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仕平授权有闲者说历史原创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取、洗稿。
1992年4月20,于中国,是仁安羌战役胜利50周年纪念日;于英国,是中国远征军解救英军7000多人的日子。这一年4月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在美国她做了一件特别的事,访问那些解救过英国军人、传教士、记者的中国军人们。这位铁娘子特别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接见了此时定居洛杉矶的刘放吾将军。“我今天代表英国政府与人民对你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敬佩”,刘放吾老人听到首相这般真诚问候,内心感慨万千,一边抹眼泪,一边叫声说着“谢谢,谢谢。我是军人,应该的,应该的。”
撒切尔与刘放吾
尔后,美方高级领导人也纷纷致函老人,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关心。英美两国媒体纷纷对这次会见进行了报道。于是中方才开始关注这位老。同年台湾“国防部”特地再次开模做了一枚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补发给刘放吾,以此来肯定他在缅甸作战时,在仁安羌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这一年,刘放吾老人93岁,距仁安羌战役胜利已经50年过去了。老人等这枚迟到的奖章等了半个世纪,拿到的时候已是英雄迟暮,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要说清楚,还得从仁安羌战役说起。
仁安羌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双方决定结成军事同盟。1942年初,日本将爪牙伸到了缅甸,他们集结了6万兵力,企图一举拿下缅甸。当时驻缅甸的英军根本挡不住来势凶猛的日军,节节溃败,不到3个月,缅甸首府仰光被占领,一时间更是军心涣散。尔后英军7000多人被困在仁安羌,断水断粮,孤立无援。为了突出重围,他们向盟军中国发来求助信息。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当即命新编第38师第113团赴仁安羌支援,团长刘放吾担任指挥。刘放吾将军当即率兵连夜赶到战区,开始对日军发起进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仁安羌大捷
这边日本本以为英军肯定是在劫难逃,就也比较松散,没想到突然来了援军,还这么凶猛。我方更是手榴弹、冲锋枪轮番上阵,一步步逼近日军,就展开肉搏,根本不给他们还击的机会。并且利用仁安羌油田这一特点,采取了火攻的方式,因为我方士兵是渡河过来的,衣物都是湿的,火攻有优势。身为团长的刘放吾,更是身先士卒,每每都是第一个冲锋的。这时英军也发起突围,日军腹背受敌,便仓皇而逃。刘放吾他们团成功营救了包括英军在内以及传教士和记者共7000余人。
这次战役无疑胜利了,一方面粉碎了日军的计划,另一方面极大的鼓舞了我方士兵的士气,也让西方国家再次重新审视中国,审视中国的军队。英军也几次邀请他前往英国读书深造,他都拒绝了,只说着,落叶是要归根的。
刘放吾晚年
然而在这场战役里最突出的人物刘放吾却没能得到应有的荣誉,生活一度陷入低谷,甚至要靠卖煤球来维持生计。几次向组织开口都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于是老人便不再说了。1977年举家移居美国洛杉矶,1994年6月,在洛杉矶病逝,没有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