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巅峰国土面积最多1000多万,也只是巅峰时期而已,后期实际疆域不过两京十三省,面积不过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巅峰,洪武永乐帝
明朝巅峰时期也只是洪武明朝永乐时期,
巅峰国土面积最多1000多万。
核心实际能控制疆域:两京十三省,面积不过400万平方公里。
领土范围
《明史·志第十六》:“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南戏是杂剧吗_南戏的音乐特点
1北方
明初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
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2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永乐九年(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不过之后女真仍奉明朝为主,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
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
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3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抵达今新疆东部哈密。
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兴复。
弘治年间三失三复,嘉靖七年(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
4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
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
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中后期这些地区多因鞭长莫及所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
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
后因当地势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
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后黎朝。
4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攻占台湾。
羁糜区域
比如奴儿干都司,就属于羁糜区的范畴。这个地方,是水分最大的领土。
在一些地图上,因为这地方水分大,所以画地图也没有了约束,一条线直接连到了北冰洋,虽然这么画,也远远凑不出四千八百万平方公里,可把奴儿干都司统治的区域,扩大了一倍。
事实上,奴儿干都司,首府设置在奴儿干城,在黑龙江下游。
虽然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也设立了卫所驻军,但实际上辽东一带实际的统治者是当地的各部落首领。
接着,朱棣设置了
二百多个
卫
和二十四所。
控制
大约是外兴安岭以南的区域,有三百万平方公里。
在西南,南征安南,在现在的越南北部地区设置了
交趾布政使
司,将其纳入明朝的统治范围内。
另外两块,比较小的羁糜区,分别是长城以北的
朵颜三卫,以及嘉峪关以西的哈密卫,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
。
藩属区
这个区域是争议最大的区域,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一带
,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
在西藏设立乌斯藏都司管理西藏地区,在新疆地区也设立了哈密卫对新疆东部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明朝主要以册封首领的方式进行间接控制。
明朝对于藩属区地方事物的管理,远不如元朝。
到了朱棣时期,统治有所加强,但朱棣以后,西藏就变成了真空地带,明朝懒得管,只是放任青藏高原各个首领自己管。
但是这种羁縻制度是和国家的国力息息相关的,国家强盛时,威震四海,羁縻地区望风臣服,但是一旦国家实力有所衰退,羁縻地区实际上就脱离了中央政权的控制。
至于漠北地区,则一直为北元各部所控制,明朝虽然多次远征,但仍旧鞭长莫及。
明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
、极盛国土面积达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
到了后期,明朝的国土是一直缩水!控制的区域一步一步的减少死无对证,简单粗暴的为吹牛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宣宗朱瞻基后
明朝国力的巅峰其实很短暂,自洪武永乐二帝之后,实际控制疆域不断缩水。
但到了明宣宗时期,领土大幅度缩水,只
剩下八百万平方公里。
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统治时期(其实主要是明宣宗,因为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明朝的国土却大量收缩。
在北方,明朝放弃了大量的长城以外的卫所,统治区域退回长城一线。
在南方,废置了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地区脱离了明朝统治。
因为仁宣二宗一直贯彻的是“收缩”政策,不愿意为了维护在这些偏僻地区的统治而消耗国力
的原因。
失去这么多国土的仁宣时期,却也是明王朝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并且还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得以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盛世齐名。
到了明朝中后期,实际疆域不过两京十三省,
面积不过400万平方公里
,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上一篇:平清盛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