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皇太极在沈阳设宴,贝勒阿巴泰说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不去参加宴会。皇太极很不高兴,召开八旗议事会,商讨阿巴泰的罪过。
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皇太极的兄长,满洲八旗名将,骁勇善战。
征战一生,阿巴泰立下赫赫战功,却喜欢发牢骚,经常被皇太极训斥。
但是,阿巴泰并未被重罚,比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德格类等兄弟幸运很多。
1611年,阿巴泰首次出征,追随大将费扬古讨伐海东女真,俘虏一千余人。努尔哈赤亲自到城郊迎接,重赏阿巴泰。
1623年,阿巴泰挂帅出征,讨伐扎鲁特部首领昂安,将昂安及其子斩杀。
1642年底,阿巴泰挂帅,率10万兵马翻越长城,深入中原,攻取城池94座,俘虏人口数十万,凯旋而归。
阿巴泰征战四十年,大小战斗八百场,很少遭遇失败。可惜,阿巴泰喜欢发牢骚,对皇太极不满意,经常搞“非暴力不合作”。
阿巴泰出身低微,母亲是侧妃,虽说年纪很大,且战功赫赫,却不是“八和硕贝勒”,在许多场合都显得尴尬。
努尔哈赤时代,阿巴泰年纪大,其他弟弟、侄子年纪尚小,阿巴泰的地位还是很高,与“四大贝勒”一起接见蒙古使者。
1626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败,郁郁而终,皇太极继位,阿巴泰的人生轨迹瞬间改变。
出于强化君权的需要,皇太极借助“小贝勒”的力量,不断削弱“三大贝勒”的实力。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得到皇太极重用,阿巴泰则相对受冷落,这让他很不满意。
1626年,皇太极继位不久,便设宴犒赏众将士,大贝勒、小贝勒纷纷作陪。
阿巴泰年纪大,战功显赫,却不能与大汗坐一起。此时,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硕托、萨哈廉坐一块。
岳托、硕托、萨哈廉,阿巴泰的侄子;多尔衮、多铎才13岁,乳臭未干;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阿巴泰看来,他们能与大汗坐一块,为何自己不行?
众人觥筹交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阿巴泰很不高兴,没有吃饭,也不喝酒,在生闷气。
回到家中,阿巴泰发牢骚:“战则披甲胄而行,猎则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于子弟之列,可耻。”并表示不再去赴宴。
阿巴泰战功显赫,资格也老,又是自己的兄长,皇太极知道阿巴泰有怨言,却也不责怪他。
1627年,皇太极再次设宴,为前来投靠的蒙古将领接风洗尘,并让贝勒们陪伴,一起喝酒。
阿巴泰以“没有”衣服穿为理由,拒绝参加宴会。阿巴泰直言:父汗赏赐的裘皮,我已将其分成两半,给儿子做衣服。
阿巴泰此举,让皇太极很不满意,为了敲山震虎,巩固君权,皇太极决定召开八旗议事会,敲打阿巴泰。
会议上,大贝勒代善发言,训斥阿巴泰,说他不识抬举,没有自知之明。阿巴泰母亲地位卑微,能册封贝勒,参与议政已经是荣幸,还想干嘛呢?
代善这么一说,其他贝勒高喊,要废了阿巴泰贝勒爵位。皇太极目的达到了,便好言安慰阿巴泰,保留贝勒爵位,只是罚款几匹马而已。
皇太极敲打,阿巴泰有所收敛,但赏赐不公平,他还是经常发牢骚。后来,皇太极想让阿巴泰把女儿嫁到蒙古,阿巴泰拒绝,皇太极也容忍。
皇太极时代,阿巴泰被处罚15次,都是因为发牢骚引起的。但是,皇太极并未剥夺他贝勒的爵位,只是罚款、没收一些马匹罢了。
1636年,皇太极称帝,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岳托、豪格相继册封亲王,阿巴泰依然是贝勒,低了两级。
阿巴泰再次发牢骚,便躲在家里,不去工部上班。皇太极说他懒惰,训斥一顿后,又没收几匹马,仅此而已。
相对其他兄弟而言,阿巴泰被斥责次数多,却没有被重罚,这是他的幸运。阿敏、莽古尔泰,死于皇太极之手,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被吞并。
代善也经常被打击,搞得灰头土脸,不再参与政务,低调做人。阿济格被废除镶白旗旗主的位置,差点处死。
多尔衮、多铎在松锦之战第一阶段失败,皇太极废了他们亲王爵位,扬言处死,后得以赦免,表明皇太极准备对三兄弟动手。
同样是松锦之战,阿巴泰则失败,皇太极仅仅罚款银两,然后拉着他一起出征,与洪承畴对决。1642年底,阿巴泰挂帅,深入中原。
可以说,阿巴泰很幸运,他喜欢发牢骚,皇太极却能原谅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阿巴泰母亲地位低,对皇太极不构成威胁,而且仅限于发牢骚,皇太极自然要给兄长面子。
1646年,阿巴泰坐镇徐州,准备南下征讨弘光朝廷。此时,阿巴泰58岁,身体不适,染上了天花,病逝。
顺治很伤心,追封阿巴泰为敏亲王,贝勒爵位由儿子岳乐继承。1673年,吴三桂起兵,岳乐率兵南征,凭借军功册封安亲王。
参考书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