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北宋大儒,一生清廉为民,死后留下四句话成无数人座右铭!
迪丽瓦拉
2025-07-26 11:04:02
0

北宋时期,人才辈出,许多名家大儒悉数登上历史舞台,其中更不乏入仕之辈。当上官后,他们更是清官,一生两袖清风,为国为民,受老百姓敬仰。

今天咱们要说的主人公,也是北宋时期学而优则仕的优秀代表人物,他去世之后曾经留下了四句话,后人看了如获至宝,甚至不少人拿它当座右铭,那么他是谁?他的临终遗言又是什么呢?

张载生平

张载,1020年出生于长安,字子厚,祖上居住在北宋首都河南开封府。能在“首都”买房,可见张载祖上显赫。但可惜后来家道中落,搬到陕西眉县住。

张载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祖祖辈辈都是世袭官僚,父亲希望他也能够继承父辈遗志,成为一名能够厚德载物的谦谦君子,就给他取名为张载。

张载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博览群书,后来三岁背唐诗,五岁背宋词,十岁就进入私塾,超过了一半以上的同龄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但他仍然不知疲倦,阅读了大量经典。

不幸的是,父亲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家里的重担落到他手里,他决心发奋苦读。

公元1057年,张载参加科举。这一年人才辈出,竞争激烈,主考官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考生有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官的为官,作宰的作宰。

张载也在这次考试中中了进士,朝廷先是委任他为祁州参军,让他先干着,等表现好了,再调到京城负责文书工作,以及相关档案的校对工作。

当时张载所处的时代是北宋末期,这段时期北宋内忧外患,北方有辽国金国虎视眈眈,西边有西夏环伺,而宋朝又重文轻武,对外作战屡战屡败,即使打胜了,也是要称臣纳贡。

张载对这种时局十分痛恨,但又无可奈何,从小他就接受了爱国教育,动荡的局势更加激起了他的爱国之心。年仅二十一岁的张载在读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时候,被他那股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就写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他对于边军军队改制的看法。

遗憾的是,范仲淹公务繁忙,无暇去看这篇文章,偶尔瞥了一眼,却发现张载文采过人,回信中建议他去考科举,殊不知道此时的张载已经做了小官。

张载渴望寻求救国之道,他遍览群书,却发现没有用,因为圣贤书只能教人做人的道理,拿来做事情是百无一用。张载的信仰从儒教跳到佛教,从佛教跳到道教,但他发现都没有用,最终还是相信儒家学说。

一生为官清廉

经过努力,张载在中举不久之后,被朝廷任命为云岩县县令。但这样一个九品芝麻官,别人都嫌弃,只有张载把他当个宝,因为在他看来,这份工作是朝廷对它的重用,他必须要好好做好这个工作,才能对得起朝廷对自己的栽培。

上任前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些目标,争取在上任之后实行。当上县令后,他大小事务事必躬亲,对待欺压百姓的权贵,他推行严刑峻法,对待穷苦老百姓,他又施行仁德政策。

为了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参加到政务决策当中,他专门派了一个小吏到县衙门前,当衙役们在城门前张贴告示时,这名小吏就得当着所有人的面诵读告示,因为乡民中有很多老人不识字,这样一来也方便让他们知道县里的事情。

张载这一措施使他真正深入到了基层,干完县令后,张载后被升为甘肃渭州一带的军官。这一带时常有西夏兵过来骚扰,百姓苦不堪言,张载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鼓动百姓积极参军,百姓们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都踊跃报名参军。

张载的军队本土化特色显著,他将这支百姓军整编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抗击西夏的战役中屡战屡胜。如此卓越的政绩也被他的伯乐所发现,他将张载的事迹转交到御史中丞的手上,御史中丞看了赞不绝口,将他推荐给宋神宗。

宋神宗也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将他找来殿试,问他有没有治国的心得,张载借着这个平台,滔滔不绝,宋神宗被他的才华震撼到。此时宋神宗雄心壮志,一心任用王安石变法,朝中争议很大,一些守旧派随波逐流,也开始诋毁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想询问张载的看法。

张载直言不讳,说自己不认识王安石,不好对他的变法乱评价,宋神宗见他为人诚实,对他更加喜爱。这次见面之后,皇帝将他破格提拔成崇文院校书,张载以为从此平步青云,但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后来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虽然得到皇帝支持,却遭到朝中守旧派阻挠,王安石知道张载是皇帝的宠臣,便有意向他抛出橄榄枝,但张载不愿陷入到政治斗争中,就拒绝了王安石的邀请。

可即便如此,王安石下台后,他还是没能逃过一劫。后来王安石案将张载卷进来,张载的仕途受到影响,但宋神宗还是没有放弃他,他将张载任命为国子监祭酒,负责教授高等学府的学生。

张载孜孜不倦,最终桃李满天下,其中著名理学家,程门立雪主人公二程兄弟也拜在他的门下。不久王安石东山再起,张载开始抵触他的一些政策,这让王安石很不满,借机将他逐出中央。张载从此对官场心灰意冷,回乡办学授课。

死后留下四句话

张载回乡后,一门心思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很能同情出身底层的学生,他的私塾不收学费,只要学生肯学就免费教。

随着他的名声打响,周围许多学生家长慕名而来,当地官府听说他的名声,又想重新请他出来做官,但他早已不慕名利,不久安详死亡,死后,他留下这四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成了他的后人和他学生的座右铭,也体现了长在大公无私的士大夫精神。

结语

张载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经历是无数士大夫的缩影,他们既是遭遇不顺,也在担忧国家和人民,他们虽死,但精神永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清朝以武安邦,赫赫有名的八旗军为满清政权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八旗军势如破竹的无双战力在明朝末...
原创 白... 白狼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07年,在此之前,袁绍及其长子袁谭已死,袁绍的幼子袁尚被曹操打败,与袁熙一起逃...
第四届“西阴论坛”国际学术研讨... 本报讯(记者王荔)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享...
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种:中华民国错... 中华民国错版四川两百文双旗币 双旗币起源民国,1911年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宣布成立。中国民主主义革...
原创 河... 在我国的历史上,用革命英烈给地方命名不算很多。远的不说,比如陕西的志丹县,是为纪念刘志丹将军。山西的...
原创 蜀... 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都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吧,毕竟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更甚至有些经典情节,还成...
原创 大...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夸自己的一首诗,可以看出来他戾气勃发,也能看出来他...
原创 诸...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司马懿是三国最大的赢家。到了三国后期的时候,真正留下来的人很少,真正...
原创 安... 说到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人,有的人回想起唐朝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天朝上国,万邦来朝。有的人会想到那流传...
原创 历... “无巧不成书”,历史上总会出现各种巧合,被后世津津乐道,很多时候这种巧合都被后人认为只是凑巧,但是也...
原创 唐... 造反,对古代的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它代表着朝代的更替。失败者,甚至株连九族。但是造反,通常也是...
原创 走... 阅读完这篇文章,需要2分钟,看到最后,你会觉得这2分钟,值了! 我们坐公交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让座...
原创 欧... 文章开头不说别的,直接先说是哪三位欧洲君主,他们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彼得一世、英国汉诺威王朝维多利亚...
原创 此... 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王,他和春秋五霸都有过交集,他和齐桓公姜小白打了一场“风马牛不相及”的架,不得不...
原创 建... 建国前牺牲的十大军事天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十位英雄! 文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中国近代 可谓是...
原创 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
原创 清... 清朝自建国至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宣布退位共计296年,虽说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历史, 但其实,从1840年...
原创 统... 前言:中国古代,皇帝位于至尊之位,几乎每一个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好不快活。但就有一个皇帝,他终...
原创 一... 标题:一己之力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希特勒凭的是什么 欧洲,在20世纪的前半叶,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搅得...
原创 世... 铁路对于货物运输和客运都是极为重要的,中国境内就建立起了庞大的铁路网络,这也是很多人出行的会选择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