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对于皇室都是非常惨烈的,与皇室有连带的人物也是厄运连连,惨不忍睹。
清王朝的徒子徒孙们是最幸运的,辛亥革命对于皇室而言,是一场文明的变革,不但皇室人员得到供养,皇亲国戚没有遭到血洗,他们的财产没有被罚没,这是时代进步的幸运儿。
对于依附于皇室宫廷的宫女,当皇帝退位后,她们绝大部分被遣送出宫,等待她们的未来将是什么?
按照常人的想法,宫女懂礼节,会接人待物,见过大世面,娶回家定是贤妻良母。然而,大批宫女出宫后,却没有人愿意娶她们,让人心生疑惑。
后来,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揭开了这个谜底。
其中,有三大原因,导致宫女无法融入正常家庭生儿育女,安稳度日。
其一,宫女们经历了繁华,侍候的都是达官贵人,一般人物已难入她们的眼界。
宫女们小小年纪入宫后,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侍候的是皇帝和皇亲国戚,接触的都是贵族礼仪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耳濡目染,渐渐地不由自主也养成贵族的生活习惯。
她们虽然在宫中地位卑微,比民间的生活好了很多,再加上有主子的庇护,对于平民而言,那也是高高在上,所以,她们看不起平民百姓。
宫女们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一旦被皇上或王公大臣相中,立时乌鸦变凤凰。即便这个梦想没能实现,夙愿也已刻在心中,轻易难以改变,所以宁可独身,也难以接受嫁给普通人。
长期生活在宫中,与外界隔绝是宫女们的常态,她们已与社会脱节,一旦出宫,言行举止与大家格格不入,大家的行走坐立也让她们无法忍受,普通人家的生活她们已经难以适应了。
其二,宫女们的名声不清不白,被人嫌弃。
传宗接代对每一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女孩一入宫,就是皇家的奴仆。长年累月低头侍候主子,身心劳累,积郁成疾,不少人已失去生育能力。
另外,大部分人认为出宫的女人,没能为皇家生下一男半女,定是不能生育,其实绝大多数宫女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生出孩子,出于偏见,有生育愿望的家庭一般不娶宫女为妻。
此外,正值青春年少的宫女们,正是渴望爱情的岁月,在宫中生活得很寂寞,迫于无奈和其他原因,往往和太监搭伙过日子,通称为“对食”,这种形式也被主子认可。
“对食”现象不是秘密,宫里宫外大家都知道,出宫的女人,无论是否有过“对食”的生活经历,统统被大家认为已无清白之身,与结过一次婚无异,很难被有娶妻愿望的人家接纳。
其三,部分宫女年老色衰,已无嫁人资本。
可怜红颜少女,一入深宫苦似海,如果皇室稳定,白头宫女虽然孤苦,但可以在宫中终老。
对于像清朝这样衰败被赶下台的皇室,老年宫女是最为可怜的一族,她们出宫后基本是举目无亲。
当初,大部分宫女就是因为家中贫困才被卖入宫中为奴,几十年过去,早已亲情淡漠,能够收留她们的亲人寥寥无几。
据说,末代皇帝溥仪给每个遣散出宫的人发了100大洋,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完全可以安度一生。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宫女们出宫后,正处于动荡年代,军阀混战,物价飞涨,当她们手中仅有的一些积蓄花完之后,生活陷入贫病交加之中,最后孤苦伶仃凄惨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