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情感
周培公被康熙流放到盛京十一年,台湾事变后,康熙去盛京,想要重新启用这个智勇双全的人。然而周培公却已经病入膏肓,看到康熙,他甚至连下床的气力都没有了。
看到周培公临死前跟康熙交代的两件事,也就懂他死亡的真正原因。而周培公之所以英年早逝,明珠才是幕后推手。
1明珠看到索额图给周培公下跪,心生猜忌
明珠和索额图一向是政见不同,他俩一个是国丈,一个是国舅。他们的身后,都有自己的家族,虽然同朝为官,他们私底下却一向是暗戳戳搞党争。
周培公是汉臣,按说跟他们都没有交集,在那个特殊的晚上,当明珠看到索额图给周培公下跪的那一刻,他就在心里把周培公当作了假想敌。
那天晚上一连发生的两件事,对大清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第一件,是索额图向康熙进言,想要用明珠和周培公这些主张撤藩的大臣们的人头换取吴三桂停战。
当时,吴三桂起兵,皇室接连败兵,眼看清朝皇室安危,索额图连夜觐见,提出用明珠和周培公的人头去换取和平的主张。
索额图不知道的是,周培公早就先他一步在这里,他觐见皇上的时候,康熙让周培公躲到内室,因此,索额图说的话被周培公一字不落全都听去了。
索额图不知道周培公在里面,他恳请皇上将主张撤藩的明珠和周培公贬为庶民,永世不得为官,或者是将他们二人问斩,他愿意带着这二人的首级前去云南,说服吴三桂停战。
康熙故意问他:鳌拜都知道下令撤藩的是朕,再说明珠和周培公是忠臣。
索额图大义凛然地说:臣也知道他们俩都是忠臣,可是如今半壁江山烽烟四起,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任何臣属都该舍生忘死啊,就是用臣的性命可以换取大清的平安,莫说用臣这一颗脑袋,就是用臣全家这53颗脑袋,臣也义无反顾!
康熙大怒,将手中一杯水泼到索额图脸上。说自己宁可像明皇朱由检那样吊死在煤山,也不做为了自己安危去向别人磕头求饶的皇上。
康熙叫周培公出来,问他像索额图这样该当何罪?
周培公犹豫一下,说:
臣以为,索中堂和明中堂政见不同,但索忠堂刚才的评判之策,却是为大清着想,是公心而无私心。
周培公明明躲在内室,听到索额图要把他和明珠贬为庶民,要把他和明珠斩首,在康熙发怒时,他没有因为刚才的事情记恨而借机报复,反而站在索额图的立场说他是公心而无私心。单纯这一件事,就可看出周培公的心胸和气量。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心胸和气量,才会让他在接下来的事情中得罪了明珠。
当晚,赫舍里皇后难产,孝庄命人把康熙请来。索额图和周培公都跟去了。
孝庄也让人叫大阿哥前去,她知道赫舍里可能会有危险,因此她同时让人请康熙和大阿哥,凭着在后宫生存多年得来的经验,孝庄知道,赫舍里在最后一刻或许会请求康熙立太子。
孝庄不愧是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的,她精准地猜测到赫舍里的心思。
事实上,躺在床上的赫舍里就是这个心思。后宫的女人,都以儿子的尊荣为荣,赫舍里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母亲,如果她能够在临死前为儿子求得皇上的宝座,那她也是死而无憾了。
赫舍里心中是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出来,她只是定定地看着康熙说:皇上你回来了,皇上,我……
赫舍里终究不能把自己的心思明明白白说给康熙听。
虽然她和孝庄都是这种心思,康熙却没想这么多,他沉浸在得到儿子的喜悦中和即将失去皇后的悲伤中。在这一刻,他就像个普通人家的丈夫和父亲,面对家里骤然而来的变故,他惊慌失措,乱了心神。
当时在场的有索额图和周培公,聪明的周培公看出皇后心中想什么,他不忍心皇后吊着一口气等皇上说出心中所想,因此他进言说: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当前外有三藩反叛,内有逆臣作乱,可谓非常之时。今日皇上又得一阿哥,加上大阿哥,皇上便有两位皇子,臣叩请皇上,在其中选择一位立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康熙走到赫舍里床前,说他给刚出生的孩子起了个名字,叫胤礽。接着康熙就颁发一道旨意。按祖宗家法,坐朝之君不立太子,但在这个非常时候,他为固国本,决定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的话说完,赫舍里就咽气了。她之所以吊着一口气就是在等康熙这句话,如今得偿所愿,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放心离开。
如果没有周培公仗义执言,皇上会立谁为太子也说不定,在当时的情况下立胤礽为太子,更多的是对赫舍里的亏欠,更是对这个更出生就没有妈妈的孩子的一种补偿。
索额图对周培公很是感激,他追到宫门外给周培公下跪磕头。周培公是个心地善良,不计得失的君子,他扶起索额图连声安慰。
周培公和索额图的行为却被赶来的明珠看到,他以为二人之间有勾结。明珠本来跟索额图就因为政见不同而貌合神离,如今因为周培公,皇上又立赫舍里的儿子为太子,这就意味着大阿哥永远失去了做皇上的机会,明珠是大阿哥的舅舅,自然向着自己外甥。从此他心中对周培公有了不满。
可怜周培公一心为国,他到死也不知道,因为索额图给他那一跪,让明珠发现,也因此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2明珠在康熙面前进言,伺机报复周培公
由于吴三桂起兵反叛,康熙原本想让察哈尔王前来救驾。谁知察哈尔王却想趁乱逼宫。
康熙看吴三桂治乱尚未评判,这边察哈尔王又率兵逼宫,他心灰意冷,下诏退位。
危难之时,孝庄启动她所有的亲兵护院。组成十万人的一支散兵,康熙顿时来了精神,想要亲自率兵剿灭叛军。
周培公阻止了他,说他前日退位和今日率兵都是轻率之举。
康熙大怒,指责周培公没有君臣之礼。
周培公跪下说道:
皇上,您深明帝王之道,古今罕见。您是天子不是将军,您未必善于临阵步战。如果皇上亲赴前线,非但无助于剿贼,反而会成为战士的沉重包袱。
周培公跟康熙分析失败的原因,朝廷只信任满八旗,不信任汉军,禁止汉将统军作战。满八旗兵马有限不说,王公贵族又奢侈已久,将士们居功自傲,吴三桂部下都是百战精兵,又经历了很多场战争,有临阵对敌的经验。所率兵马又一直在边关剿匪,用满八旗和吴三桂手下去作战,自然是吴三桂手下占了上风。他向康熙建议用汉人将军出战。
最后康熙把那十万散兵交由周培公和图海带领去剿灭叛军。
周培公智勇双全,图海训兵有素,在他们的联合带领下,不仅打败了察哈尔王。周培公更是单人独骑去劝降王辅臣。而他最终也幸不辱命,劝动王辅臣归降。
在这个过程中,明珠数次在康熙跟前进言,让他提防周培公。
周培公准备打仗时,曾经给部下下了十三道斩令。明珠指出这十三道命令,唯独没有掠夺民财者斩。这就意味着这帮虎狼之徒一旦无人约束,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剑,他们不但能杀叛军,但同时老百姓也要遭殃。
这是明珠第一次在皇上面前说周培公。他没有直接点明,而是借兵士有可能会对老百姓造成伤害为由提及此事,让康熙警惕周培公。
周培公和图海打胜仗的消息传来时,索额图恭喜皇上,说没想到这帮家奴居然被周培公和图海给训练成为虎狼之师。
康熙也很高兴,说这个周培公不拘常理,却能做出一些化腐朽为神奇的事情。
明珠及时接口:
化腐朽为神奇的是皇上,若不是皇上知人善任,周培公何以建功?朝廷何以化险为安?
在索额图和康熙都夸赞周培公时,明珠却泼了凉水。在他的私心中,他不让皇帝以为周培公能干,他不仅把功劳推给皇上,更要在康熙心中埋下猜忌的种子。
他向康熙进言。让周培公他们再接再厉,继续进攻。否则一旦松懈下来,怕到时候不好控制。
于是,就有了周培公那次独身进敌营的传奇。当王辅臣归降的消息传进皇宫时,康熙大喜,朝廷平叛九年,终于成功。康熙夸赞周培公有勇有谋,是百年罕见的能臣。
明珠再次给康熙泼凉水,这次他用了狠招。他说:
奴才恰恰担心的,就是这个百年罕见。周培公与图海一文一武,珠联璧合。而且手握雄兵三十万。本事远在三藩之上,如果他起异心,足能驰骋天下。目前吴三桂败亡不愿,朝廷应对周培公小心钳制才是。
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明珠的话巧妙地触动了康熙的痛处。当年鳌拜因为手中权力过大目无朝廷,后来吴三桂起兵谋反,历代帝王,最忌讳的就是臣子拥兵自重,功高盖主。当年康熙为了收服鳌拜,连最亲近的魏东亭都派人监视。自古帝王最是无情,即便平日里关系再好,一旦触动到他的利益,皇上是谁都不会相信的。因此,明珠的话让康熙心中那颗猜疑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他一道圣旨把周培公召回,命他前往盛京任提督,却把平叛的功劳都给了图海。
明珠在康熙面前一次又一次地诋毁周培公,除了为国家大事,更多的是对周培公的报复。如果不是周培公在那晚向康熙进言,或许大阿哥也有机会做太子。就是因为周培公的多事,让大阿哥永远失去了机会。
3被贬十一年,临死前为皇上做的两件事,揭开周培公死亡真相
多年后,台湾事变。康熙想再次启用周培公,但他没想到,周培公早已经病入膏肓。
他自责地说:朕把你撂倒这冰天雪地里,你一个南方人,是水土不服吧?
明珠插嘴:可不是嘛,奴才是北方人,芝麻大的小咬咬上一口,这半边身子都肿了。也是水土不服啊!
周培公说:明中堂夸奖小咬了,我周培公生来皮厚,再厉害的小咬也咬不进去啊!
当初明珠在康熙面前给他使的绊子,周培公都心知肚明,他借这句话告诉明珠,自己不会任由小人任意陷害扣帽子。
康熙说他这次来一共有三件事,第三件事就是想重新启用周培公。
周培公笑问:
皇上这第三条是不是进入盛京以后才想起来的?
康熙自嘲地说:周培公,你还是跟以前一样,不给朕留面子。
周培公的话让康熙想起以往数次周培公不给他留面子的情形,以往他生气,如今面对已经病入膏肓的爱臣,康熙选择了坦诚相待。
周培公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他的格局。他说:
皇上,你刚才说臣不给你留面子,微臣岂敢。这十多年来,臣埋没自己的清白,独处雪国,就是为了维护皇上的面子啊。
周培公的这句话,间接揭开他死亡的真相。
他聪明绝顶,却总会在说话时不给康熙留情面,这次,他又是直率地问出心中的真实想法。这大概是他一心为国,却又不合群的一个真实原因。康熙明知道他是个忠臣,却依然会听信明珠的进言,把他派到这冰天雪地的盛京十一年不管不问,跟他的直言不讳也有很大关系。
因为康熙和那些大臣,都是听惯了别人的阿谀奉承,面对一个能够毫不留情揭穿自己的周培公,康熙虽然心中喜爱,却也会忌惮甚至讨厌。
当康熙听信明珠的话把他贬到盛京时,因为水土不服,周培公身子受到了伤害。在漫长的岁月中,周培公心中应该也是有委屈的吧。他为康熙立下汗马功劳,最后那些功劳却都记在图海的头上,而他,却被康熙给发落到这个严寒之地。
水土不服的环境和郁郁不得志的心境,都会加速一个人身体的崩溃。而康熙的摊牌,则更真实地揭穿他为何这样对周培公的原因。
康熙说:
培公,朕知道你撂不下心头之患是不是?你破察哈尔,平吴三桂,你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只可惜你是个汉人,而且手中还握有二十多万雄兵。满朝上下,蜚声不断。都担心你成为第二个吴三桂。再有一点,你心里也明白,明珠索额图他们,暗中鼓动御史参你,朕知道你的苦衷,但是不得不逮住这个由头,把你贬到盛京来,你要体谅朕,你要知道,满朝文武和八旗将士的团结,比起你周培公来,在朕的眼里要重要得多。所以,朕不得不牺牲你。
康熙这话也算是赤裸裸的摊牌了,他借群臣的话说出自己的心声。他看似对周培公坦诚相见,他的话却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凉薄。面对一个对自己有着诸多功劳的功臣,他明知周培公是被冤枉的,但是和他的江山大业比起来,他还是选择牺牲周培公。
虽然康熙这话让我看到人性的悲怆和凉薄,从另一方面来说,康熙作为一个君王,能够如此坦诚,足见他对周培公的信任很不一般。
也因此,周培公心中释然。他什么都知道,只是这话从康熙口中亲自说出来,他心中舒服很多。因为康熙没有跟他玩虚的。
而他接下来做的两件事,更是让明珠看到他的真实面目,同时也揭开他死亡的真相。
第一件事,他把自己一幅画送给康熙。
周培公对大清的功劳,以及所受到的不公待遇,换做任何一个大臣,大概都会满腹牢骚,唯有周培公,他看破一切却毫无怨言。他在被贬的第二年就开始作画,他用十年的时间画了一副大清地图,地图上详细地标注了一切。
这幅图对康熙来说,是无价的。
第二件,为康熙举荐了姚启圣。
姚启圣是个怪才,如果不是周培公举荐,可能康熙永远也不会知道这号人的存在。
周培公在临死前向康熙献画,并举荐姚启圣,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大清着想,他没有因为康熙对自己的不公待遇心生怨恨。周培公的风骨和格局远非明珠这样的人可比。明珠等人借由其他理由排挤周培公,说他会给皇上带来危险,而周培公用自己的行为向康熙证实了,他自始至终都是一心为国的忠臣。
因为一心为国,才会忧国忧民,积劳成疾。因为一心为国,才会忍受委屈,牺牲自己的清白维护康熙的面子。因为一心为国,才会在冰天雪地里去查看地形,画地图。导致自己身染恶疾。
对周培公这样的人来说,先是国家大义,才是他个人的私事。当个人的委屈遇到了国家大事时,他选择了国事和老百姓。
康熙看懂周培公的心,所以他亲自为周培公守灵。
只是在忠臣活着时不能善待,死后任何的殊荣对周培公又有何意义?虽然周培公用自己的行为留名青史。但我依然会为他感慨,唏嘘!
愿好人长寿,愿忠臣被善待!愿天下清明,委屈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