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迪丽瓦拉
2025-08-01 13:33:21
0

"太祖用心,尧舜之心也。" ----刘安世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治国能力和个人品性是世所公认的。即使对有宋一代因其对外积弱而差评不断,甚至撰写《宋论》指责宋朝诸多统治者的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惟独对赵匡胤的评价是"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

王夫之在《宋论》一书中专门提到了赵匡胤的一份神秘遗嘱,这份遗嘱刻在一块石碑上,被秘密锁于大殿之中,仅有宫中数人知道,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进入大殿拜读。

遗嘱内容总共三条,一是保全前朝皇族柴氏子孙;二是不杀士大夫;三是不加农田之赋。这三条遗嘱充分展现出赵匡胤的忠厚、宽大的胸怀和气度,以及对百姓的爱护之心。

一、以忠厚之心善待前朝子孙

赵匡胤夺的皇位来自后周柴氏家族,按照历届改朝换代的惯例,胜利者惟恐失败者再卷土重来,都是要大肆杀伐,不但要斩首主要人物,甚至常常株连九族,将所有反对者连根拔起,一个不剩才放心。

遍观史册,历代夺位之帝概莫能外,号称一代名君的李世民也未能免俗,他出身更狠,不但将李建成、李元吉斩杀,还将两位兄弟的所有子女全部处死,其中就有刚刚出生的婴儿。

皇位只有一个,皇帝只能一人来当,对于皇帝来说,只要存在有可能威胁皇位的因素就必须铲除,家国天下的封建政治就是如此残酷。

赵匡胤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夺位之后,不但没有将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诛杀,反而封柴宗训为郑王,凡柴氏家族没有真正反对赵匡胤的均未改变地位和待遇,给他们土地进行供养。

史上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表面上将前朝皇族养起来,然后再不断找各种理由削弱打击这部分人,甚至下毒、暗杀无所不用其极,但这一切赵匡胤都没做,甚至可能只是在脑海里掠过这种可能,想都没有深想就放弃了。

从此,柴氏子孙与赵氏江山共存,《三国演义》里柴进就是后周世宗嫡系后人,家里有赵匡胤御赐的丹书铁券,所以柴进才能以平民之身被称为柴大官人,才能不将国法官府放在眼里,这都是赵匡胤给的底气。

赵匡胤确实对前朝皇族仁至义尽,首先,夺权不杀前朝皇族,他是担着巨大风险的,东西被外人抢走了都会想方设法夺回来,更何况这还是皇位呢,全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不能说柴氏家族所有人都能放下这巨大的权力诱惑。

其次,赵匡胤不但自己没有杀柴氏皇族,还能够立下遗嘱,让后人善待柴家,这确实是赵匡胤心胸宽广、性格忠厚所致,除此再找不出其他任何理由

二、以宽大助长文人志气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提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皇帝。

他认为唐末以来战乱不断的重大原因是武将专权,各地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层出不穷,于是推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奉行"文以靖国"思想,大力提升文臣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并采用"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武将的军职,采取强干弱枝政策,加大中央集权。

赵匡胤对文臣非常尊重,曾经有一次与宰相赵普研究如何对北汉用兵的问题,他没有将赵普召进皇宫,而是在一个大雪天的晚上,带领侍卫去赵普家访谈,甚至称赵普妻为嫂,君臣持酒相谈,甚为相得,确定了先南后北的军事战略。

赵匡胤自认是赳赳武夫,但却喜爱读书,对读书人也是重视并真心重用的,他曾明言,宰相要用读书人。

赵匡胤规定宋朝依然采用科举取士的选人用人政策,但是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考官确定后要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与外界联系,防止考题外泄。

赵匡胤对选取的进士进行统一的殿试,取为天子门生,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荣誉感,一方面也避免进士过早站队进入派系,对朝政运行不利。

赵匡胤特别知人善任,平时注重观察每个官员的优点,随时记录下来,以便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他给予官员的俸禄也是十分优厚的。

宋朝的历代皇帝基本遵循了赵匡胤的不杀士大夫的遗嘱,对于犯有错误的肯定处罚,但绝对不会杀死,这也是刑不上大夫的主要来由。

相对于宋朝对士大夫的宽待,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简直是士大夫特别是读书人的黑暗时代,清朝更因屡兴文字狱而成为文人的至暗时期。在朝廷宽大政策之下,文人不用压抑自己的思想,致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

"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主要是源于赵匡胤的宽大,而他对文人的平等对待的态度正是宽大心胸的表现。

首先,赵匡胤对读书人特别是士大夫非常尊重,给他们适当的官职让他们有地位,免他们死罪让他们敢于畅所欲言,这才有"乐园"之誉。

其次,他发给他们厚薪,让他们拥有上等生活的保障,既有地位又有尊严的士大夫当然会知恩图报,赵匡胤深信"得士者昌",这也是他宽大待士大夫的根本原因。

三、以节制滋养百姓生机

赵匡胤确定的"不加农田之赋"的遗嘱,在后世也得到较好地执行。中国古代开疆拓土的元、唐等强大王朝,他们的实力主要建立在赋税的征收之上,宋朝不增加农民的田赋税收,与民让利,经济却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这种表现实是封建王朝中的一个另类。

赵匡胤主张不增加田赋税收不代表不重视经济发展,反而重视程度更高,他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对那些土地最肥沃、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进行直接管辖,特别是对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最为重视。

江南地区成为宋朝人力、物资、科技支撑最集中的地区,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宋朝还引进改良耐旱、早熟的稻种,实现了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甚至一年三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田地产出的经济效益也最好,宋朝利用有限的疆域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巨大繁荣。

赵匡胤在"不加农田之赋"的基本国策基础上,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使用政策,允许土地经过合法程序向地主手里集中,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既然不能与民争利,赵匡胤及其继任者在发展经济上另辟蹊径,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实行"一切弛放,任令通商"的政策,采取公平竞争的原则,严禁非法侵害商人利益,严禁横征暴敛。

中央政府制定商业征收税则,清除地方障碍,扩大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可见商业之繁荣程度,商品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

赵匡胤之所以留下遗嘱,要求继任者"不加农田之赋",论及主要原因,一是赵匡胤节俭本性所致,例如他有一天想吃羊肝,但又担心每天杀一只羊增加财政负担,结果他节制自己欲望,硬是没有吃,这是一位好皇帝的仁善本性。

二是赵匡胤确实爱护百姓,他认为多年战乱后,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政府不应增加农民负担,而应让利于民。

三是赵匡胤转换思路,决定大力发展商业,以商促农,以商补农,取得了明显效果。赵匡胤与民让利,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步入稳步发展的态势,国力蒸蒸日上。

赵匡胤留下的三条遗嘱,基本反映出了他的人格本性和基本治国思想。

赵匡胤心地清正,宽仁大度,对前朝皇族不杀,对士人不杀,历史上他是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个。他虚怀若谷,勤政爱民。对有才学之士尊重,给他们厚薪增加自尊,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能够虚心采纳,不欺民不扰民。

赵匡胤严于律己,崇尚节俭,作为开国之君,天下第一人,却没有骄奢淫逸的思想和做法,究其根本是他常怀敬畏之心,自觉与人平等而无所恃。

赵匡胤的个人格魅力透过这个石碑遗训,真实地烙印在宋王朝的整个历史上,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无怪乎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化中国行丨古人竟然也求“代购...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用于书写文字的竹、木材质载体的概称。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
原创 此...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百姓们民不聊生,很多的百姓被饿死,在那种压迫之下,百姓们只能够揭竿而起,反对元朝...
原创 苏... 在莫斯科郊区,仍然存在着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巨大建筑,它们以其宏伟和规模让人震撼。如大家所知,苏联几乎...
原创 千... ??康熙是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被评为千古一帝,那么康熙有那些...
原创 他... 标题:权谋与悲剧:蒋玄晖的传奇一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如流星般划破夜空,短暂却留下深刻的痕迹...
原创 美... 安德鲁 · 约翰逊出生于1808年12月29日,是美国第十七任总统。 在他之前的前任总统,是大名鼎鼎...
原创 小...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拒守凤翔 李茂贞) 凤翔军阀李茂贞...
原创 女... 丘吉尔是二战时期英国的领袖,他不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文学家,他的《二战回忆录...
原创 古... 日本是一个历史上一直都不安分的国家,其内部势力一直在蠢蠢欲动,伺机扩张自己的领土,这大概是由其自身的...
原创 矫... 胡亥、李斯、赵高三人狼狈为奸,迅速谋划伪造了秦始皇的两份诏书。 一份是给丞相李斯的,在这份假诏书中主...
原创 历... 齐闵王看着面前样貌奇丑的女子说道:“你现在就随我回宫做我的王后吧”。听到齐王这话众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原创 不... 一个人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很正常的事,有时候也会是比较微妙的事。 在宋朝,金...
原创 解...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
原创 消... 地球是一个圆,只要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进,遇山登山,遇海架桥,越过所有的艰难险阻,那么就一定能回到...
原创 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王朝和洋人打过许多战争,但有这六场战争最丢人,具有百万大军的大清王朝,...
原创 明...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 政治家、改革家 ,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这是历史对张居正的定论。 最...
原创 宋... 就因为接受了招安,宋江被无数读者痛骂。这里其实有个矛盾的地方,很多人一边痛骂梁山好汉是强盗土匪,祸害...
原创 蜀... 乱世三国的三位领袖——曹操、孙权、刘备,可谓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政治家,这三位随便拉到某个时代,都能成就...
原创 满...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康熙和雍正皇帝的高级智囊和御用撰稿人,他位居上书房首席大臣...
原创 彭...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