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印象中,有宋一朝似乎除了开国的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就没有了像样的血性男儿,历史学家们也喜欢用“积弱”来形容赵氏开创的这两个王朝,北宋末年,徽宗听说金国南下,当即吓得将国家让位于自己年幼的儿子,天真的认为这样可以避开亡国之嫌。南宋开国,高宗赵构偏安于江南一隅,为求的苟延残喘之隙,竟不知廉耻的向金国南征将领屈膝投降。
然而在我们扼腕于这个王朝的懦弱之时,最为后人所鄙夷的南宋王朝却出了一位血性不输当年太祖的豪情帝王,他就是南宋王朝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说起宋孝宗,他的命运也是颇多波折,他的祖上本是太祖赵匡胤一脉,本应代代帝王,然而由于“烛影斧声”这种不可为外人道哉的不正常传承,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成为王朝正统,自此,太祖一脉失去了王位继承权,到宋孝宗时家族甚至已经流落民间与贫民无异。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戏剧性,本该一辈子安身田间的宋孝宗,所处的时代正好是金国崛起北宋灭亡的动乱之秋,本为正统的太宗一脉除赵构外,全部被金国掳掠至北方腹地,好死不死的赵构又在南逃途中失去了生育能力,虽然重建大宋江南半壁河山但注定王位后继无人,这个时候太祖正统的宋孝宗赵昚就被众星捧月般的推到了幕前。
西汉之时,汉武帝的太子因为巫蛊之祸蒙冤而死,他的儿子流落民间唤名刘病已,而最终也是被掌权者推举为皇帝,这位刘病已完成了他的爷爷汉武大帝未能完成的事业,在他统治期间“匈奴款塞、单于来朝”,威胁北方的匈奴人第一次向汉朝俯首称臣,而千年之后的南宋孝宗皇帝也一定在心中以这位大汉天子为楷模,他登基仅一个月,就为岳飞平反昭雪,并谥封“武穆”。虽然迟来的慰藉无法抚平曾经的伤痛,但这却表明了孝宗皇帝的决心,在那个谈金人色变的屈辱时期,孝宗凭一己之力昭示世人“不教胡马度阴山”自朕而始!
自古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南宋自高宗赵构屈辱媾和于金人后,大宋经过几十年的浸染再也没有了像岳飞和韩世忠这样的统帅之才,将帅乏人。另外以退位的太上皇高宗赵构为首的主和派强烈反对,甚至孝宗的私人班底里的股肱之臣史浩也不支持北伐,但孝宗是坚决的,他忘不了自己九五之尊,竟然面对小小的金国使臣还要站立迎接,自古未有之耻,怎能让雄才大略的帝王甘心忍受?
经过一番周密的战前安排,隆兴元年四月,宋孝宗启用主战派名将张浚为主帅,统帅二十万大军誓师北伐
张浚此人名气很大,资格也最老,也有满腔的报国之志,然而他志大才疏,既没有统帅之能有没有御敌之策,在北伐开始之初,由于金人猝不及防南宋军队进展顺利,先后收复许多城池,然而由于前线将帅不和致使战机遗失,最终声势浩大的“隆兴北伐”以惨败告终。在此之后宋孝宗依然壮心不死,他又经过几年的准备,启用当时最能战的名将虞允文为主帅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然而虞允文虽战力惊人但也缺乏像岳飞那样的统帅之才,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南宋孝宗面对的对手是金国最为杰出的帝王,人称“小尧舜”的金世宗,金国还处于全盛时期。最终孝宗的第二次北伐也是不了了终。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到: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岳飞空有报国之志,奈何国弱主疑,为奸人所害;宋孝宗满腔热血,却知音难求。历史总是让人充满唏嘘之感,如果岳飞和孝宗是同时代,如果韩世忠、宗泽皆能为用,大宋开创一个可以和汉武帝时代相比拟的强悍王朝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