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说吴国是周文王伯父后代?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器或能证实
迪丽瓦拉
2024-11-01 20:07:28
0

原标题:《史记》说吴国是周文王伯父后代?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器或能证实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25)

前文提到,西周时期陕西陇县一带存在个“夨国”,不少学者认为,这就是太伯兄弟所奔的“吴国”。从时间方位来看,夨国的文化遗存集中在西周前期,且陇县距离岐山仅100公里左右。从器物铭文来看,“夨”“虞”“吴”三字可通,说明夨国即是虞国、也就是吴国;夨国与散国、郑国均有通婚,是周天子的分封诸侯;但其却又称“王”,表示地位又与普通诸侯不同。那么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夨国正是太伯南奔建立的国家。

不过,这种的解释始终包含较大的推论成分,因为在出土夨国铭文中,并没有明确涉及其与太伯、仲雍的关系。而夨国这个国家在传世文献中完全消失了,我们只知道山西平陆的虞国、江苏苏州的吴国是太伯、仲雍之后。如果认可夨国才是太伯、仲雍南奔之地,那么也需要解释虞国、吴国与夨国的关系。

首先说虞国。实际上,近现代不少学者主张虞国才是太伯所奔之地,最早钱穆先生在《史记地理考》提到。他认为《左传》“太伯不从,是以不嗣”中的“不从者,谓太王之自邠迁岐,逾河西行,而二人未之从也”,可以印证的是《穆天子传》“太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太王从邠(豳)迁到岐山,太伯、仲雍没有随从,而是往南到达黄河北岸的中条山,建立虞国。

前文我们提到,周人起源于山西的观点正是钱老提出来的,“山西说”与“陕西说”争议的一大焦点就在于“邠”到底在关中还是河东。不少支持“山西说”的学者,也顺理成章支持太伯所奔为虞国,如童书业、王玉哲、杨宽等。按照这种观点,太伯南奔是在太王迁岐之前,而非《史记·周本纪》所叙述的迁岐之后。

随着夨国考古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夨国成为讨论无法回避的一个嫌疑地。于是又有学者尝试调和“夨国说”与“虞国说”,如晁福林先生就认为,太伯所奔为虞国无误,但《左传》只说“太伯不从”,那么仲雍还是到了岐山,所以夨国其实是仲雍后代。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个疑问,如果虞国和夨国是分别分封于太伯与仲雍,为何两国国名也一样呢?

而且,如果太王当时真的举族西迁,分封太伯至虞似乎意义不大。太王受到戎狄的骚扰,以致从河东远徙关中,难以想象,在此之前太王有必要将长子、次子分封出去,这样只会使得本来就弱的周族更加削弱。所以《周本纪》说太伯奔吴在迁岐之后,可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太伯、仲雍所到达的就更可能是夨国而不是虞国,何况周人也未必起源于山西。

那么,虞国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和太伯、仲雍联系上的呢?

按照《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说法,太伯无子,之后是仲雍即位,仲雍之后是其子季简、其孙叔达、其曾孙周章。周武王灭商朝,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虞国。这条记载没有很大的疑点,姑且认可其为真实史料。那么实际情况很可能就是,太伯、仲雍所封为夨国,至仲雍的曾孙周章时,周武王将周章弟弟仲封到虞国。夨仲出自夨,为夨氏,所建立的国家也叫虞(夨)国。周人经略山西是在王季、文王时期,周武王分封比周太王分封确实更可信。

至此,我们建立起来了周太王封太伯、仲雍于夨——周武王封虞仲于虞这一相对可信的线索。那么,江南的吴国又是何时与夨国、虞国建立联系的呢?如果说从夨国到虞国的分封,反映了周族扩张的动态,那么,周族又是什么时候扩张到江南的呢?

1954年,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烟墩山西周大墓,出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叫“宜侯夨簋”,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镇江博物馆“古吴神韵: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也陈列了复制品。

这件青铜器的价值极大,李学勤先生认为“宜侯夨簋的珍贵,正在于它是已发行的唯一详记‘封建’诸侯的金文”。关于宜侯夨簋与分封制度,我们后文会详述,这里要说的是,更多学者更加关注其与吴国的关系。这件青铜器大致讲的是一个“王”在阅览武王、成王伐商的地图后,觉得要加强对东方的控制,于是将虞侯夨改封于宜,宜侯夨得到了一系列分封的人口、土地、器物。他为了答谢君恩,并为纪念父亲虞公父丁,于是铸造了这件青铜器。

唐兰先生于1956年发表《宜侯夨簋考释》,就提到“它是吴国最早的铜器”;之后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又释为“俎侯夨簋”,认为反映的是周康王分封虞侯夨(周章)的史实,周章作为长子被封于俎,其弟虞仲继承虞国国君之位。俎即江苏丹徒,之后发展到太湖流域的苏州一带,结论是“俎国就是后来的吴国是无可疑的”“太伯仲雍出奔荆蛮是战国后期的传说”。

唐兰的观点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可。相对于太伯直接奔至江南建国,迁徙流动无疑更让人能接受,既兼顾吴国为太伯之后一说,也符合周族发展的战略。

顾颉刚先生早在《太伯至荆蛮为周人经营南土之始》一文就认为“疑吴始立国于江汉,其后迁于鄱阳湖滨,最后乃迁至无锡、苏州也”,即认为吴国初封于江汉(荆蛮),后来进入江西(樟树出土吴王皮然之子者减钟),最后才到达太湖流域。高强先生在《浅议“太伯奔吴”》中则综合夨国考古与宜侯夨簋的发现,认为“太伯、仲雍为了周族利益,也为了自身安全避往宝鸡吴山”“武王克商后封太伯之后于‘河东之虞’,成康时又封太伯后裔于苏南”。

那么,宜侯夨簋真的就毫无争议地证实了吴国分封吗?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老... 老祖宗说过:“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从古至今,有许多令人不解之事,比如韩信,自己的腰间明明挂着剑...
原创 罗...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70期。1943年3月,山东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将领、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
原创 二... 1946年3月,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而这也就标志着美苏冷战拉开了序幕。在此以后,美苏...
原创 明... 少读三国,对诸葛亮六出祁山,既感钦佩,又觉惋惜,尤其对上方谷那场大雨忿忿不平。及至年长,洞悉当时魏蜀...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神入化,用兵如神,没有诸葛亮这位优秀的谋士,蜀国恐怕早就奄奄一息了。历史上的...
原创 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一辈子只打赢过一场仗,却一战成名,位列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列,凭着一战的功绩...
原创 他... 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准备在内殿宴请近臣。当宴会开始之后,李世民却发现曾经在天策府担任从事中郎的...
辽宁省首个辽金历史文物展开展 朱忠鹤 9月29日,“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启幕。这是辽宁省首次以主题文...
“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 中新网桂林9月30日电(刘静)9月29日,由桂林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
原创 老... 约翰-雷普斯是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历史学家。1964年,他在莫斯科拍摄了新住宅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遗憾的...
巴黎奥运会射击冠军李越宏:济南...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我们党带领泉城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原创 项... 说起秦朝末年的历史,就不得不提起楚汉之争了,诸如刘邦项羽韩信等人更是耳熟能详,然而最终决定天下走向的...
原创 「... 宋朝曾做出武庙七十二将的排名,依据历史上名将战绩和品德弄了个排行榜,令人惊讶的是,曹营中只有张辽入选...
原创 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的来分析。首先夷陵之战,刘备损兵折将是事实,损失了多少人马,有待分析;刘备...
原创 公... 1949年7月,解放军第31军91师奉命进军福建,目标是解放福建全省。在此期间,有一位名叫姜庆肇的新...
原创 美... 【历史】世界历史有一句很直接的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地位”,无论在家庭,在社...
原创 龙... 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史记·...
原创 战... 1. 时代背景,披荆斩棘 三千年前的中国,文明的核心区域在中原地区,主要在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
原创 早...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王朝,在开国之前,其统治集团的势力就陷入了衰败状态。这样的王朝,比较典型的有两...
原创 世... 如果哪位美国总统在位期间表现最差,大家一定众说纷纭。但如果问谁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相信很多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