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能记住一个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壮烈。异域扬大汉声威第一人的戴安澜将军,他的壮烈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事迹。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师弟,一位同样壮烈的抗日英雄——柳树人。
柳树人,字中华,生于1905年,是贵州安顺人。柳树人生于英雄之家,其父柳惠希曾在清末举起反清大旗、在北洋时期参加讨袁运动等,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爱国军人。
柳树人从小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坚毅、果敢和不屈的性格。
1926年,21岁的柳树人南下报考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第5期的学生。此时戴安澜是黄埔第3期学生,只比柳树人大一岁。
毕业之后,柳树人参加了北伐战争。在烽火硝烟之中,他与戴安澜结识,二人以师兄弟相称,结下了亲如兄弟的感情。
从1932年开始,柳树人就跟随师兄戴安澜赶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古北口长城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又参加了保定、台儿庄等战役。1939年,戴安澜升任第5军第200师师长。
同年12月,第5军开赴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血战1个月,杀得日军落花流水,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柳树人在此战中立下大功,被升为第200师599团团长。
1942年2月,英军在缅甸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于是请求中国派出远征军入缅,解救英军窘境。1942年3月,第200师入缅作战。
3月19日,第200师在同古与日军展开激战。在长达12个昼夜的苦战中,柳树人与戴安澜并肩作战,率领部队与4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同古一战,号称日军精锐的第55师团被击毙5000余人,击伤2000余人,取得了难得的一次大胜仗。戴安澜因为此战获得了“异域扬大汉声威第一人”的美誉,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也亲口承认:“这是日军自旅顺以来从未有过的苦仗。”
同古之战后,柳树人又跟随戴安澜参加了收复棠吉、攻克雷列姆的战斗。
1942年4月,日军集中大军攻陷腊戍,盟军全线撤退。当第200师接到撤退命令,已经陷入了被日军包围的危险境地。
5月18日,第200师在朗科地区遭到了日军第56师团(师团长渡边正夫)的突袭。
情况万分紧急,柳树人和刘少华立刻率领第599、600两个团拼死掩护师长撤退。戴安澜见日军来势汹汹,也亲自拔出手枪冲上阵去。
柳树人见状,赶紧率领1个排的士兵赶紧冲过来保护戴安澜。但此时日军已经冲到了阵地,鬼子的重机枪穿透力极强,弟兄们纷纷牺牲。柳树人对手下大喊:“快把师座拉下去!快!”
话音未落,日军一排子弹打来,柳树人当场壮烈牺牲。几乎是同时,戴安澜也中弹倒下。这一对历经了数十场大仗、恶战的师兄弟,最终双双同时为国捐躯。
柳树人牺牲时,年仅37岁。师长戴安澜的遗体几经辗转运回了国内,而柳树人却和其他弟兄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1942年6月,戴安澜将军的灵柩经过安顺。柳树人的老父柳惠希对众人道:“余盛年时,正值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秋,未能执戈卫国,抱憾无穷。吾子树人幸得为安澜将军之部属,共将军异域捐躯,成我未成之志,我何悲痛哉?”
英雄的师长、英雄的师弟、英雄的父亲,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如今70多年过去了,柳树人的遗骨仍然流落在异国他乡,经历着时代变迁的风吹雨打。
也许他们早已经被人遗忘,但他们的精神永世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