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出生贫苦农民的家庭,一步步走上皇帝,却是不易,其间南征北战经过不少的地方。当其真正当了皇帝后,好多之前的文章都在提到其,大杀功臣一事。小编认为,这其实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朱元璋的身世有关。换作别人,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今天,我们主要说朱元璋的贡献。
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深刻体会百姓的疾苦,对那些剥削百姓,无作为的官员更是痛恨。他知道单靠朝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想借助民众的力量。据《御制大诰乡民除患》中记载,其设立了“民拿害民官吏”的制度。其主要意思就是允许百姓率领青壮年,将这些害民的官吏捆绑,并押到北京向皇帝来讨说法。这个制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但其并没有大力推广。首先,这个制度是建立在朱元璋一拍脑瓜想出来的,并没有深入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其二,百姓在执行起来也并不顺利。自古以来,官官相护,百姓在押送的过程中,真的能保证一路畅通吗?朱元璋虽然其想法是对的,可是官和民有时候对某一词语的认知不同,像"害民"一词,那什么叫害民呢?其三,这一制度是对反腐而设立的,在制度中只是强调了对官员进行了约束。那如果百姓所指证的官吏,在查证不实的情况下,百姓又如何进行处理呢?
也正是因为制度过于超前,而且制度上存在着好多的漏洞,在日后也发现大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其律法执行十四年后,就被废除了,后世的帝王也无人再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