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盲目下达撤“三藩”的决策之下,曾经投降的吴三桂等人却反戈一击,突然发动叛乱。他自称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之策。而这面公然反叛的大旗一经举起,便得到了众多官民的拥护。借助这股力量,他迅速占领湖南全省,进而攻陷四川,令清廷上下无不震惊,康熙在震怒之下,也唯有快速组织军队平叛。
国内发生如此叛乱,而外敌也没放过这个机会。当时,沙俄一向秉行扩张之策,在灭绝蒙古鞑靼帝国后,又盯上了中国这块肥美的土地。这次的叛乱对于沙俄而言非常重要,趁着这个机会,它吞并了雅克萨及尼布楚等地,更以此为据点,随时准备进犯中国。
不过,清朝毕竟不是明朝,三藩之乱最终还是被康熙平定,国内又重新回到了相对稳定的态势。但此时沙俄在尼布楚等地驻军,修防堡,野心昭然若揭。因此当康熙平定叛乱后,便立即征集了3000兵士,前往收复失地。在此战中,虽然清朝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随着沙俄统帅托尔布津的败亡,清朝还是拿下了此次胜利。
然而清朝作为战胜国,在同沙俄签订协约时,却无疑令人非常窝火。因为在当时,双方代表曾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而在条约中,大清竟割让出了多达43.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300万平方公里的待议地区。清朝换来了它想要的停战和和平,而沙俄付出的却只是一座小小的防堡而已。
此项条约签订后,康熙非常开心,他为谈判使者们大设宴席,还将负责谈判的几位官员纷纷封赏。这并不是康熙脑子犯抽,把出卖国家当成一件开心的事,反而因为此事,他还松了一口气。毕竟,在条约中所划出去的那43万平方公里领土,其实非常贫瘠。对于大清而言,留着它们,自己每年得往里砸大量的银子,还得令大量的军兵在当地驻守,没什么收益。将其送给沙俄,反而能减少自己的投入,还能稳定边境,与沙俄恢复贸易往来,这无疑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不过谁都没想到,当年康熙拱手让出的土地下,竟蕴藏着多达千亿的天热气!而当年康熙短视的做法,最终换来的也唯有无尽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