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被毒杀前,为何要拉着李逵一起?只是为了结拜时的承诺吗
迪丽瓦拉
2024-11-02 13:35:03
0

原标题:宋江被毒杀前,为何要拉着李逵一起?只是为了结拜时的承诺吗

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宣誓的场景。英雄因志同道合结为兄弟,结下深厚的义气。但这些誓言和承诺在实践中落实的并不多见,很多人未能像梁山水泊中的宋江、李逵那样“同归于尽”。其原因,除了忠诚和承诺之外,还涉及个人的自私和名誉问题。

宣誓的程序通常包括上香、祭天地祖、杀鸡饮血、宣誓等。这套程序在历史上三国、隋、唐、宋等时期曾多次出现,形成了传统。然而,真正履行宣誓承诺的人却寥寥无几。宋江、李逵等几位生活在梁山水泊的人,在宣誓时发誓“同甘共苦”,并在随后的情况下“同归于尽”,成为一代代传下来的传奇。

宋江中毒之前,决定拖着李逵一起去死。这个决定看似是基于宣誓时的承诺,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基于宋江个人的私心。宋江相信自己一生都是清白的,不想死后被诬陷为叛徒。他在信中邀请李逵“与他商议大事”。其实他是想借此机会,保证李逵不会因为他而陷入再次叛乱的困境。

这种自私就体现在宋江的忧虑之中。他担心自己死后,他的兄弟们会再次背上叛逆之名,给家人带来麻烦,也败坏他的后世声誉。尤其是对于李逵这个勇猛无情的人,宋江更担心梁山解散后,他会再次以自己的名义造反。这是因为李逵向来是那种不计后果、愿意为兄弟牺牲的人。而且李逵单身,没有家人,仍然保持着英雄无畏的态度,这让他更容易受到忠实追随者的欢迎。

李逵是多次救宋江于死地的人,却在宋江赐下的一杯毒酒中被判了死刑。这个情节表现了宋江对李逵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自私与名誉之间的权衡。为了确保李逵不再陷入叛逆的陷阱,他最终选择以死来解救李逵。

总体而言,宋江与李逵的结盟并非纯粹出于忠诚和兄弟之爱。在这段宣誓关系中,自私和个人名誉成为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情节设计不仅让人深入思考正义与自私的斗争,也展现了极端情境下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922年,在东京郊外的一座老洋房里,38个身穿洋装的年轻人整齐地排成两排,低着头,听着管家读父亲写...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心密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写下...
原创 郑...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在位时虽然让国家享有了万国来朝的美誉,但实际上,这...
原创 说... 我们知道,在《说唐》中提到“隋唐十八条好汉”,在《兴唐传》里有“隋唐十六杰”,而在评书《隋唐演义》中...
【三国冰河时代】平民 怎么拿核... 核心结论:武将获取需结合自身氪度选对渠道,零氪 / 微氪靠免费 + 精准囤货,中氪重氪聚焦高性价比渠...
原创 封... 《封神演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其中九尾狐妲己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在商朝灭亡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原创 此... 中国古代刑法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酷刑不仅残忍,而且让人无法想象。像凌迟、五马分尸、炮烙等刑罚,因其血...
原创 多... 在大清朝,长期以来一直忌讳提到“辅政大臣”这个词。这是因为在清朝建国初期,有一位名叫多尔衮的人,他以...
原创 古...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朝廷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机制。它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且贯穿了中国...
原创 古...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不仅仅适用于历史...
原创 赵... 公元191年的幽州大地,寒风刺骨,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年轻的赵云站在公孙瓒的军营中,目光坚定且澄...
原创 蒋... 在民国初期,刺杀事件相当频繁,许多当时的重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丧命。例如,光复会的元老陶成章、国民党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外有列强入侵,内有人民贫困的困境。这一时期对清朝来说非常痛苦,外部...
原创 关... 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陆续进入四川,只有关羽独自留守在荆州,负责守卫大本营。但即便如此,关羽并...
原创 中... 长城的高度或许没有给人留下震撼的印象,但它的存在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有美国学者在《...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赵云的英雄壮举——“千军万马救阿斗”。在...
原创 秦... 一个是帮助秦王嬴政顺利登基的相国,并且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另一个是在嬴政成为历史第一个皇帝之后,帮...
原创 陈... 1969年10月的一天,陈云正在江西的一个招待所房间里沉思,专心致志地进行调研工作。那时他并不是因为...
原创 此...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一个朝代,秦始皇励精图治,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秦...
原创 许... 195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许多身穿军装的将领们端坐一旁,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