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末大臣提出过“偷袭东京”的策略?为何北洋水师始终不愿采纳?
迪丽瓦拉
2025-08-02 15:03:09
0

1889甲午海战之前,朝野上下对日本的态度颇为复杂。咸丰十年(1860)恭亲王在英法联军的教训中,

得出要抓住机会提升大清的武器装备与制造技术

,所谓“狼子野心,不守信义”,不得不防。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为首的大臣也深谙此理。英国军官戈登曾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道:“鸿章尝……见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

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吞并琉球,一部人开始把日本当做中国永久的祸患来看待。为抵抗外来压力,着手建立海军力量,

清政府在北洋水师身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对于日本而言,在北洋水师建立之前,日本虽然水军力量高北洋水师一筹,

但是北洋水师建立之后二者差距并不十分突出

。甚至中国在19世纪80年代的偶然造访和1891年的正式访问当中,清朝的海军势力,

还一度刺激了日本扩充海军的计划。

北洋水师作为清朝海军建设高度的一个标志,当时以张之洞、薛福成为代表,提出的对日本采取转守为攻,偷袭东京的策略,

为什么没有被北洋水师所采取

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

1、对日本变法之强的认识

戈登在写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中提到,李鸿章对日本变法的看法:“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弊。

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

,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

在大部分人还对日本抱有旧态度时,李鸿章已经十分肯定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下所取得的成就,

清楚地衡量着中国与日本之间孰强孰弱

。因此不断的坚持要变法,要图强,“窃以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可见李鸿章对日本并不轻视。

甚至还强调中国应当像日本一样积极变法

,不可墨守成规。李鸿章已经先于很多人认识到,日本经过明治变法,早已不能将其当做是一个曾经附庸于自己的弹丸小国。

2、知己知彼,对日本海军的认识

李鸿章明确表示:“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洋人论实力而不讲道理,他们要用兵力压我们,

我们如果只凭口舌争辩

,自然无济于事。战事临头再去筹办防务,肯定措手不及,如果预先防范,日本就不敢来。这样看,

防务不能再拖延了

”。

防备日本确实是当初清朝建立三支主要海军的原因

。适时,日本并未就此停歇,而是以北洋水师为目标,进一步发展自己水师的力量。

然而北洋水军却在畸形的环境当中渐渐停滞下来,

甚至挪用军需给慈禧太后过寿辰

。北洋水师的右翼总兵刘步蟾,曾多次向海军提督丁日昌提出,日本如此增加海军装备力量必定会成为中国的一大麻烦。

建议应该给北洋水师添船换炮

,以待来日。

当时李鸿章不敢向朝廷争取

,直到1894年李鸿章曾上奏说:“即日本蕞尔小邦……岁添巨舰,中国……迄今未添一船……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曾上疏,为他消极防御的战略作辩解,

认为中国舰只不如日本

,数量少速度慢,所以“海上交锋,恐怕不是良策”,“

如果同日舰驱逐于大洋之中

,胜败实在难以预料,万一受挫折,即使赶紧设法购买舰只,也无法应付急需”。

可见对于李鸿章而言,

冒险出击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

。因此基于对日本的认识,李鸿章本人实在是不会做出偷袭东京这种冒进之事,

防御与被动防守才是其对日本的态度

作为北洋水军头号人物,

总领北洋水军一切事宜的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

,对其北洋水军所采取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内弊难除,内政难衡

1、军需难筹与军用难平

自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清朝廷对地方都督的控制力已然鞭长莫及,“东南互保”之类地方对抗朝廷的现象,

到19世纪80年代更加难以掌控。

1988年北洋水师建立,

经费问题就是李鸿章的心头疙瘩。

巨大的财政开销,使得经历赔款与割地的清朝中央政府无力支付水师的经费,

只能依靠各省之间的协济

但各省之间各有考量,

中央摊派给各省的北洋水师协济银两

,等交到北洋水师手里,每每大打折扣。

以西太后为首的皇室又奢靡不已,

在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亲父的示意之下

,李鸿章甚至默认军费流向颐和园。

军费难筹集,再加上北洋水师初创,

上下之间谋利空间甚大

。海军办理军需的人经手几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防范措施,也没有严格设立的规则。

因此,

腐败与贪污军需事所难免。

到了甲午海战就表现出来炮弹不够、子弹都是不良之货。最后甚至默认海军建设的停滞,实在是难以想象。

因此经费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这是其一。

丁日昌在拟定《拟海洋水师章程》上奏朝廷时,

新疆遭受英、俄国侵略

,因此朝廷指出要左宗棠与李鸿章,

主东南海防者则谓宜缓西北,主西北塞防者则谓宜缓东南”

实在是内政之间难以平衡,

在朝廷内外对所谓海防与塞防争论不休

最后采纳左宗棠之意,海防与塞防兼顾。

但是巨大的财政和军员压力

,难以平衡两大难题,这是其二。

“此船一办,每年一切耗用比多,倘积久机关不灵,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这是针对李鸿章,上奏采购铁甲船一事

一些亲王的反对

但是李鸿章本人有强烈表示:“欲求自强,仍非破除成见,定购铁甲不可”。因此,内部虽然支持建设水师,

但朝廷内反对与阻碍亦可随处可见

。两种势力交织一起,

使得李鸿章更不能随意对采取日本转守为攻的策略

,这是其三。

因此,李鸿章想接受“偷袭东京”这一方案,

可实在掣肘太多

,施展不开。李鸿章不可能盯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去偷袭东京,

作为旧政权下围绕着权力轴运转的臣子

,保护大清的延续是皇亲贵族的首要考虑。战争靡费甚大,一朝拿不下日本,就意味着消耗,

清朝是难以支付攻不下日本的后果。

根深蒂固的守疆土,保和局的防御思想

1、企图以外交解决与日本海军交战问题

李鸿章在甲午海战当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竟想依靠其他几个帝国的支持来给日本造成压力

。他告诉清廷:“日,内外俱备,我备为齐,不宜先露军机。”

但是从后续的情况来看,

李鸿章实际一直在寻求英国与俄国能够干预进来

。他还对俄国发公文称,俄国乃是朝鲜的邻国,不能坐视不理。企图以此给日本施加压力,以此来逼迫日本退兵。

在两国保持中立态度后,李鸿章当即选取的战争策略是“撤后,行各国公使并日廷,申前次同撤之约,如彼不依,秋初再图大举。”可见即使战争到了眼前,

李鸿章也并未有太过积极主动的战意。

而是在光绪帝谴责之下,

李鸿章才仓促备战

,光绪帝要李鸿章:“若顾虑不前,徒事延岩,驯致贻误事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1894年日本干预朝鲜之事时,

李鸿章有比较清醒的估计

,在中国阻止日军入朝鲜无效之后,他就致电清政府:“日本屡次借口和约,企图派兵挟制……日军既然来了,恐怕不会马上就走,……

我们应当迅速通知朝鲜政府

,作好应战的准备。”

实际李鸿章很清楚

凭朝鲜一国微弱之兵,姑且还要靠着中国来帮助协调问题,

怎么可能有能力来抵挡日本的侵略。

但他仍旧主张:“南北洋水师严密戒备”,并派出丁汝昌前往仁川,以助军威。而不是主动出击,

对日本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甲午一战失败后,李鸿章为自己不主动作战解释说:“……我们的海军力量,攻别人不足,用来自守还是有余的……说海军的功罪,应当以各海口能否保护、有无失误为准,不应以不自量力,冒险轻进来苛求”。

可见自始至终李鸿章并非是进取之态

2、防御思想从始至终

李鸿章原来的打算就是要依托陆军了进行防御和作战,

他在渤海一带修建大量的炮台

,设置从山东到威海一带的关卡防线,主要是防止若是日本人那天投降过来,也好有个防御之处。

北洋水师的设置并不具有主动出击的目的,

一则是想避免此前鸦片战争中敌人打到家门口的惨痛经历

;二则只是想防御日本万一攻破朝鲜,就军兵临城下的危险。

因此薛福成和张之洞等人主张的,牵制日本主力舰队,派精锐部队进攻日本的长崎、神户等地区的看法,

只是部分人士的一厢情愿

。李鸿章并

不会想承担一旦失败慈禧震怒

,自己一世荣耀毁于一旦的后果。

总结

对于李鸿章为何不采取主动攻击日本的策略,

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局势环境促成的

。李鸿章本人对日本海军的看法,以及内部给出的政治压力和他自己遭遇日本时的态度,都表明其不会采取积极有为的主动策略。

从李鸿章自身的认识和对时局的态度来看,

保守求稳才是他这一北洋提督的上上选择

,断不会轻易冒进。

参考文献:

《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

《李文忠遗集》

《洋务运动》资料丛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卧... 三国时期,蜀汉拥有卧龙凤雏,还有五虎上将,可谓人才济济。他们为了实现汉室复兴的理想,不惜与强大的曹魏...
原创 中...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仅时间上源远流长,而且内容跌宕起伏,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我国是...
原创 五... #历史开讲#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与黑暗的时期。八王之乱的爆发,使得西晋国力迅速走衰,...
原创 说... 张居正执政时期的施政,基本方略和手段是整顿,称为改革是牵强附会的。对于后人强行给他戴上的改革家的桂冠...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大揭秘!多...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
原创 他... 标题:他是崇祯儿子,一生遵纪守法,却让清朝三代皇帝头疼了数十年 xxxxxxxx-xx-xxxx:...
花脚大仙分享:俄罗斯冬宫藏中国... 俄罗斯冬宫藏中国文物巡礼2 花脚大仙分享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俗称“冬宫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
原创 南... 《——【·前言·】——》 在中国的历史中,南北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两千多年,南方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难以超...
原创 此... 1947年8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以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和东满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第十纵队,并打...
原创 夷... #三国风云录# 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经感慨的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刘备,不让他向东攻打孙权...
原创 《... 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周伯通打不赢裘千仞。理由是:第一,裘千仞少年成名,而周伯通那时候还是浑浑噩噩的;...
原创 妲...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下令三妖怪,特别是千年狐狸精妲己魅惑纣王,致使商末天下大乱,西伯侯姬昌带兵起义...
原创 西... 西汉早期为了平息边患,采取了与匈奴和亲的策略。于是后人多有误解,以为那时候的汉军打不过匈奴,才被迫和...
原创 小... 1938年8月上旬,驻扎在皖西地区的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奉命进至安合公路一线,担任袭扰敌人运输的任务。七...
原创 美... 如果在美国的市长竞选中,有人说他管理过中国两年之久,肯定会令人大吃一惊。是我们国家的哪个领导跑去美国...
原创 北... 福祸相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现代,在我国古代更是如此,身处高位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往往一个朝代...
原创 如... 首要说明的是,杨过的资质肯定是够了。天资聪颖。举一反三是杨过的特点,但问题是杨过和谁学,能否学到精髓...
原创 历...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曾有一支特殊的皇族——大理段氏。他们虽为偏居中国南陲的皇室贵胄,但却偏好武学,...
走进牟定新桥 一秒带你“爷青回... 在牟定县新桥镇,藏着牟定铜矿遗落的记忆、承载着辉煌的工业历史、更镌刻着很多人的青春芳华。 新桥镇铜矿...
原创 历... 大多数人在非历史研究中首先了解到“契丹”这一游牧民族,大约是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书中的主角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