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原本庞大的苏联瞬间解体,就此分裂为出了15个国家。
经过这次政治巨变,直接导致了大量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于是他们被迫在世界各国寻找新的机会。
在这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动中,我国就成为了那些前苏联的不二选择,其中更是有200多名苏联专家跨越国境,来到了中国,就这样那些苏联专家一呆就是几十年,甚至把国外的家人也接了过来,一度成为了我国的“钉子户”。
那么那些前苏联专家为何会选择来到我国?为何又时至今日依然选择留在我国?
苏联专家无奈逃亡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一度成为超级大国,之后更是敢于和美国对抗,而苏联之所以可以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就是其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
特别是苏联的军工生产技术,在当时可是拥有众多顶尖的科研人才。
不过在1991年,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苏联最终解体。
其中乌克兰曾是苏联的重要组成国,在苏联解体后继承了下来了苏联的大量的军工基础和技术人才。
在独立后的乌克兰并不像预想的一样获得了新的发展。反而因为缺乏有效的领导让乌克兰陷入了诸多困境。
特别是在工业方面,由于在苏联时期整个国家都是以后工业生产模式为主,在独立后的乌克兰没办法做出及时的调整,整个国家的经济模式无法支撑苏联遗留下来的军工企业继续生产,为此乌克兰不得不针对军工业进行减产甚至停产。
苏联的解体让许多技术人才失业,加上乌克兰新的政府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去重视这些人才,导致乌克兰的专家们处境变得困难,许多失业的专家不得不从事一些兼职工作来维持生计,这些专家在乌克兰举步维艰。
乌克兰的专家们也是知道,如果按照这种情况继续留在乌克兰,自己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摆脱困境。
为了能够让谋取更有光明的出路,乌克兰的专家们开始目光投向国外,因此关于苏联解体后的人才争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上演。
全球争抢,中国成功收获人才
苏联解体后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特别是那些军事专家所掌握的技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至宝。
特别是苏联的老对手美国,对于苏联的人才自然是不愿意放过,同时韩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纷纷加入其中,开始不断争夺这些技术专家。
特别是美国在得知乌克兰专家陷入困境后,立刻派出人员与亲自去与那些专家们接触,向他们开出极高的薪酬来吸引他们前往美国工作。
在美国的一番诱惑下,乌克兰的一些高级工程师纷纷前往美国就业,不过还是有大部分专家由于历史原因没有选择美国。
之后,俄罗斯也开始争抢乌克兰的人才,加强原本俄罗斯与乌克兰同属前苏联在历史还是吸引了不少的乌克兰专家前往俄罗斯。
不过由于俄罗斯自己也身刚刚成立不久,国内面临诸多困难,一时间没有办法接纳如此多的人才。
此外还有一些小国也是想借机来招揽乌克兰专家,其中韩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就曾为乌克兰专家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乌克兰专家。
由于这些国家国土面积较小,且在当时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接纳如此多的人才。
在这场人才争夺中,我国也是加入其中。特别是在当时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这就需要先进技术来做支撑。
乌克兰专家所掌握苏联的军工技术,这对于需要加强国防力量的我国而言必然重要。
为了能够成功招揽乌克兰专家,我国也是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中国先是承诺为专家们来华提供便利条件,签证的费用以及安家费都由我国包办。
同时我国也是愿意为专家们开出高价的工资,这在当时几乎与美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开出的条件相等。
况且我国还与乌克兰专家们有过渊源,在我国成立不久后,苏联曾派遣大量专家援助中国的建设。
其中就包括有许多乌克兰专家来到中国,他们一部分甚至已经适应了我国的生活,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他们不得不撤离我国。
况且,我国为了进一步吸引那些乌克兰专家,还曾决定用我国的轻工业产品来交换乌克兰的工业设备。
这对于方式需要转型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一笔有利的交换,我国的举动也是渐渐打动了那些专家,因此曾有200多名乌克兰专家前往我国谋生。
落地生根
在经过与我国的沟通后,一批乌克兰专家来到了我国,我国也是信守承诺,为那些专家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这些专家有些被分配到了科研机构和企业中,中国民间也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我国社会各界也是那些专家表现出了包容的态度。
这些乌克兰专家来到我国后也是真办事,他们凭借着在苏联时期学习到了技术和经验,在这方面帮助过我国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尤其是在军工领域,乌克兰专家曾为我国的航母、导弹等武器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特别是在我国的首台航母辽宁号上,前苏联的航母之父巴比奇,就是通过这次招揽来到了我国。
我国的辽宁号就是瓦良格号的框架进行再次设计重新搭建。
而巴比奇在辽宁号航母的改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带领我国的科研团队攻克许多技术上难题。
乌克兰专家们对于我国的贡献不仅是在军事方面,在当时我国的航天技术并不发达,而这些乌克兰专家就对我国的飞机设计,以及其它设备的研发等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可以说,这些乌克兰专家们来到我国,为我国的进步以及经济转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国为了能够更好的回馈那些乌克兰专家,特地表彰那些能够为中乌之间的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乌克兰专家,为此还特地设立了“齐鲁友谊奖”。
这其中为我国航母研发做出杰出贡献的巴比奇就曾获得了这一奖项,同时也是我国对外国专家的最高褒奖。
那些获得奖的乌克兰专家们,除了会得到高额的奖金,同时还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支持,进一步来鼓舞乌克兰专家,在我国他们感受到了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正是我国的这种包容,更进一步让他们主动留在我国选择在中国落地生根。
在我国工作久了,那些专家就更愿意走了,在工作期间,那些专家们结实了不少我国朋友,同时还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
我国保留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上中国人民都十分热情好客,这都让乌克兰专家更想留在中国。
为此有9层以上的乌克兰专家选择留在了中国,起初他们语言不通,况且汉语的复杂性就已经够让他们头疼,不过他们也是主动去参加汉语培训课程。
到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专家选择在中国长久定居。
那些乌克兰的专家们体会到了我国的发展潜力,还将自己在国外的子女接来中国,让家人也在中国发展。
乌克兰的专家们的子女如今依然有部分在中国接受教育,甚至有些已经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有些已经在我国结婚生子,过上了稳定了生活。
除了在苏联时期来到中国的乌克兰专家,还有一些国外专家看到了我国巨大的潜力也是不远万里来到我国。
如今我国不仅拥有全球第二的经济市场,加上悠久的文化已经稳定的社会,让全球无数的国家都认识到了中国的强大以及包容。
之所以能够让这些乌克兰专家愿意留在在我国,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真诚,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就曾招揽了不少的乌克兰专家,可在学习到了关键的技术后,美国就经常翻脸,开始对于那些专家的薪资标准大打折扣。
反观我国,让世界看到了我国在人才引进的诚意。我国不仅提供优厚的待遇,还对那些专家给予足够的尊重。
乌克兰专家也是实实在在为中国的科技以及国防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此同时那些专家也在中国实现了自己价值。
放眼全球,国家的进步离不来人才的贡献,如今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重视人才。
我国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愿意与其国家提供合作,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国胸怀已经对于人才的重视,而我国真正的目的是实现双赢。
未来我国将会坚持开放包容,在积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发展的同时,还将证明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增长的竞争力。
相信在不久后,会有更多像乌克兰专家这样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发展,届时中国将会再次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媒体称瓦良格号设计师受聘来华 本人否认:没计划去任何地方》观察者网
《历经周折 从"瓦良格"号到中国首艘航母诞生始末》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