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经常不乏听到对于江东孙权的赞美之声,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中就曾赞美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这首词的下半阙更是以宋武刘裕来对江东孙权。
可见在辛弃疾的词中,孙权的分量究竟有多重,辛弃疾把孙权放在和刘裕同一个高度,可见对于孙权还是颇有赞誉的。事实上,孙权虽然在军事上的确不怎么样,不过他也确实配得上辛弃疾的赞誉:十八岁就主政江东,赤壁之战曹操大军压境,孙权又是临危不乱的支持周瑜抗击曹操,最终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而除了辛弃疾之外,历史上曹操对孙权也颇为看重,虽然两人是敌人,不过有句话叫做“英雄惜英雄”,正因为两人互为死敌,有时候才华更佩服敌人的能力,所以当曹操看到孙权的气度和才华之时自己都忍不住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
时间会转到建安十八年,在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平定了西凉马超解除了后顾之忧,此时曹操为了报赤壁之战的一箭之仇,率领大军数十万亲征孙权,而要攻占江东,江东的门户濡须口就是重中之重,所以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濡须口。
曹操的意图,孙权当然了如指掌,这个地方直接面对着建邺,一旦失守曹军顺江南下,那么建邺就会不保。维持孙权也亲自领军亲赴濡须口和曹操呈对峙之势。
不过当时曹操虽然人多,不过曹操始终还是有一个短板,那就是长于陆战短于水战,而孙权则是不同,短于陆战,可是水兵舟战却是行家里手,江东子弟更是父子同舟。
所以曹操虽然是人多势众,可是在这水网交错的江南水乡,曹操根本占不了便宜,打了几仗之后讨不了好。
当然孙权也是不外如是,虽然水战占上风,可是孙权在陆上讨不了好,而且曹操人多势众几番交战也不知道伤亡如何。所以当时孙权为了查看对方的伤亡情况,一叶扁舟就驾船亲自进入了曹军的地盘。
当时,曹军的将领看到孙权一个人便敢孤身进入曹营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所以很多都想放冷箭杀掉了他,然而曹操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孙权孤身进入曹营只是为了查看一下曹军的情况,出于尊重他命令手下将士不得放箭。
进入敌方营地,孙权临危不乱的查看曹操的虚实,这边看看,那边看看。溜达一圈之后孙权就走了,临走前还唱起了小曲,而曹操看到孙权如此胆识,外加上小小年纪便主持江东,不经和自己儿子做个对比,不经发出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这句名言在千年之后也借辛弃疾的词为世人所知,从此成为了名句,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曹操说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句,当然这句话有点很难听但是却揭露了一个很现实的真相。
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在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其实除了曹操、袁绍之外,当时荆州地区的刘表也是一霸。在汉室翘楚之中,刘表也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刘表早年被任命为荆州牧,可惜年轻时的刘表毫无根基,在那个世家崛起的时候没有两把刷子是镇不住的。
而刘景生则是一人孤身入荆州,不用七八年就将荆州地区的豪强势力压制下去,对内又轻徭薄赋,在战乱连年的三国时期,刘表主政的荆州俨然成了一方乐土,当时不断有百姓逃入荆州,可以说这些都大大增强了荆州的军事实力。
不过刘表倒是有一点缺陷,那就是年纪太大,进取心不强,当时在战乱连绵的三国时期他本可以成为一番功业,可惜的是荆州豪强势力太强,他自己身体又不好外加上年纪太大以至于最终错过了这大好时机。
不过纵使如此,刘表在三国时期也不乏为一员豪杰,可惜的是刘表这个人不会教育儿子,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怎么出息,大儿子刘琦本该是刘表的顺位继承人,可惜被荆州豪强势力欺压太深,为避祸躲到江夏去了,而小儿子刘琮更别说了,当曹操大军压境之时,凭刘琮的实力至少绝对不会让曹操这么顺利进入荆州,可是他直接下令投降。
遥想当年刘景生一人孤身入荆州,以一己之力将荆州纳入囊中,而他的儿子竟然这么不争气,所以曹操看到了孙仲谋之后忍不住将他和刘表的儿子做个对比。
所以曹操这句话虽然难听,但是却说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说出了刘表不会教儿子乃至于将荆州拱手让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