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三个情形。首先,魏兵没有设伏,这种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因为魏蜀两国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第二,魏延能够在十天之内到达长安,兵贵神速,这个说法也是成立的,因为魏延在汉中经营多年,如果天气没有发生变化,完全有可能按计划行动。
第三,夏侯公子为什么会放弃长安并逃走呢?长安的守军至少有5000人,而魏延也有5000人,再加上负责运送粮草的5000人,总共大约有一万兵力,虽然兵力不足,但却没有攻城器械。那么,魏军为什么要放弃长安呢?即使夏侯公子能力不足,魏营中肯定还有懂行的人。另外,张郃带来的援兵是战略骑兵,只需要几天就能赶到长安。 至于偷袭阴平的问题,如果邓艾失败了,损失的不过是邓艾部下的三万兵力。钟会的主力仍然在剑门和姜维对峙,邓艾即使失败,钟会也可以从容撤退。如果邓艾胜利,那么三国的局势就会改变为两国,魏国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而关于子午谷,魏延的计划是分成两路进攻,一路通过子午谷偷袭,另一路由丞相带领正面进攻长安,两路军队在长安城下会师,合力攻占长安。如果成功,最多能够拿下长安以西的土地,但魏国并不会就此投降。然而,如果计划失败,丞相手下的11万大军就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蜀国可能就会灭国。以丞相的聪明才智,绝对不会冒险做这种愚蠢的事。长安的常驻军有2万多,而魏延带来的5000精兵没有攻城器械,如何能保证这些兵力能拿下长安?怎么能确定夏侯楙会投降?更重要的是,夏侯楙投降后,其他长安的将领是否会跟随投降?如果魏延赶到时,长安的守将依然是夏侯楙吗? 再提一句,大家可以去查查在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时,郭淮正在做什么。实际上,郭淮已经预感到长安的危险,因此开始向长安方向靠拢。至于其他行军问题和粮草问题暂且不提,就算魏延能够顺利到达长安,单是长安能否顺利拿下就充满了变数。任何一个细小的变数都可能导致失败,这样的计划实在是无法吹捧。 魏延的实际计划不是为了夺取长安,而是抢占潼关、武关和蒲板津,封锁魏军的援军路线,逼魏军陷入困境。这有些像朝鲜战争中美国的三所里战役,风险大,但如果成功,收获也会非常大。事后来看,如果诸葛亮足够果断,或许应该采纳这个计划,因为街亭一战就损失了上万士兵,而魏延的牺牲并不会太大,至少可以牵制魏军的进攻,对蜀国在陇右的战略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