空投到淮海战场,协助自己指挥第12兵团突围。

事已至此,蒋介石也顾不上白崇禧同不同意了,慌忙将胡琏空投到了双堆集。

落地之后,胡琏在黄维的陪同下,在战场巡视一圈,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挺有意思的事。

胡琏巡视战场时,中野的炮兵便盯上了他,他走到哪,大炮就打到哪。

听到炮声,黄维被吓破了胆,指挥司机赶紧跑。反而是刚来战场的胡琏显得十分淡定,不慌不忙的巡查完战场后,对黄维讥讽道:“钻都钻进来了,还跑得掉?”

对此,黄维无言以对。

由此就能看出来,胡琏无论是经验还是指挥能力,都比黄维要强不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已至此,纵使胡琏在怎么有本事,也很难带12兵团突围出去。

无奈,他只能先让黄维将部队中105毫米以上的炮全部集中起来,以备突围只用,他自己则乘坐飞机飞回了南京,向老蒋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没成想回到南京后,老蒋对胡琏私自离开部队的行为非常不满,当即训斥了他一顿,又给他看了一部叫《文天祥》的电影,便让他回到了淮海战场。

老蒋的意思,胡琏非常明白,是让他赶忙带领部队突围。

不得不说,老蒋的军事能力也就是赵括水平,只知道“纸上谈兵”。如果能突围,胡琏早就带部队突出去了,还用等到今天?

但这些话,胡琏不敢当面说出来,只能回到双堆集,和黄维等人一起等死。

1948年12月15日,胡琏正式下达突围命令,他为这次作战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叫

“四面开弓,全面反扑,觅缝钻隙,突出重围!”

说通俗点,就是各自逃命吧。

当天下午,胡琏和黄维在战车营的掩护下,各自乘坐一辆坦克突围。

黄维的坦克因为半路上抛锚,最终被我军俘虏。胡琏则在友军的接应下,顺利逃回蚌埠,之后被送到上海养伤。

后来,中野一纵司令杨勇得知胡琏跑了后,还颇为惋惜的说道:“你们抓错人了,黄维虽然是司令,但胡琏才是12兵团的灵魂,就是抓住十个黄维,也不如抓住一个胡琏!”

解放战争结束后,胡琏带领残余部队,继续固守金门。

直到1958年,才被老蒋召回台北,被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

1977年,胡琏因心脏病在台北去世,终年70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三国杀》十周年版(现已改名一将成名)5月份出了新将星张让,做出了一个完全没有作用的垃圾将,本次就来...
原创 八... 说起八路军,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英雄事迹、抗日传奇,可在这群人里头,总有那么几个命运让人唏嘘的家...
原创 中... 尽管当今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如以前那么融洽,但韩国的一些文化仍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相信去...
原创 苏... 在上世纪90年代,原本庞大的苏联瞬间解体,就此分裂为出了15个国家。 经过这次政治巨变,直接导致了大...
原创 万...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尊奉为“天子”,是国家最为尊贵的人物。作为天子,皇帝的生命显得尤为宝贵,理应全力保...
原创 清... 俗话常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现代人如此,古代人也不例外。然而,正如我们今天所知,如果你打算报考某个地...
原创 李...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不仅曾有过辉煌的时代,但也面临了众多的动荡和危机。清朝的末期,灾...
原创 因... 因儿子被起绰号调侃,父亲索性将名字改为绰号,几十年后却名扬天下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
日本在二战前 “花式疯狂作死”... 日本本来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农耕国家,在被西洋列强的巨舰敲开国门之后,迅速转身投向资本主义路线,通过明...
原创 晚... 在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对一款菜肴情有独钟,竟然食用了整整十年。可当她得知制作这道菜的配方时,愤怒之下下...
原创 作... 这个问题不仅是后人好奇的,也是汉文帝刘恒当年自己的困惑。当他得知自己被选为新的皇帝时,心里也十分迷茫...
原创 晚...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是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重量级人物。这四位在晚清政...
刘邦驾崩15年后,托孤大臣杀光... 你知道吗,历史上的“权臣地图”里,一个意外事件曾让刘邦的江山差点被分割成几块?他的仁慈在后代看来,或...
原创 本...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曾经的“吃完这一顿,可能没下一顿”,转变为如...
原创 南... 大同位于山西的北端,隔着明长城就是内蒙古,地处阴山、吕梁山、太行山结合部,面积1.4万平方千米。 ...
原创 中...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李碎碎念的日常,每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历史人物的世界,了解那些有趣且不为人知的故事。今...
《史记》中完美无瑕的蔺相如,为... 提到蔺相如,我们很容易想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典故,这些故事生动展现了蔺相如忠诚、智慧、宽宏...
原创 清... (一)八大姓氏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有八大姓氏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占据了显赫的地位,这些家族的崛起与皇...
原创 张...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中,若论勇猛,张飞无疑是三国时期最为闪耀的存在之一,尤其是他的那份气吞山河...
原创 历... 张首芳是张作霖和赵春桂的长女,也是张学良的姐姐。外人眼中的她或许是个泼辣且刁蛮的女人,但那不过是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