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前 “花式疯狂作死”,把自己推向绝境
迪丽瓦拉
2025-09-12 12:04:20
0

日本本来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农耕国家,在被西洋列强的巨舰敲开国门之后,迅速转身投向资本主义路线,通过明治维新等一系列举措,成功迈入工业国家的行列中。

有个俗语叫做“久贫乍富“,用来形容二战前的日本绝不为过。这个勤劳刻苦的暴发户开始慢慢展露他的狼子野心,而且因为甲午战争胜利所带给他的丰厚回报更觉得飘飘然。

日本计划先占领中国东北,凭借东北丰富的矿产和土地资源快速发展,再进一步占领整个中国,然后攻占石油橡胶产量很高的南亚,积蓄力量最后和美国决一死战,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但是现实不是沙盘推演,无论计划多么完美,最后都可能事与愿违。

迷之自信

日本在二战前于晚清和民国的战争中捞到了资本与自信,甚至开始睥睨西方列强。而英国当时正愁着对付重新崛起的德国意大利,无暇东顾。法国因为欧战损失了大量的男性青壮年,举国上下十分厌战,甚至联合英国主动放弃部分殖民地来避免与意大利的直接冲突。而彼时的美国虽然实力雄厚,但是过惯了优渥生活的美国人不愿卷入任何争端,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就给了日本一个大大的错觉,日本开始觉得连西方老牌帝国列强都惮赫自己,日本开始忘记自己的家底是人民多做工少拿钱、多种地少吃饭积攒起来的,日本也忘记了全民吃饱饭不过短短二三十年,也忘记了甲午战争前为了买军舰连天皇都要节食变卖黄金首饰。

军国主义崛起

日本的迷之自信遇到了无力的晚清与民国,更大大激发了日本军方的兽欲,军队中的所谓“少壮派”等好战分子,更是将侵略亚洲视为当务之急,不惜通过种种激进手段夺取权利。他们频繁制造事端,发动“五一五、二二六”等事变,威胁内阁高官、挟迫日本天皇,大肆煸动舆论,逐步掌控政府,推行“统制经济”“国家总动员法”,压制民主政治,强化军国主义体制。通过“思想警察”维持高压统治,加速政策极端化。

思想灌输

日本军部通过各种措施,全面推行国军主义教育,神化天皇,让日本国民对天皇绝对崇拜和服从,使国民将为天皇牺牲作为最高道德,完全无视个人存在价值。以“尽忠教育”使国民达到对天皇“至诚”与“尽心”,要求国民对天皇“至诚一贯“。”奉公教育“让国民形成”灭私“的心理倾向。”殉国精神“教育国民为国捐躯,使国民将投身侵略战争视为高尚行为。

日本军部对出版实行严厉检查和取缔制度,严禁不利于军部的新闻报道和言论,严禁媒体私自收集信息或于外部媒体联系,违者最高可至死刑。使媒体沦为军国主义的喉舌,民众无法获取真实信息。

美化侵略

日本的外交部门彻底沦为军部的传声筒,在国际上不遗余力的为军部掩盖一桩桩罪行,承担起了为军部”揩屁股“的工作。日本军部通过控制的媒体宣扬对外侵略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不断的在国内树立军国主义榜样,宣扬新婚妻子为鼓励丈夫参战自杀、母亲嘱咐孩子要死在中国等有违人性的行为,并将其歌颂,树立所谓的 “爱国” 榜样,引导民众效仿。

对于反对军部或有不同意见的人,扣上 “卖国贼”“有辱天皇” 等帽子,进行舆论攻击甚至人身迫害,营造恐怖氛围,使民众不敢表达不同意见,只能随波逐流,支持军国主义政策。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宣扬日本民族的高贵、优越,强调日本在亚洲的指导地位,煽动排外情绪,将西方文明批判得一无是处,反对现代化,保存国粹,发展成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立场和狭隘的爱国主义。还宣扬国际上美英等国对日本的遏制,将国内问题归咎于外国势力与国内 “卖国贼” 勾结,转移民众视线。

鼓吹国权主义,将国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求个人绝对服从国家,片面主张个人对国家的义务与牺牲精神,排斥个体利益与权利诉求。同时,鼓吹日本的 “独特性”,将天皇制国家奉为不可改变的政治模式,号召以 “忠君” 作为爱国基础。

无视国际力量

1931 年,关东军擅自发动 “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尽管日本政府最初试图控制事态,但军部借此推动 “满洲国” 傀儡政权成立,彻底撕毁国际条约暴露侵略野心。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李顿调查团取得实证后国联集体谴责日本,但日本悍然退出国联,走向国际孤立。

日军在华实施南京大屠杀、731 部队细菌战、“三光政策” 等反人类暴行,激起国际社会强烈愤慨。美国、英国等开始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而中国则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日本陷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困境。

1940 年,日本加入轴心国,公开与美英等国对抗;同年进占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威胁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美国随即宣布对日实施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禁运,掐住日本工业和军队的 “命脉”。军部非但不收敛,反而制定 “偷袭珍珠港” 的冒险计划,试图以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为南进扫除障碍。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正式向美国宣战。此举彻底激怒美国,原本 “中立” 的美国全面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不仅要面对中国战场的持久战,还要与工业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在广阔太平洋上较量,其资源、兵力和战略纵深的劣势被无限放大。

作死的代价

1945 年 8 月,在被两颗原子弹轰炸过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由军国主义主导的侵略战争,使日本付出了超过 300 万人死亡的代价,本土被美军占领,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试图通过武力扩张实现 “霸权梦”,最终都将玩火自焚。和平发展、尊重他国主权,才是国家存续的正道。

日本二战前的 “作死” 本质是军国主义的盲目膨胀,其行为不仅是对他国的侵略,更是对本国人民的背叛。铭记历史,警惕战争悲剧重演,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出师表》是历史上诸葛亮亲自撰写的著名辞章,大家对此都不陌生。不过,许多人可能注意到,《出师表》中提...
原创 一... 关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忠义化身,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位拥有强烈傲骨的英雄,为何会对刘备...
原创 三... 在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被视为战乱纷争的年代,正如古人所言,时局造英雄。在这纷扰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杰...
原创 三... 在三国的后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仍然存在,而蜀国却在渐显暗弱的情形下不曾坐以待毙。蜀国一直致力...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谋士排行榜:诸葛亮为何未能问鼎第一? 在讨论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排行榜时,诸葛亮虽以其出众的才能...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一乱世之中,能够保全全家性命是极为困难的。然而,诸葛家族...
原创 三... 三国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几乎每位三国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然而,在...
原创 邓... 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率领大军征讨蜀汉。邓艾乃是一位擅长军事的将领,他凭借着敏捷的...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刘关张三英的英勇形象常常吸引着我们关注,或是曹操、周瑜、司马懿等富有个...
原创 原... 关羽,字云长,被誉为“美髯公”,他以忠义著称,赢得了刘备和曹操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这两位权臣之间,关...
原创 溥... 在溥仪实现退位之际,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并非没有反对之声,反而反对情绪十分激烈。一部分人表达了强烈的...
五谷之长的稷,北方的粟:西周时... 考古探源:时光碎片中的稷迹 旧石器至新石器:曙光初绽 考古发掘,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
原创 抗... 在我们所观看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清朝的形象并不如历史书中所描绘的那样衰败。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影视剧的创...
原创 汉... 三国时期,名将层出不穷,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等英雄人物声名显赫,广为人知。然而,在汉末...
原创 “...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关于“礼部尚书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设定显然存在严重的历史失误,这与明朝的官职制度...
原创 为... 苏轼有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趟名为生活的漫长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用理性的罗盘指引方向,以...
原创 古... 明代在我们传统印象中,通常与朱元璋的传奇经历、东厂与锦衣卫的权力斗争以及明制汉服的华丽风格相联系。影...
原创 崇... 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皇帝无疑是最令人同情的一位。身陷国破家亡的困境,他并未选择苟且偷生,而是毅然决...
原创 明... 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数据,目前在中国范围内,自称为大槐树移民后裔的人数已经超过上亿。从明朝初期至今,这短...
原创 当... 1900年6月,慈禧在收到一条情报后愤怒不已:洋人希望她将政权归还给光绪帝。为此,她以光绪的名义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