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纣王在位29年,是历史中有名的丢国昏君,毛泽东为何高度评价?
迪丽瓦拉
2025-07-26 19:04:08
0

商纣王像

2009年,著名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中语出惊人:

两千多年来被冠以“暴君”的商纣王,属于历史最悠久的冤案.....

无独有偶,毛泽东精读史书,在1952年视察河南殷墟时说道:

殷商最后一个王叫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能文能武.....

毛泽东和钱文忠,都对商纣评价很高,认为不是昏君,这是为什么呢?

既然纣王不是暴君、昏君,为何又会丢了国呢?

让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看看那个真实的商纣。

1、商纣不是昏君的三大理由

“商纣是昏君”这个结论,当然是继任者周朝大书特书的,否则,如何证明周朝得国是正义的呢?

商纣王本名叫帝辛,这就是个天之骄子,出身好,脑子好用,身体健美,《史纪》中写道: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啥意思?

这个纣王,资质出众,口才过人,身手敏捷,空手可斗猛兽,他可以轻易拒绝他人的建议,几句话就可以掩饰自己的不足。在大臣面前优势突出,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是不是有点狂?确实是的。不过,这人有狂的资本。

帝辛的老爹在选接班人的时候,没什么可犹豫的,选择了帝辛。

但是,如此的行动,让另外一个人伤透了心,这就是帝辛的哥哥微子。

一个“聪明过人”的人当了帝王,他会做什么?做出卓越的贡献,超出前人,建立不朽之功业。

商纣是个能力突出的帝王,在他的一生当中,做过这么几件让人点赞十万次的事情。

第一,改革了旧有的制度。

纣王上台后,改革了用人制度。

所谓的大族大户出来的官员,并没有被纣王全盘使用,他开始任用新人,任用那些没有背景的人,飞廉、恶来、费中、左疆等人,就是纣王提拔起来的新人。

关于这点,没有背景的官员自然高兴了,这带头大哥做得不赖。

事情有两面,旧有势力肯定不爽,凭啥让那些新人分一杯羹?

另外,纣王改革“法律”制度。

这制度不是仅仅用来约束普通百姓的,也是用来约束贵族和旧有势力的。

在贵族看来,这哪行啊!自己的利益被影响到。这纣王真不是人!

而在百姓看来,纣王给了人一丝公平,给了人一丝希望。

除此之外,商纣王推行周祭制度,缩小祭祀的“神灵数量”。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这个家伙很厉害?

但是,对于纣王的各种改革,贵族大户、旧有势力非常不爽,凭什么要改革?凭什么自己的利益要减少?这种矛盾长期存在着。

于是,一些贵族就进行了反抗,但是,很快就被商纣王平息了。

其实,改革是不错的。

但,“地雷”也埋下了。

第二,纣王进行了重要的“统一任务”。

其实,在帝辛小的时候,他爹帝已就碰到了问题:东边的一些“国家”和部落快速发展,并影响到了中原。

而帝辛他爹,因为各种原因,终究没有做出任何收拾的行为。

有些事情,既然上一代人没有做,那就一定得有下一代人做。

在帝辛当了帝王后,厉兵秣马,长期注重国防,进行各项演练,后来开始向东边拓展。

帝辛的行动是有结果的,一路东去,和敌方势力展开各种大战,版图逐渐增大,其中,和徐州附近的一个“国家”打了很多年的仗,最终得以成功,缴获无数,俘虏无数。

在纣王的29年的执政期内,开拓了如今的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但是,因为常年的征战,国家多次“横征暴敛,增收税赋”,士兵又“大量死去,埋骨他乡”,百姓并不理解。

每一个交了高税负的家庭,都要承受生活的艰难。

每一个死去的士兵,背后是一个个悲伤的家庭。

因此,商纣王虽然统一有功,传播文明有功,但百姓还是颇有微辞。

第三,商纣王为古代中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和物质的基础。

商纣王用行动说明了:统一有利发展,分散太多的部落,对华夏发展毫无益处。

纣王的一系列举动,其实像极了秦始皇,只是,比起秦始皇,商纣王的短板更多。

从上面分析来看,商纣王绝对算不上是“暴君、昏君”。

2、既然,商纣王算是不错的人才,为什么会被周武王打败?

牧野之战

一个王朝为什么会被另一个王朝替代?

总有一些根本的原因。

有人说,商纣王荒淫无度,有人说商纣王滥杀忠臣.......

其实,商纣王大败,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商纣王的部队在统一过程中损失巨大,部队里加入了很多的俘虏,数量非常大。

但是,对俘虏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商纣王完全没跟上。

于是乎,在关键时刻的殷商和西周大战中,那些俘虏和杂牌军反水了。对俘虏们来说,多好的机会啊,此时不反,更待何时?他们对殷商可是没有一点爱国之情的。

这让商纣王无可奈何,他尽力了。

最后,在木已成舟、大厦将倾时,商纣选择了悲壮的死去,而不是忍辱求生,摇尾乞怜,获得生存。

二是,商纣王改革的步子迈得有点狠了,扯着蛋了!

大家都知道你帝辛厉害,但你也不能“卸磨杀驴”,把旧有的势力完全得罪啊!

要知道,体系的运转,在没有完成“新旧成功交替”的时候,还是要靠旧有势力,那些新上来的能力有些欠缺!

在朝廷当中方,反对纣王最狠的就是比干、箕子、微子三人,他们就是旧有势力的代表。

人都是有个思维惯性的,改革是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纣王完全没考虑到。

三大反对派,比干,被纣王杀了,箕子被收监了,而帝辛的大哥微子却没有被进行任何处理。

但是,恰巧,这微子最后成了西周的内应,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出去。

按照现在说,这微子就是汉奸啊!

因为有了内应,所以西周在最合适的时候发动了大战,让纣王措手不及,最后败北。

三是,百姓对商纣的支持力度不太够。

前文说过,连年战争,国家国力不断下降,民众生活苦不堪言,这就导致了对商纣的不理解,也就造就了关键时刻的不支持。

这就是商纣王的江山被夺了的三个重要原因。

这样看来,商纣王是有三个特殊原因导致了失败的。

那为什么商纣王的名声那么差呢?

3、商纣王的“暴君”、“昏君”之名到底来自哪里?

剧照:纣王和妲己

说商纣王是暴君、昏君,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周朝的舆论导向,放大了纣王的各种恶劣事迹。

什么酒池肉林,什么好色非常,太过宠信妲己;

什么对待忠臣大下杀手,疯狂对待比干,对大臣实行炮烙之刑;

还有什么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百姓太苦,等等!

其实,大部分事迹都是夸大。

我们就挑老婆这一块来说,西周文王的老婆数量远远多于纣王,儿子也是。没人说周文王,但是极度放大了纣王是如何好色的,一个苏妲己真能将商纣晕得五迷三道?丢了江山?怎么可能。

一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西周胜利的一刹那,就决定了纣王的身后的名誉。

其次,历史当中,不断地加码纣王的罪行,误导了舆论。

你无法想象,一个人的罪名不断增加时的恐怖,真的是“众口铄金”啊!

古史专家顾颉刚写了一本书,名字叫《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这书非常有意思,里面例举了古书中纣王的罪名累积:

孔子汇编的西周早期的《尚书》中,纣王的罪有六项。

到了战国时期的各种书籍,增加了20项。

到了西汉,又给纣王增加了21项罪名。

到了东晋,再增加13项罪名。

于是,各种野史正史,纣王的罪名达到了夸张的60项。

这位民国时期的古代史专家说道:纣王的罪名是累积起来的,越是靠近当代,越是当不得真。

宋朝人罗泌在其著作《路史》中做了各种比较后,认为存在增衍、夸大的情况。

他说道:“故凡言桀纣之事者,吾不敢尽信也。”

史学家傅乐成从考古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根据商纣王时期的甲骨文资料,那时的制作、田猎、征伐、祭祀,方方面面条理清楚,管理有方。纣王可能是个明君,而最终的失败,可能和战争过度,以及本人衰老有关。

新中国最为出名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郭沫若说道: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如此看来,商纣王的“暴君、昏君”之名,确实有些夸大了!

很多年前,毛泽东对纣王做了评价:很有本事,能文能武。

很多年后,钱文忠说道:商纣王是个冤案!

我想说,非常同意伟人和教授、专家们的观点:纣王大概率是个冤案,此人不见得是个大明君,但一定不是个大昏君,大暴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去非洲搞钱的年轻人,攒下人生第... 文章已获“一条”(ID:yitiaotv)授权 转载请联系作者 95后又找到了“搞钱”新思路!他们舍...
原创 九... “煮酒论英雄”说起秦国的名将,一定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那就是白起。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原创 中...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自然流传着无数的英雄传说和民间故事。 但其中的很多人物虽然在民间十...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明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在明中后期...
原创 宋... 宋代繁荣景象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所有生产行业当中,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行业和经济来源。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一...
近现代中国史上,最感动我的只有... 最近做个内地项目,涉及到一些集体合作问题,几个不同小群体间的协作发生了多次摩擦与反复,虽然最终项目得...
原创 夏...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历史朝代歌朗朗上口,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朝代歌中提...
原创 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人类脱离低等动物的行列以来,总是向往着星辰大海的征途,却也不忘...
原创 大... 他与末代皇帝 溥仪 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与哥哥溥仪不同,弟弟在近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广泛的知名度,显得...
原创 北... 说起南北宋,就不得不提靖康之变。在目前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在金军打到东京的时候,抓走了北宋皇室的成员。...
原创 如... 如果郑成功撑到三藩之变,明朝有可能恢复吗? 首先南明不缺名将,而缺的是一位镇的场面的宰相。如果有张江...
原创 在... 在我国的古代,皇帝总共有六种称呼,来看看你知道几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结束了中国几...
原创 “... 秦昭襄王作为一代雄主,他对内结束了魏冉和宣太后专权的现象,稳定国内统治。对外,他采用范雎“今王不如远...
原创 三... 一、公孙瓒年轻的是领导司机,差点被罚到越南 公孙瓒 公孙瓒年轻的时候在卢植门下读书,出师后当了辽西...
原创 为... 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这部著名的三国演义小说。里面有许多英雄。他们既是平民又是军人,勇敢且足智多谋。说到...
红印船事件:一场发生在明朝的反... 公元17世纪初,原本封闭的日本受大航海时代影响,开始定期派遣涉外商团。由于普遍手持幕府颁发的红印文书...
原创 这... 说起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是当时主要的七个大国。这七个国家之前战争不断,实力此消彼长。秦国后期...
原创 她... 1912年,隆裕皇太后接受了优待条件,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不过在优待条件当中,隆裕皇太...
原创 康... 出生在将门之家的鳌拜,从小习得骑射,曾经被皇太极重用,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康熙帝对他嗤之以鼻想杀了鳌拜...
原创 为... 古代所谓的“封禅”,就是“祭天地”的意思,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当中,封建帝王们常在天平盛世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