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神器”三眼火铳,为何在清朝被当做礼炮?
迪丽瓦拉
2024-11-02 09:06:13
0

原标题:大明帝国的“神器”三眼火铳,为何在清朝被当做礼炮?

因为明朝的军工体制太过拉胯,更高端的火铳根本造不出来。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将三眼火铳描述为“大明神器”,可以连发三枪,在火药发射完后,三眼火铳还可以当作铁棍来近战。在当年明月的平行宇宙中,后金部队在三眼火铳面前吃了不少亏。当年明月显然是夸大了三眼火铳的威力。

三眼铳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火门枪,工作原理是:在火铳口连接一根引线,使用时在枪口塞上火药,点燃引线放枪即可。欧洲在14世纪晚期就已经基本淘汰了这玩意儿,因为它的射程近,不易操作,破甲能力差。三眼铳相比普通火门枪唯一的变化在于,将三个头接在一块儿。这玩意儿根据记载,能造成有效杀伤的射程只有三十多米,对上蒙古的轻骑兵可能还有些效果,但遇上披着厚重装甲的满洲起兵,那杀伤力还要继续打折扣,可以说基本上没啥大用。至于说当棍子使,也仅有理论上的可能。

清朝坐天下后,不禁民间的火器,于是在大明朝被奉为“神器”的三眼铳在清朝彻底沦为老百姓办红白事的礼炮,直到上个世纪农村的某些礼仪还用三眼铳当礼炮用。

明朝制造火器的工匠具有匠籍,地位在普通人之下,每年要承担明朝官方繁重的手工业制造工作,而且工资特低,这都属于他们特定身份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可想而知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低的。而明朝的军械制造部门又是油水极大的部门,是个管事儿的都想捞一笔。于是,所有制造军械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环节,他们都竭尽全力去捞钱,后果自然是所有的原料都是劣质的,造出的枪炮根本不能用。

这种低效的生产体制下,想要批量造出更高精度和复杂程度的火绳枪,明朝实在是无能为力。再者,明朝朝廷除了徐光启等少数人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火器之外,其余士大夫对西方火器都是嗤之以鼻的,就连红衣大炮这玩意儿,也是徐光启的人磨破嘴皮子才引进的,而且大多数都留在京城当作摆设。这种大环境下,能有研发更好武器的动力那才奇怪。

因此,明朝只能将后世的礼炮“三眼铳”当做“护国神器”。其结果,自然是可以预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苏联是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在冷战期间两国互不相让,险些造成了核武器级别的第三次世界大战。199...
有文化的吉林市(十五)夫余国迁... 汉、魏时期、是夫余比较强盛的时代。西晋以后,夫余频遭邻近各族的侵袭、国势开始衰落。夫余历史上最后一次...
原创 东... 接着说那些喜欢贬低建国后的东北,而吹捧建国前的东北富强发达的 历史事实是东北在建国前和建国后就是地狱...
原创 明...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话很多人都听过。这段话讲的是明朝的历史,主要...
原创 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在北京打工的外地人员称为“北漂”。但是殊不知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北京城竟然也是“漂来...
原创 领... 时至今日,在很多美洲国家内仍能听到“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不是瞎编滥造,而是美洲...
原创 聊... 其实历史上的曹叡,是一个被严重低估了的皇帝。 一是因为曹叡在位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二是因为曹叡在位...
这些古代的“纪检干部”有多刚 “ 在历史上,江西泰和走出了47名监察御史和按察使。他们监督国家法律、法令的执行,维护国家利益,为民...
原创 欧... 在公元7世纪,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在南北之间架设起高速通道,留下了“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评价。 利...
原创 朱... 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你可能忽略了这两点。 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你可能...
原创 李... 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晨雾未散,玄武门前刀光剑影。这场持续不到半日的政变,却在史书上留下无数疑...
原创 原... 引言:蒙古族人骁勇善战,朱元璋最后能开创明朝276年的基业,也是历经千难万险,没有背景,没有权势,以...
原创 同...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天底下最危险的职业,恐怕是"傀儡皇帝"?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曹魏40年崩塌,东...
原创 古...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死者的入葬事宜都是非常谨慎的,而古代和现代相比规矩要更多,在古代人们离世之后需要按照...
原创 苏... 宋朝文坛巨匠苏轼,可以说是古代交友最多的文人了,他不仅交朋友很广,而且还很复杂。既有朝中官员、文人墨...
原创 步... 作者:青灯 三国出枭雄,孙权、曹操、刘备三分天下。都是当时的翘楚,历史对于他们都是难分伯仲。 三个...
原创 原... 该如何对元朝进行评价,从哪一方面去了解它的历史,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对这个神秘的朝代解释较少,再到我们...
原创 公... 前言 公元641年,藏地天才少年松赞干布亲眼目睹十余天前还傲视天下的吐蕃大军,在一个深夜被唐军区区...
浓缩千年赣鄱文化的江西古建筑 “档案江西”音频展播 浓缩千年赣鄱文化的江西古建筑 散落在江西各地的历朝历代的建筑,犹如一部凝固的赣...
原创 朱... 引言 首先,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在于对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分清了主要对手和次要对手。反观李自成进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