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历史一直被明清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今天咱们不谈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是非曲直,而是谈一谈毛文龙手下的三个猛将,他们分别是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
孔有德
孔有德被清廷敕封为定南王,是汉军八旗正红旗的领军人物。孔有德生于万历三十年,是今铁岭的一位矿工。因为打小过苦日子出身,所以孔有德的性格异常剽悍,时人称其“长于弓马,不识字”。
万历四十七年,明朝和后金政权爆发了萨尔浒之战,从此东北地区沦为后金的统治范围。在这一过程中,孔有德参加明军,为抵抗后金八旗立下汗马功劳,史书上评价其为“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后被毛文龙收为养孙。
毛文龙死后,孔有德率部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皇太极封其为恭顺王,后孔有德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几乎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九年,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败,后自杀。
耿仲明
耿仲明和孔有德一样也是毛文龙手下的大将,早年曾投降后金,后率辽民投奔皮岛,追随明朝总兵毛文龙。对于这个耿仲明,毛文龙非常赏识,将其收为养孙。据说耿仲明不仅骁勇,还以狡猾多智闻名。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耿仲明不服继任者的管辖,跟随孔有德一起投降了后金。听说耿仲明来降,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出盛京10里迎接,并给予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还称呼其所带来的军队为“天佑兵”。
清军入关后,耿仲明追随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后被清廷封为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
尚可喜
尚可喜祖籍山西,后举家迁往辽东。十八岁时由于后金入侵,尚可喜母亲死于战乱,后尚可喜随父亲加入明军。尚可喜的父亲追随的是毛文龙,而尚可喜参加的是明朝水军。
参军翌年,尚可喜入皮岛寻找父亲,后机缘巧合被毛文龙收为养孙。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尚可喜因为父亲被后金杀死,所以仍旧在明军中效力。但毛的继任者对尚可喜极为不信任,处处刁难,最终导致尚可喜叛明降金。
皇太极听说尚可喜来降,特意出城30里相迎,并盛赞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还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清军入关后,尚可喜一路率军南下,从东北打到广州,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被敕封为平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