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公子扶苏自尽,葬于上郡。扶苏被逼自尽仅三年后,项羽破釜沉舟解巨鹿之围,随后巨鹿之战大胜,秦始皇开创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走向覆灭。本应该万世一系的秦王朝,在扶苏死后三年就被灭亡,如若扶苏不死,秦将会万世吗?
“扶苏”是《诗经》中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司马迁评价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扶苏素有贤名,为人宽容有仁心,在朝堂光彩照人,在江湖声名远扬。甚至陈胜吴广造反,都是以扶苏为号召,揭竿而起。
公元前212年,扶苏针对始皇帝坑埋术士一事,上书劝谏,秦始皇大怒,将扶苏发配上郡监督军队,协助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两年后,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其实从这里就不难看出,扶苏虽然贤名在外,但是他的结局似乎在秦始皇一扫六合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秦帝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法度。秦始皇更是非常信任法家的李斯,并且任命其为丞相。而法家着重强调尊君集权和人主之处,提倡“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从皇帝的称谓到郡县制的确立,秦始皇一人专制的中央集权已然形成,而权力的继承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始皇帝肯定不会允许自己最重视的儿子,在众人面前反对自己,而扶苏在民间赢得百姓的一致好评则加重了始皇帝的警惕。
这里谈些
个人看法
,我认为即使如此,秦始皇也未对扶苏有过猜疑之心,否则也不会在临死的时候让扶苏继承大统。同时,让扶苏去修长城看似贬黜其实是一种锻炼和保护,是一种更大的信任。秦国能统一六国依仗军功至上,而万里长城是秦国最重大的工程,蒙恬带领的军队又是秦国铁骑精锐中的精锐。让未来继承人去主导秦始皇最看重的工程,让扶苏去接触秦国最重要的将军和军队,这是何等的信任?
其次,这也是对扶苏的保护。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执政一国。嬴政经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政治斗争的危机重重。让扶苏远离政治中心去赚取军功掌握军权,是他为扶苏铺好的继承之路。
可惜,长时间的远离,让历史选中了胡亥,也让秦帝国二世而亡。如果扶苏没有软弱,没有被利用对于秦始皇的仁孝之心,而是联合蒙恬诛杀赵高和李斯,夺取皇权,是否我们会看到秦始皇口中的千秋万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