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完美无瑕的蔺相如,为何被后世多位史学家批判?
迪丽瓦拉
2025-09-12 11:33:27
0

提到蔺相如,我们很容易想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典故,这些故事生动展现了蔺相如忠诚、智慧、宽宏与勇猛等多重性格光辉。

司马迁在《史记》中亦不吝笔墨,高度赞扬蔺相如:“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大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也就是说他智勇双全,是世之楷模。

然而,这样一位近乎理想化的历史人物,在后世史学评价中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对待,甚至被某些学者冠以“莽撞青年”之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蔺相如的传奇人生。

01

01 卑微出身与非凡勇气

蔺相如的出身非常低微,他最初亮相时的身份,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地位本就低下,身为宦官的家臣,蔺相如当然和那些根正苗红的朝臣完全没有可比性。

说不客气点儿,廉颇和蔺相如闹别扭时,骂出的那句“相如素贱人”,也不算是冤屈了蔺相如。

顶着这样的出身,在素来讲究按资排辈的赵国,属于蔺相如的机会非常之少。他想要出人头地,除了在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做别人不想做、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基本上没有其他选择。

轮到蔺相如出人头地的这一天终于来了。这一年,赵国得到了和氏璧这个宝贝,但还没高兴两天,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秦国也想要这个宝贝。

弱国无外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终拼的还是实力。赵国打不赢秦国,想避免纷争,那就只有把国宝献出去一条路可走。可是这么窝窝囊囊的献出去,又明摆着有损人格、国格,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怎么办呢?蔺相如做了一件和毛遂一样的事情,他主动请缨:“让我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吧,我会说服秦国不攻打赵国,不夺走和氏璧。如果秦国真的给我们十五座城池,我们再把和氏璧给他们。如果只是诓骗我们,那臣就算是死,也必要做到完璧归赵!”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

赵王正为和氏璧的事愁闷不已,见有人挺身而出,哪里还管他的身份高低,赶紧把蔺相如派了出去。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很熟悉了,秦宫大殿之上,蔺相如见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想法,只想着白白取走璧后,以璧有微瑕为借口,将和氏璧重新拿在手中,威胁秦王道:“如果强行夺走和氏璧,那臣只能与璧同归于尽!”

秦王担心和氏璧损坏,不得不暂时答应蔺相如,好稳住他。

而蔺相如则借此机会,悄悄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兑现了“完璧归赵”的承诺。

不辱使命,完成和氏璧的出使任务,是蔺相如登上政治舞台的敲门砖。但后世史学家也因此而批判蔺相如此举过于冒险,是为了表现自己而置赵国安危于不顾,但凡秦王“不讲武德”一点,蔺相如就将死无葬身之地,和氏璧也不可能被带回赵国。

比如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就曾经批评蔺相如的做法是对秦王的挑衅,是在“坑害”赵国。

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徐江教授亦持相似观点,认为蔺相如不顾赵国安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险主义者。

蔺相如真的是这样的吗?

01

02 渑池之会,智勇双全

接下来的渑池会上,蔺相如再次以智勇双全的形象出现在秦宫大殿上。

面对强秦,他视死如归,不卑不亢,舌战秦国君臣,最终帮助赵王化解了被羞辱的尴尬场面,成功完成了外交使命。

蔺相如是在冒险吗?是,也不是。

说是冒险,是因为秦强而赵弱,秦国确实比赵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一旦秦王是一个莽撞无礼的家伙,饶是蔺相如再怎么机灵,也很难避免这场噩梦。

说不是,是因为蔺相如知道秦王不是一个完全不讲规则之人,而赵国的实力,也没有差到任由秦国宰割的地步。

两国的国力对比起来,秦国纵然有吞并赵国的野心,但目前的精力主要放在对付齐国和楚国上,并没有马上和赵国翻脸的打算。

既然如此,虽然现场危机四伏,也并不是没有化解的可能。所以蔺相如才敢慷慨陈词,解决纷争。

这并不是因为蔺相如莽撞,而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决断,拥有底气之下的勇敢,和无知者无畏的莽撞不是一回事。

01

03 智慧与胸襟的典范

部分史学家将蔺相如简单地定义为冒险莽撞之人,无疑是对他智慧和胸襟的低估。

真正的蔺相如,不仅有着过人的勇气,更有着洞悉世情的强悍分析力。

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时,他能够顾全大局,主动退让,展现出超凡的大度和智慧,赢得了“将相和”的美誉。这样的品质,又怎能是愚蠢莽撞之人所能拥有的呢?

综上所述,蔺相如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历史人物。

他既具备勇敢和智慧的品质,又拥有对世情的深刻洞悉。

后世史学家对他的批判,或许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解读和评价。但无论如何,蔺相如作为赵国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地位与贡献不容抹杀。他是赵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后世学习的楷模。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END

作者介绍:李晴朗,艺术硕士,自媒体写手,终身学习践行者,坚信成长即财富,心安即幸福,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是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出师表》是历史上诸葛亮亲自撰写的著名辞章,大家对此都不陌生。不过,许多人可能注意到,《出师表》中提...
原创 一... 关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忠义化身,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位拥有强烈傲骨的英雄,为何会对刘备...
原创 三... 在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被视为战乱纷争的年代,正如古人所言,时局造英雄。在这纷扰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杰...
原创 三... 在三国的后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仍然存在,而蜀国却在渐显暗弱的情形下不曾坐以待毙。蜀国一直致力...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谋士排行榜:诸葛亮为何未能问鼎第一? 在讨论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排行榜时,诸葛亮虽以其出众的才能...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一乱世之中,能够保全全家性命是极为困难的。然而,诸葛家族...
原创 三... 三国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几乎每位三国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然而,在...
原创 邓... 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率领大军征讨蜀汉。邓艾乃是一位擅长军事的将领,他凭借着敏捷的...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刘关张三英的英勇形象常常吸引着我们关注,或是曹操、周瑜、司马懿等富有个...
原创 原... 关羽,字云长,被誉为“美髯公”,他以忠义著称,赢得了刘备和曹操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这两位权臣之间,关...
原创 溥... 在溥仪实现退位之际,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并非没有反对之声,反而反对情绪十分激烈。一部分人表达了强烈的...
五谷之长的稷,北方的粟:西周时... 考古探源:时光碎片中的稷迹 旧石器至新石器:曙光初绽 考古发掘,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
原创 抗... 在我们所观看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清朝的形象并不如历史书中所描绘的那样衰败。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影视剧的创...
原创 汉... 三国时期,名将层出不穷,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等英雄人物声名显赫,广为人知。然而,在汉末...
原创 “...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关于“礼部尚书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设定显然存在严重的历史失误,这与明朝的官职制度...
原创 为... 苏轼有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趟名为生活的漫长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用理性的罗盘指引方向,以...
原创 古... 明代在我们传统印象中,通常与朱元璋的传奇经历、东厂与锦衣卫的权力斗争以及明制汉服的华丽风格相联系。影...
原创 崇... 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皇帝无疑是最令人同情的一位。身陷国破家亡的困境,他并未选择苟且偷生,而是毅然决...
原创 明... 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数据,目前在中国范围内,自称为大槐树移民后裔的人数已经超过上亿。从明朝初期至今,这短...
原创 当... 1900年6月,慈禧在收到一条情报后愤怒不已:洋人希望她将政权归还给光绪帝。为此,她以光绪的名义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