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所以能开创大明的江山,离不开身边的能臣辅佐,毕竟他以前只是个乞丐,即使再有天赋,还是得靠其他人的帮助,而刘伯温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后人还将刘伯温与诸葛亮来比较,认为两人不相上下,甚至刘伯温可能还技高一筹,毕竟他帮助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朱元璋十分听刘伯温的话,当初他曾想灭掉日本却遭到了刘伯温的反对,于是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那为什么刘伯温不想让朱元璋灭掉日本呢?他当时说的话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深思。
?
明朝建立之初,可谓是轰轰烈烈,不仅统一了中原,还让其他的周边小国都俯首称臣。但唯有日本,一直不肯臣服,为此朱元璋派遣了好几个使臣去劝降,但没想到都被日本杀了,这让朱元璋极为恼火,一气之下就想要派人去灭了日本。当时的日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虽然态度蛮横,但并没有抵抗大明的实力,想要灭掉它并不难。但刘伯温却阻止了朱元璋的这一想法,而这并不是因为刘伯温懦弱,而是出于更长远的考虑。
明朝之前的元朝,其实是个实力强大的朝代,有蒙古骑兵组建的部队战无不胜,几乎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而由于元朝频繁地更换皇帝,再加上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政权不稳,很快就被起义军打败,这才有了明朝。随着明朝的国力越来越强大,周边的小国都开始臣服,朝鲜、琉球、爪哇等国都开始向明朝表达衷心。
?
但是日本却特立独行,认为自己跟中原隔着一个大海便狂妄自大起来,还时常骚扰中原的海域。为此明朝派去使臣,一方面是训斥他们的海盗行为,另一方面是劝降,没想到的是日本公然挑衅,不仅杀了使臣还拒不臣服。朱元璋知道之后勃然大怒,直接说要带兵去消灭这个岛国,而刘伯温却劝其三思,认为此时并不适合开战,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刘伯温并非害怕明朝不敌日本,而是根据目前的形式分析认为此时不宜开战。因为明朝建国不久,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好不容易停止了干戈,急需休养生息。如果出征日本必定会劳民伤财,不仅百姓受苦,国库也会因此空虚,这样一来国力也会受到影响,国家的稳定也无法得以保证。万一那个时候北方的元朝余孽想要卷土重来,让明朝腹背受敌,那结局不堪设想。况且即使明朝打败了日本,可是两地相隔一个大海,距离十分遥远,根本无法及时管理,所以这场仗暂时不能打。等到以后明朝的局势稳定了,北方的祸患解除了,再去跟日本算账也不迟。
?
朱元璋听完刘伯温的分析之后,也认为自己确实冲动了,打仗可不是儿戏,不能说打就打,不仅要师出有名,还要有足够的国力去支持战争所需。而根据明朝此时的国情,打仗这件事情能不打就不打,草率行事很可能会为自己召来祸端,让明朝的基业毁于一旦。朱元璋也不是听不进劝诫的人,等刘伯温分析完之后,就打消了攻打日本的想法,毕竟是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王朝,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国运,千万不能马虎。
?
朱元璋虽然放弃了进攻日本的想法,但是面对日本的多次挑衅,他也没有手软。此后每当日本在中原海域为非作歹的时候,明朝军队总是会大力出击,让他们得到教训,这也让日本确实不敢造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敢进犯。可见国家的策略还是得有长远的考量,就算是到了现代也是如此,国家的发展靠得不是打仗谁厉害,而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综合分析局势,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国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