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到底谋反了没有?
迪丽瓦拉
2025-07-31 08:03:31
0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军事家---韩信最后以“夷三族”的结局而尘埃落定。而导致这一悲惨下场的原因,《史记》中记载得似乎非常明确。

《高祖本纪》:“(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淮阴侯列传》中:“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不久,

为吕后所擒,被夷三族

韩信因为“谋反”而被灭族,似乎像是盖棺论定了。但是韩信到底谋反了没有?自古以来,还真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韩信死于谋反,罪有应得。比如,东汉史学家班固认为韩信就是迫于形势谋反不成,反而被诛,“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还有人认为韩信并未谋反,不过是刘邦、吕后为巩固西汉政权找借口除掉了韩信。比如,清代的学者梁玉绳认为刘邦诛韩信是因为“畏恶其能”,这才是刘邦夫妇杀韩信的真正原因。

那韩信是不是真的因为谋反被诛,从《淮阴侯列传》中便能窥知一二。司马迁记录了韩信两次“谋反”的始末。

第一次是楚汉争霸落下帷幕,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后不久,就被人告发谋反。至于这个“人”是真有其人,还是刘邦自撰,不得而知。

但刘邦内心对韩信是否谋反是有定论的,这从他设计绑了韩信到雒阳,没有杀他,反而赦免了他的罪,降为淮阴侯就得知了。

假如韩信真的谋反了,有了确凿证据,刘邦为什么不杀了他,反而赦免了他?这说明,

刘邦是知道韩信没有谋反,只是他“畏恶其能”,所以找了一个“人告公反”的借口把韩信降为淮阴侯。

刘邦的这一做法可谓手段高明。他很清楚,此时杀韩信,时机尚不成熟。一是天下刚刚太平,二是没有确凿证据说明韩信真的谋反,杀韩信不足以服天下人,故尔就退而求其次,先放韩信一马,将人放在自己跟前,否则韩信在楚地,天高皇帝远,太不让人安心了,这样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

韩信所谓的第二次“谋反”是在京城被软禁之时。

据说韩信和陈豨密谋造反,他让陈豨举兵,自己在京城做内应。

这个事有疑点在内

其一,韩信处于在刘邦严密监视下,他还能找到时机跟陈豨密谋这等大事?

其二,韩信如今被困在京城,手下无兵亦无将,他拿什么做内应?

其三,韩信谋反,不去联合各诸侯王,反而找了边远地区的陈豨,这让人不大理解。

其四,陈豨是刘邦的亲信,像谋反这样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贸然向皇帝的亲信吐露心曲,韩信会如此愚蠢?

后来,在刘邦借征讨陈豨谋反之时,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这人是谁?是韩信舍人的弟弟。

韩信的一个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抓了起来,准备杀掉。这个舍人的弟弟就向吕后告发说,韩信和家臣商量,要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吕后找萧何密谋,让萧何亲自去诱骗韩信。萧何对韩信传信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就算生病,你也一定要来。”

萧何位高权重,且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对他毫不怀疑。而韩信一入宫中便被吕后命人拿下,斩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的第二回“谋反”,表面上听起来有板有眼,煞有介事,但其中也是

漏洞满满

其一,韩信如果真的在谋反,他会如此坦然地、不做任何防备的入宫称贺吗?或者他会这么蠢,自己跑上门去送人头?

其二,韩信自从到京城,实际上就处于被软禁的状态,手中没有任何官府的符节印信,要趁夜间假传旨意,策动官府的罪犯奴隶造反,难道会有人听信他的话吗?

其三,从韩信为人看,他可不是小肚鸡肠之人,毕竟他连胯下之辱都忍了,甚至最后还给了这个羞辱他的人官做。就算舍人真的得罪于他,他很可能不会在意。

其四,韩信“谋反”仅是由其舍人之弟告发,怎见得舍人之弟不是诬告?这个人怎能知道如此重大的机密的?他又怎么就能直接向处于深宫之中的吕后告发?而没向萧何等人告发,毕竟当时重臣大员可都在京城呢。

其五,韩信是重信守诺、有恩必报、知情重义之人。他不忘漂母之恩,滴水之恩尚且记得回报,却想向“解衣推食”的刘邦大树反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最重要的是,在楚汉争霸关键时期,昔日在韩信手握重兵之时,他都没有听信谋士蒯通的计策,举兵自树一帜,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成了无权无兵的光杆司令一个,他反倒要造反?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在韩信临死之前,他感叹自己平定齐地之时,未能听取蒯通之言,言外之意是如果他早就真的谋反,如今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可见,韩信是真的没想谋叛,否则他就该悔恨自己谋划不周,而不是后悔没抓住机会。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

韩信谋反是假,这整个事件更是像一个阴谋,是吕后罗织罪名,为杀功臣而设计的并不圆满的阴谋。

而韩信始终没有“谋反”的心思。也正是如此,韩信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受骗上当,被刘邦夫妻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丢掉了性命。

况且,

刘邦听说韩信被杀后的反应是“且喜且怜”,这个反应就很令人玩味。

“喜”说明刘邦早就想除掉韩信,只是没有合适而足够的理由,如今被吕后除掉,刘邦自然是高兴的。

“怜”则是怜惜,惋惜,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又功勋卓著,这样的人才被除掉了,这实在是有点可惜,心里到底是有些舍不得和对不住。

所以,

从刘邦的反应,也透露出了韩信是蒙冤而死的真相

既然韩信之“谋反”是出于诬陷,那他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从韩信自身来看,他虽是军事奇才,但是他的政治能力不足,一系列的表现和行为更是幼稚。

当韩信第一次因为“谋反”被囚禁在京城时,他表现得“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韩信在变相的软禁中也渐渐有了隐约的怨忿之意,他自傲其才,自恃其功

,认为自己与周勃、灌婴同为诸侯是耻辱。

比如,《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他对樊哙的态度。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面对樊哙的恭敬,韩信的反应是:“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同伍。”

韩信表现得竟然如此不屑,

不满和自嘲都表现在了脸上,

这种恃才自傲、不知分寸、自觉高人一等的作为除了给他树敌无数之外,没有一点好处。

正如司马迁认为,如果韩信能够审时度势,以退为进,也可能安享天年,不至于落得个“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的悲惨结局。

当然,韩信也确实做错了一些事情。比如,他为战功执意攻打已经投降的齐国;比如,他贪功好利、自请齐王。这些事情一直压在刘邦心里,如鲠在喉,也让他对韩信心生不满。但这还不足以让刘邦下定决心除掉韩信。

真正的原因还是刘邦身处高位,忧心政权倾危。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分封的七个异姓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对刘氏政权的巩固构成很大的威胁。

为了自己和后代的统治稳定性,刘邦夫妻俩决心采取断然手段,消灭异姓王。而功高盖世、智勇兼备的楚王韩信,就成了他们的首先目标。所以,韩信成了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而相继韩信之后的彭越、英布等当初轰轰烈烈、不可一世的枭雄也都一个个被消灭殆尽。自此,西汉王朝真正成了刘家的天下。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哀哉,自古以来,由汉高祖刘邦首开先例,诛杀功臣,而后至今皆不能免,历朝历代的故事都是如此相似。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他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打下西汉大半个江山。然而这样一位名高天下的英雄最终以莫须有的叛逆之罪屈死于吕后之手,还被夷灭三族,悲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争议,甚至有人将他称为混混皇帝,他就是刘邦。 刘邦这辈子...
原创 吕... 标题:吕布武功三国第一,为何遇到张飞却没了脾气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善战的武将,其中吕布和张飞...
原创 关... 《——【·前言·】——》 关羽“失荆州”后,败走麦城,路过马超的辖区,按理说,马超应该第一时间出手相...
原创 勾... 春秋末年,在东方有两个大国,他们充当着霸主的地位,一个便是勾践称王的越国,还有一个则是阖闾执掌的吴国...
原创 春... 郑国东迁之后,没过两年,郑桓公保卫周幽王战死。他的儿子继位,就是郑武公,紧急带兵赶往镐京救援。又护送...
原创 不... 三国前期,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势力崛起,虽面对曹操屡战屡败,但刘备身边的人才却是越聚越多;直到刘备...
原创 美... 《孙子兵法·谋攻》云:“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意思是说,不通过打仗而能取得胜利的,是上上策,...
原创 三... 每当说起三国时期的那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有说不完的话题,毕竟在那个年代出现了很多有名气的人,他们...
原创 原...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为朝代的更迭,出现了很多君王或者国家的统治者。但是,有的是贤明之君,流...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曹操真的是一宁教我负天下人,自私的人吗?这次不是!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孙权...
原创 秦... 秦始皇在沙丘死了之后,赵高李斯和胡亥密谋让胡亥称帝,不过几年,秦朝就踏上了覆灭的道路,而在秦朝政府面...
原创 三... 导语:古往今来,欲望既是人们的帮手,也是人类的绊脚石。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因为欲望的存在,人们会为了自...
原创 原... 说起范雎(ju),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他促成秦昭襄王蚕食各诸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原创 原...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灭掉赵国做了哪些战略布局?为何没有实现? 自春秋一来,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家不断减少...
原创 赵...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1个大一统的王朝,只传了两世便戛然而止,对于秦朝的灭亡,世人无不表现出惋惜之情。...
原创 他... 在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三国时代,张昭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孙策创业之初...
发现宫门、供排水设施等遗迹,圆...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
原创 原... 公元386年,鲜卑族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
德军在莫斯科冻死50万人,为什... 二战初期,德国凭借闪电战术迅速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唯独在东线战场上遇到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苏联。...
原创 海... 海贼王漫画剧情还在巨人族篇章,草帽一伙全部进入艾尔巴夫,罗宾和布鲁克等人乘坐巨人族的船只来到艾尔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