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许倬云
记录|冯俊文
那一代人,许先生比较佩服的学者是方东美,他说方先生出身桐城方家,旧学根底很深厚,都不用专门学,西方的东西他也读得比较透。
提到胡适先生,他的观点和十几年前没有变化:“胡先生我很尊敬他,我来美国读书是他找的钱资助。他的学问‘但开风气不为师’,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他和胡适先生见过面,问及具体细节,许先生说总共两次。一次是当年他在台大读本科时作为史学会会长(大概是大三),1952年胡适先生短暂来台,邀请他去台大做了那次唯一的演讲。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胡适先生愿意帮他找留学经费的原因之一——对他有了解。
胡先生任中研院院长留影
第二次是1960年胡适先生在北美组织“中美汉学合作会议”,李济之、沈刚伯等先生都来了,但是找不到组织会议细节诸如翻译、速记等工作的人,许先生只能临时找当时在美国的语言学家李方桂先生以及罗家伦的女儿做免费义工,整理打印出来后他快速做好会议提要给胡先生送过去——他还要做很多场会议的总结。
当年许先生以台大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资助出国的李氏基金,但因为基金设立人的遗嘱是要资助“身心健全”的人,许先生手脚都不好,就没办法给他这笔钱。今天提到这件事,他还是不由得感叹:“我一辈子知道,我得不到任何奖的。”
虽然后来在台大校长钱思亮先生的请托下,胡适之先生找了四次纽约华侨徐铭信资助,才解决了第一年1500美金的生活费问题——学费芝加哥大学给他免了,后面几年拿奖学金、在图书馆兼职,很多时候因为在医院做身体矫正手术也不需要花钱,离开美国时他反而存了一万美金。
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胡先生筹款时打电话给李济先生:“伸手很难啊。”李济先生回答:“我懂得,难为你了。”后来徐铭信还另外给东海大学捐助了一个留学资助名额。
1960年,胡适先生返台做中研院院长。等许先生1962年从美国读完书回来,胡先生已经去世了,正好赶上他的葬礼。
1962年,胡适先生公祭
编者按:2月24日是胡适之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特此刊发日前许倬云先生口述相关事迹,以资纪念。
责任编辑|赵欣
头条整理|何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