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
迪丽瓦拉
2025-08-02 15:02:23
0

说到战国的赵括,大家都知道他是纸上谈兵的代名词。赵括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已经被人们谈论了两千多年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的失败,致使赵国四十多万人被秦将白起坑杀。赵国的有生力量被全部歼灭,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与秦国抗衡。那么,赵国为什么会在这么一场极其重要的战役中,以从未有过实战经验的赵括为将来代替老将廉颇呢?除了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其实还因为赵括特别有名的父亲马服君赵奢,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嘛!

赵奢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将赵奢誉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赵奢其实也算是大器晚成,他在骑兵战术上的运用一直是历代兵家学习的典范,这些都归功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推行。

赵奢在年轻的时候就在赵国骑兵队伍中服役,参加过骑兵大大小小的各种战斗。一直到沙丘之乱,被赵国权臣李兑以赵武灵王近臣叛逆罪清算,才逃到了同是地处北方的燕国。燕国当时同样饱受游牧民族的侵扰,燕王正在招揽人才,对于赵奢这样有着与游牧民族丰富作战经验的骑兵将领很是欢迎。

赵奢在燕国担任北方重镇上谷(在今河北张家口)的守将,带领燕国士兵与游牧民族打过很多次战役。后来因为思念故国,再加上赵国权臣李兑失势,曾经受其迫害的人都陆续回国,赵奢这时也回到了赵国。

回到赵国后,时任国君赵惠文王只给了赵奢一个收税的小官做(田部吏)。即使是这样,赵奢也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工作。赵奢这个税务小官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执法很无私,不畏权贵。

平原君赵胜那可是赵国有名的权贵,前任国君之子,现任国君之弟,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手下有着三千门客。但是就算你再牛逼,你也不能拖欠国家赋税不交。其他人不敢管,可赵奢就敢管,赵奢当场杀了平原君身边九名亲信。这下平原君发怒了,竟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平原君当即要杀赵奢。

赵奢这时就如同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一样: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那把剑的主人将会被我说服放弃杀我,并且将所欠赋税一并交齐。

赵奢对平原君辩解的大概意思是:你平原君贵为赵国权贵,却带头违反国家法令。如果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有法不依,那么国家势必就会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列国就会起兵来犯,国家就会不复存在,那到时候你还怎么做你的权贵。平原君虽然很蛮横,但是他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赵奢的一番话,他听了之后,不但没生气,还很欣赏赵奢宁死不屈、不畏权贵的气节。

这时赵奢的春天来临了,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位很贤能的人,就把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让赵奢负责管理全国的赋税,赵奢成为了赵国的税务局长兼财政部长。自从赵奢任职后,全国税收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足。那么,骑兵出身的赵奢就这么干着税收的文职一直下去了吗?当然不是。

公元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又干回了他的老本行骑兵。这一年赵国出兵攻打齐国,一开战,赵奢就率领手下部队一路狂飙。经过一番厮杀之后,赵国主力部队还没赶到,赵奢就已经把齐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举拿下了齐国的边城商河(今济南商河)。

商河一直是赵惠文王想得到的城市,曾经多次派人攻打都打不下来,结果这次被赵奢的骑兵一举拿下。赵惠文王非常高兴,在国都大摆庆功宴,赏赐了许多财物给赵奢,赵奢把这些财物都分给了手下的士兵。这次小胜展现了赵奢作为军人勇猛的一面,但是还不能称之为名将。让赵奢一战成名的是另一场战争。

公元前270年,秦国举兵进入中原地区,围困了赵国的西北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这是赵国抵抗秦国最重要的屏障,一旦失手,赵国西北方将无险可守。但问题是阏与距离国都太远,容易遭到围困不说,要救援的话,就得劳师动众、长途奔袭。如果一时不能解围,后勤保障将会出现严重问题,到时只能是任人宰割的份。到那时候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连老本都赔上。

对于这种情况,赵惠文王与群臣开会,讨论到底是救与不救。赵惠文王先后问了经常与秦军打交道的名将廉颇和另一名将乐乘,得到的答案都是“路太远,不能救”。问到还不太有名的赵奢时,赵奢很肯定的回答:“救!道远路险地狭,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看赵奢这么自信,也胆大起来,任命赵奢为将,领兵去解阏与之围。

别看赵奢说的斩钉截铁,可出兵后他却变得胆小了,小心翼翼,一路上全在磨洋工。并且不允许所有人询问和谈论有关军事的事情,违令者斩。而秦国的军事策略实际上是围点打援,因此又派了一支部队驻扎在赵国武安(今河北武安)西边,形成掎角之势。

赵奢部队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停下来安营扎寨,一待就是二十八天。秦军在武安西边击鼓呐喊,赵军中的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救援武安,赵奢以违反军令将侦查人员斩杀,至此无人敢再议论进谏军事,赵奢命人加固坚守营垒。

秦军本来张着网就等赵国军队来救援时将其一举歼灭呢,结果发现赵奢消极怠工。不放心,于是派间谍潜入赵军营地打探虚实。赵奢安排人好吃好喝招待着,好言好语的将间谍送出了营地。等着秦国间谍回去将所见所闻一禀报,赵奢命令部队火速集结,连夜向阏与进发。第二天秦国人一睁眼,发现赵奢的部队已经到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秦国军队虽然发现上了当,但是凭借着本身的实力也能应战,只是仓促了点。秦国人知道,赵军这属于长途奔袭,粮草辎重完全跟不上,只要能拖他个三五天,赵军自然不攻自破。所以集结重甲兵等着赵军骑兵的冲锋。结果等了半天,见赵军只是在对面摇旗呐喊,不见一人一马冲锋,就是一支箭都不见放。

正在秦军纳闷这赵奢耍什么幺蛾子的时候,噩耗传来:北山被赵奢抢占了。秦军这才明白又上当了。北山属于此战的绝对制高点,得到了北山就得到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秦军以步兵为主,赵军多是骑兵。几万骑兵从高山上一冲而下,凭借着速度,一下就将秦国的重甲兵冲的七零八落。不可一世的秦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阏与之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第一次遭受惨败,从此再不敢东进直到赵奢去世后,才发动了长平之战。赵奢也因阏与之战一战成名,被赵惠文王赐封为马服君,成为赵国与廉颇、乐乘齐名的顶级将领。

阏与之战后,赵国边境一直很安宁,赵奢也无仗可打,就一直在家教育儿子赵括。他属于名副其实的一战成名,那一战是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他对自己儿子赵括的评价是: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结果长平之战中赵括就真的一败涂地。

虽然说知子莫若父,但我认为长平之战的失败也不能都怪罪于赵括,最起码不全是他的过错。要知道秦国当时为了那一战可是准备了很长时间,举全国之力誓要成功,那可是使出吃奶的劲在玩命,何况秦国实力本身就比赵国强。失败是必然的,只不过若还是廉颇领兵的话,可能还能撑一段时间。赵括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属于攻击型将领,廉颇属于防守型将领,他们的战略战术不一样,但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你说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卧... 三国时期,蜀汉拥有卧龙凤雏,还有五虎上将,可谓人才济济。他们为了实现汉室复兴的理想,不惜与强大的曹魏...
原创 中...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仅时间上源远流长,而且内容跌宕起伏,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我国是...
原创 五... #历史开讲#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与黑暗的时期。八王之乱的爆发,使得西晋国力迅速走衰,...
原创 说... 张居正执政时期的施政,基本方略和手段是整顿,称为改革是牵强附会的。对于后人强行给他戴上的改革家的桂冠...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大揭秘!多...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
原创 他... 标题:他是崇祯儿子,一生遵纪守法,却让清朝三代皇帝头疼了数十年 xxxxxxxx-xx-xxxx:...
花脚大仙分享:俄罗斯冬宫藏中国... 俄罗斯冬宫藏中国文物巡礼2 花脚大仙分享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俗称“冬宫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
原创 南... 《——【·前言·】——》 在中国的历史中,南北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两千多年,南方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难以超...
原创 此... 1947年8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以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和东满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第十纵队,并打...
原创 夷... #三国风云录# 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经感慨的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刘备,不让他向东攻打孙权...
原创 《... 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周伯通打不赢裘千仞。理由是:第一,裘千仞少年成名,而周伯通那时候还是浑浑噩噩的;...
原创 妲...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下令三妖怪,特别是千年狐狸精妲己魅惑纣王,致使商末天下大乱,西伯侯姬昌带兵起义...
原创 西... 西汉早期为了平息边患,采取了与匈奴和亲的策略。于是后人多有误解,以为那时候的汉军打不过匈奴,才被迫和...
原创 小... 1938年8月上旬,驻扎在皖西地区的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奉命进至安合公路一线,担任袭扰敌人运输的任务。七...
原创 美... 如果在美国的市长竞选中,有人说他管理过中国两年之久,肯定会令人大吃一惊。是我们国家的哪个领导跑去美国...
原创 北... 福祸相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现代,在我国古代更是如此,身处高位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往往一个朝代...
原创 如... 首要说明的是,杨过的资质肯定是够了。天资聪颖。举一反三是杨过的特点,但问题是杨过和谁学,能否学到精髓...
原创 历...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曾有一支特殊的皇族——大理段氏。他们虽为偏居中国南陲的皇室贵胄,但却偏好武学,...
走进牟定新桥 一秒带你“爷青回... 在牟定县新桥镇,藏着牟定铜矿遗落的记忆、承载着辉煌的工业历史、更镌刻着很多人的青春芳华。 新桥镇铜矿...
原创 历... 大多数人在非历史研究中首先了解到“契丹”这一游牧民族,大约是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书中的主角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