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也要有好的执行人,深圳自从被确立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后,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不同于今天,各地都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1985年的深圳每天都在面临无数难解之题,时任市长李灏敢为人先,冲破多重阻碍,创新市场经济体制,为深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李灏是谁?他是怎样成长为深圳市长的,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呢?
01知识分子
1926年,李灏出生在广东省。当时正赶上抗日战争,尽管连年战乱,家境也不富裕,但父母仍坚持供李灏读书。值得一提的是,李灏的哥哥、姐姐都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对年少的弟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李灏从小就感受到了国仇家恨,心中暗下读书报国的决心。
1946年,李灏进入中山大学,成为了农业系的学生。在学校李灏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也接触到了更多的进步思想,1947年他正式参与到革命之中,1949年加入共产党。1953年国家需要很多技术干部,李灏随之应召入北京,从此开启了他长达30年的驻京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经历农业、交通、工业,经济,对外贸易各个岗位,不断增长经验,能力得到进一步历练。
02主政深圳
1983年,李灏已经是国务院副秘书长了。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在广东省有所探索,深圳作为窗口城市,取得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此时李灏被调往深圳,担任市长。改革是场硬仗,需要冒险,顶住压力。而刚刚上任的李灏,就遇到了‘特发外汇案’,该公司涉嫌倒卖外汇被有关部门调查立案,在深圳引发了轩然大波。
李灏了解到深圳原本就要作外汇调剂改革,特发公司不过是想要抢占市场先机做好公司内部的部署,行为合理,但在当时并不合法。李灏意识到如果不对外汇制度做出改革,那么就很难开展工作,所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是纸上谈兵,随后他提出建立外汇调剂中心的意见。
03深化改革
接下来李灏面对的问题更加棘手,土地改革,切身关系到每个民众的利益。要知道我国的土地属于公有制、国家的财产,任何组织不能买卖、转让。想要改革,那就要冒着违宪的风险。对此李灏十分谨慎,他多次派专员去到香港调研学习该地的土地制度,并召集专家小组,研讨深圳的改革方向。而这还远远不够,李灏去到了北京与全国人大委员长和秘书长深入交换意见,提出宪法中对于土地改革的制约。
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宪法修正案,关于土地那条加上了‘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的附加解释。也就是说土地还是归国家、集体所有,但使用权在合法的情况下可以转让。这是土改的巨大突破,在深圳实现了首次破冰。接下来的住房、产权改革亦是一步一个坎,李灏带着相关工作人员,反复测算,吸纳各方意见,付出巨大心血,最终颁布了住房改革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李灏任内出台的鼓励科技人员兴办企业的政策,还促使很多有创业热情的人投身民营企业的创办,任正非就是那时受到政策鼓励,才办的华为。1992年,邓小平来到深圳,开始南方地区的视察工作。他边走边看,听取李灏的汇报,不时称赞深圳的变化之大。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及深圳市取得的成就,表示下一步工作有了抓手。
时光荏苒,回望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国人民纷纷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之中,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和奇迹。处在改革前沿阵地的深圳,更是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诸如李灏这样的掌舵人,他们敢为人先,打破教条主义,遵循市场规律,抱持着谨慎的态度积极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的我们都是时代进步的受益者,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