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以失败告终,那么日本的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当时的波兹坦公告,并且无条件投降。投降过后,需要赔偿给当时受害国大部分的赔偿费用,那么其中就包括东南亚。
但是日本似乎利用这样的一种赔偿条件,将当时的东南亚作为一个市场进行发展。由此推动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那么其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一、日本一开始的态度是比较被动和消极的对待当时的战后赔款
1、当时的受害国向日本讨要的战后赔款过高,日本的经济是无法承受的
二战结束以后,那么就需要处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一个关系问题以及赔偿问题,当时的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是需要妥善处理战后赔款的一个问题的。
但是在战争过程中,日本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一些战后赔款实在是没有办法,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承载力去承受。
并且当时不少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借用这样的战后赔款,对于一些条件是狮子大开口,并且要求的这些赔偿额,都是让日本没有办法去承受的。当时日本对于东南亚履行赔款,主要是通过美国的主持下来进行赔款的,但是当时的日本似乎对这样的战后赔款是处于一个消极以及不支持的态度。故此这样的赔款条件,尽管当时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提了出来,但是日本迟迟没有接受。
由此这样的一种赔款条件,被拖到了朝鲜战争时期
。而在朝鲜战争时期,由于美国训练兵的需要以及武器耗费的需要,故此在日本建立一系列的军事基地。虽然在战后日本顺应美国那边的压制,拆除了一部分的军事工业,但是由于美国在朝鲜作战的需要,于是这样的军事工业在此战争时期又迅速的发展起来。
当时朝鲜战争主要的一个后方基地就是日本,而日本就是当时美国最重要的一个后方基地,美国为了进行朝鲜战争,当时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武器,并且也在日本训练了一定的兵士,而这些训练以及订购都是要耗费一定钱财的。
故此在战争持续惯性的基础上,推动了日本原有的军工业的发展。所以在朝鲜战争时期,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当时的军工业来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朝鲜战争过后,美国似乎并不需要过分的武器,以及过分的军工业来支持物资,日本的军工业由此衰落。但是在衰落的同时,日本需要寻找新的经济转型的出口,由此将唯一的矛头对准了当时的东南亚国家的赔款条约。
2、日本原先对待战后赔款消极的态度转变为积极的态度
当时由于战争已经彻底结束日本的军工企业无法通过剩下的产能来转化出来,故此当时日本的军工经济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型的。
如果当时日本经济转型不成功,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过剩的产能并不能投入到实际的经济发展之中,又会酝酿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当时的日本是积极地寻求经济发展转型的。
而当时日本将经济发展转型的念头投到当时的东南亚赔款当中去。日本重新考虑对于东南亚赔偿的一些问题,并且企图以当时的战争赔款,来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寻求一条合适的道路。在这个时期,日本对于战后赔款的问题,似乎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因为一上来不可能直接谈经济上的问题,一上来肯定是先谈政治上的问题,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积极地与当时的东南亚国家进行一定的外交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外交关系
。
故此在政治关系靠近的基础上,日本进而提出对于经济方面提出一系列事情
。很明显,通过政治,外交上关系的和缓,也促进了当时经济上问题条件的一个和缓。因为在战争结束的最开始,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对于日本都是处于一个狮子大开口的状态。故此,日本是通过当时外交关系的和缓,来减少当时的战争赔款的。
在战争的初期,也就是1951年的12月,印尼方的代表团向日本提出了大概180亿美元的一些战后赔偿,但是由于这样的赔偿,让日本的经济无法承受被日本所聚集,为此后菲律宾也向日本提出了大量钱财的赔偿,日本也遭到同样的拒绝,那么从这样拒绝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来优先保护的是自己国家,民族工业的一个发展。
所以在后来签订一些战争赔款的合约时,日本就很明确地提出自己赔偿的原则,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要在日本经济所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通过五六十年代日本频繁地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动,以及当时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于日本的极力支持之后,日本对外的一些经济发展以及当时的战后赔款问题,似乎都得到了一系列的和缓。
二、日本积极利用当时对于东南亚的战后赔款,来作为经济转型的发展平台
1、对于当时的东南亚赔款问题,日本大量的转化为技术和市场打开的问题
对于东南亚之间的战后赔款问题,一,日本其实一开始是抱着比较消极的态度应对的。但是在此之后,日本似乎发现了,通过东南亚的战争赔款可以促进日本的经济转型。
因为一开始东南亚国家所提出来的一系列战后赔款,大部分都是进行一些劳务补偿,也就是直接给现金的方式。但是日本想要通过这样的赔款来促进自己的经济转型,故此东南亚国家提出以技术的输入以及产品的输入来完成赔款的问题。
那么这个时候东南亚国家肯定也是愿意接受的,因为东南亚国家的总体生产力水平是比较低的,是需要日本这样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进行外伤的一个投资,以及市场的一个扩大。故此由于此等丰厚的条件之下,当时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都对于当时的战后赔偿,尤其是现金赔偿,都大大缩小了,转变为当时日本的企业投资,也变成了当时日本技术输入。
在1958年1月20日,日本与印尼的代表团达成了和平条约与赔偿的协定,在此条约之中规定了日本在此后的12年之内,必须要给印尼价值2.23亿美元的赔偿。并且在20年之内,日方需要向印尼提供将近4亿美元的贷款。
那么在1959年的5月份,日本与当时的南越政府也签订了一系列的赔偿条约。在五年之内向南越支付3900万美元的赔偿。另外通过一部分的美元来进行经济开发和贷款,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对于日本的经济转型起到重要作用,因为需要打开南越的一部分市场,那么日本的经济转型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这样的赔偿方式,其实是双方互赢的局面
当时的日本巧妙地用这样的一种赔偿方式来发挥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主要优势,也就是技术方面的优势,因为东南亚的国家在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技术。
当时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通过集结欧盟,能够自主地发展一定的技术。但是这样的发展对于当时的欧盟来说,似乎是一种内敛集团式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并没有形成一种辐散的发展。
就算当时的欧盟是一种辐射式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欧洲与亚洲相隔太远,这样的辐射发展也不一定能够辐射到东南亚。加上当时的中国经济也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所以当时东南亚国家想要发展就只能依靠日本。所以当时东南亚国家很快地答应日本技术输入的条件,也是有这样的一层原因在的。所以当时日本对于东南亚的市场进行广泛的技术输入,其实也是帮助日本解决剩余的产能问题因为日本之前的产能大多都转化为一些军工业产能。
在军工业产能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消耗和发展之后,日本必须要将剩余的军工业产能转化为其他领域的产能,故此而这样的产能消耗就主要集中在当时的东南亚市场当中。其实当时中国也接受了日本产能的转移,那么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对于我国高铁的修建,那么就是日本消耗其中产能的方式之一。
并且日本从这样的经济转型方式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处并且进行扩大化,在60年代,日本建立了亚洲开发银行,并且大多数的东南亚国家都参加了这样的一种组织,其实这样的组织是帮助日本在东南亚市场的体系化和规范化。所以日本在用外交关系和当时东南亚政治关系的同时,也借用这样的一种政治关系的和缓来达成自己的一种目的,而通过赔偿外交,通过转变自己的方式来打开当时的东南亚市场。
三、总结
经济的发展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成为当时经济发展转型的条件,这其实是一种比较聪明的策略。及时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点,有利于促进了当时经济活力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日本史》
2、《中国近代史》
3、《世界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