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之一,从清代开始便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清朝早期他们一度入侵我国新疆地区,不过随着战争的失败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两国重新明确了新疆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中俄两国的关系也逐渐趋于稳定。
▲签订《尼布楚条约》
可是随着清朝政府统治力的下降,沙俄又一次开始觊觎我国的领土。
他们除了占领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外,还将魔爪伸向了与其接壤的新疆地区。
那时新疆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导致新疆的政治局面相当混乱,这也给了沙俄可乘之机,并最终导致新疆大片地区落入俄罗斯人之手。
沙俄入侵前的新疆局势
在清朝时满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百姓采取了高压统治政策,这令当地百姓们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国力虽已走上下坡路,但在新疆方面尚有余力维持其高压统治。
▲晚清时的喀什
但自从国门被洋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之后,清政府在西北方面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这给了新疆百姓奋起反抗的机会。
而且由于当时清政府财政吃紧,因此在新疆等地增加了税负,百姓们拿不出那么多的粮食就只能去服苦役。
这些本就食不果腹的百姓在做工时还要受到监工们的责骂,甚至有人因为一点小的失误被鞭打至死。
1864年6月初,几名在库车渭干河水利工地工作的百姓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便奋起反抗在夜里杀死了几名监工后逃走,这件事立即点燃了新疆百姓的抗清热情。
在很短的时间里,这股起义浪潮便开始以库车为中心向周边蔓延,一开始参与起义的是那些被迫服苦役的劳工。
之后库车城周边的百姓也加入进来,组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
▲伊犁美景
当时清政府兵力严重不足,其中大多数兵力还需要镇守伊犁及周边地方,因此义军很快就攻陷了库车城。
这次胜利就像被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了连锁反应。
除了百姓之外,部分新疆贵族也看到了从清政府手中抢夺权力的可能,他们组织族人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很快乌鲁木齐,昌吉等地也被战火所吞噬。
到了1864年10月,清政府设在新疆地区的政治中心伊犁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虽然前后两任伊犁大将奋力抵抗,但得不到清廷支持的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随着伊犁城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的政治秩序也被彻底打破。
战后义军首领迈孜木杂特自称苏丹,建立了塔兰奇汗国。
之后汗国内讧迭起,经过几次政变,而后形成以艾拉为首的伊犁苏丹政权。
▲沙俄农奴
在这一时期,沙俄则在进行着从农奴制转向资本主义的改革,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沙俄和西方列强一样也需要通过侵略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并抢夺更多的资源。
他们在征服了哈萨克草原之后,又入侵了中亚地区的三个汗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让沙俄将眼光放到了我国新疆地区之上。
沙俄的入侵与新疆百姓的抗争
在之前提到的新疆抗清战斗中,中亚地区的浩罕汗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军官阿古柏受到了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的邀请,带领军队入疆参与到了混战之中。
在后续的战斗中阿古柏率领的正规军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他先夺下了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等地。
再北上攻取了库车,杀死黄和卓。
最后阿古柏向吐鲁番、乌鲁木齐地区进攻,战败妥得璘。
到1870年时,阿古柏控制了南疆全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成为了新疆地区权力最大的人物。
▲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
当时阿古柏和伊犁苏丹政权,都和沙俄关系紧张,而且他们还有引入英国等西方势力帮助自己统治的意愿。
为了保证沙俄在新疆的利益,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沙俄就开始向新疆地区派出部队并控制了北疆的部分地区。
但在1871年之前,沙俄并没有试图向伊犁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他们完成了对伊犁周边的考察后,他们才终于下定决心,入侵伊犁并试图将整个新疆纳入到沙俄的统治体系当中。
在阿古柏经略新疆地区的时候,其祖国浩罕汗国成了沙俄的手下败将。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俄也将新疆看作了自己砧板上的鱼肉,毕竟连浩罕汗国的一个军官(阿古柏的出身)都敌不过的地区又怎么会是沙俄的对手呢?
因此,他们在1871年5月正式向伊犁进军的时候,调动的部队非常有限。
其先头部队只有几个连的兵力,随军携带的火炮也只有两门。
▲沙俄士兵装束
但纵使这样,这支沙俄部队在进攻马扎尔等地时,还是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他们利用火炮摧毁了新疆百姓建筑的防御工事。
在之后的白刃战中,接受了完善训练的沙俄士兵也占据了上风。
这样的战果,一度让沙皇对自己的决策十分满意。
但就在他们攻占马扎尔后不久,新疆百姓就在夜里切断了这座小城的水源,这让沙俄士兵们不得不出城寻找水源。
但在他们外出途中又恰好遭遇了暴风雪,无奈之下沙俄军队只得放弃刚刚打下的城镇向后方撤退,新疆军民取得了守卫伊犁的首场胜利。
在初次尝试未果后,沙俄侵略者很快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他们并没有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固执地认为失利是因为恶劣天气造成的,因此他们最终派出的兵力还是不多。
▲哥萨克军人
这些沙俄士兵在离开大营不远之后,就遭到了新疆百姓的伏击。
新疆军民看到他们队伍整齐时,就在远方观望,等到他们整备休息时再突然杀出,这让沙俄士兵无法发挥出火器的优势,最终甚至陷入了新疆军民的包围圈之中。
沙俄方面只得向前线增援了四分之一个哥萨克军和四门大炮,敌人援军的到来令战场上的局势瞬间逆转,被困的沙俄部队得以突围,伊犁百姓的防卫力量也被打散。
伊犁失陷
在连续吃瘪两次后,沙俄终于对新疆人的战斗力有了清醒的认知,这次他们派出了著名将领科尔帕科夫斯基亲自上阵指挥,他率部赶到了博罗呼吉尔。
科尔帕科夫斯基将兵力集中到伊犁河北岸,企图从北路进犯。
他一方面将在伊犁河南岸的叶连斯基调到北岸,另一方面从其他地方调兵前往北岸。
聚集在北岸的军队有:
八个步兵连,五个半哥萨克骑兵连,十三门大炮,共官兵二千余人。
▲如今的新疆果园
数目如此庞大的正规军,并没有吓倒新疆百姓,他们依然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力量。
不过和前两次不同,新疆百姓采取了全新的抗击策略,他们选择潜伏在水渠和果园里,等到沙俄军队经过的时候,再从旁边杀出。
由于这些地方地形复杂,沙俄部队不能快速展开,其格斗技巧和火炮优势都难以发挥,这让沙俄军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不过当时新疆地区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伊犁苏丹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当地百姓,因此民间抗俄力量很难形成合力。
这些小规模的战斗,也只能稍稍延阻沙俄军队的进攻,并不能像之前两次一样将他们彻底击退。
▲伊犁古城楼
从6月29日开始,沙俄军队接连攻陷了清水河子、绥定、巴彦岱和宁远城,在这几次攻城战斗中,俄军的火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火炮轰击下新疆百姓辛苦修建的城墙变得不堪一击,这对于整体的士气也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沙俄官员在进行战后总结的时候也说道:
毫无疑问,取得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军的武器优势和优良的物质条件。
看到沙俄军队不断向伊犁逼近之后,时任伊犁苏丹的艾拉汗交出武器,打开国库向沙俄投降。
至此伊犁周边地区全部落入沙俄的掌控之下,新疆地区百姓进行了五十多年的抗俄斗争也正式落幕。
在此次中俄之战中,新疆各族百姓展现出了英勇的战斗精神,他们仅凭手中的农具就击退了沙俄部队的前两次进攻,这无疑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抹亮色。
但是由于新疆当地混乱的政局和落后的经济条件,导致新疆军民在面对俄国人的大炮时束手无策,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沙俄部队,一路挺进新疆腹地。
▲左宗棠画像
在沙俄占据新疆之后,在当地掠夺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还采取各种手段压迫当地百姓,这对新疆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如果不是左宗棠在几年后力排众议收复新疆,那么中国的近代史,甚至如今的版图都有可能要重新改写。
直到今天,新疆地区在各族人民的齐心建设之下,已经成为了我国西北地区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相信未来新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窗口。
注:
本文关于沙俄占领伊犁的相关内容,参考自《简述1871年沙俄入侵新疆伊犁》,刊登于《兰台世界》201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