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1日,日本关东军发表“满洲国”“建国宣言”,宣告“满洲国”成立。在坂垣的胁迫和导演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粉墨登场,出任“执政”,年号“大同”,“首都”长春,改称“新京”,由汉奸郑孝胥任“国务总理”。9月15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确认日本以往“在满洲国领域内”“所享有的一切权益”,并“予以尊重”;确认由日本担任“满洲国”的防卫,“为此需要日本国军队驻扎于满洲国内”。16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宣言,正式承认“满洲国”。日本企图通过签订《日满议定书》,以所谓国际条约的形式把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加以“合法化”,但是谁都清楚“满洲国”是一个十足的汉奸傀儡政权。表面上“满洲国”由一批汉奸当“总理”和各部大臣,但他们只是摆设,各部都由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担任次长,由次长掌握各部的实权。在伪政府中还设立了一个总务厅,由日本人任总务厅长官,总揽伪政府的一切大权。事实上,“满洲国”完全受日本关东军支配,关东军司令官实际上是“满洲国”的太上皇,所谓日本国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是由关东军司令官兼任的。1934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又把“满洲国”改称为“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年号为“康德”。
1932年3月12日,中国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指出“在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各地所造成之状态下”所成立的傀儡政府及其“一切非法行为”,“中国政府及人民,概不承认。”
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关东军司令部对东北实行极端残暴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在“日满共同防卫”的名义下,日本关东军的兵力不断增加,分驻东北铁路沿线大小城镇和军事要地。日军在伪军配合下,经常到各地疯狂地进行“讨伐”。日伪宪兵、警察、特务更是为非作歹,随意逮捕、杀害东北城乡居民。据不完全统计,从1932年至1934年的两年间,因“反满抗日”的“罪名”而惨遭杀害的就有67000多人。
日军统治东北的一个强暴手段是“归屯并户”,并小屯为大屯,后又“并大屯”,强行建立“集团部落”。所谓“集团部落”,就是日伪用烧房、枪杀等手段,强迫分散居住的农民群众到指定的地点,组成由日伪军警直接控制下的大村落。每个“集团部落”一般规定为100户至200户,占地约4万至9万平方米。“部落”四周挖有深沟,沟旁筑了土墙,沟外还围设了铁丝网,四角修有炮楼,有警察、特务监视。每个集团“部落”只设一个出入口,进出需要出示证件,并进行搜身检查。在建立“集团部落”中,日伪军强迫农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和家园,迁到指定“部落”,然后将原村庄烧光,使之变成无人区。整个东北因建“集团部落”而受害者达500万人,约占东北当时人口的1/6.每个“集团部落”都有一部被日伪烧杀抢掠的血泪史。
日本侵略者还在“日满经济一元化”的口号下,通过各种方法,对东北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经济掠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在东北最庞大的殖民掠夺公司,它的势力扩展到东北的各个经济领域。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以煤炭、钢铁等战略物资为重点。日本对东北农村的掠夺更为残酷,它凭借暴力进行大规模的“武装移民”,大量霸占中国农民的土地,还直接抢走大量农产品,“九一八”后东北将近一半的豆类及其制品,近2/3的粮食都被日寇抢走。
日本还在东北实行极其野蛮的劳工政策。大批的劳工是日寇抓来的,他们在工厂、矿山和施工单位,受尽虐待和折磨。超时、过量的劳动,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造成疾病流行,事故不断,成批的工人无辜致死。死了之后就被扔进厂矿附近的山沟里,有些人还未死掉,也被活活地抛入乱尸坑。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许多日本残害中国劳工的“万人坑”。仅在鸡西、鹤岗、抚顺、阜新、北票等煤矿和鞍山、本溪等铁矿以及丰满东山、金县龙王庙等地,已发现50多处“万人坑”,掩埋着60多万具被残害的中国劳工的尸骨。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关东军为了准备北进苏联,每年驱使大批劳工,在关东军工兵部队指挥下,修筑军事设施和军事工程。待工程竣工后,即将这部分劳工秘密杀害。据不完全统计,仅7项工程,就有近3万中国劳工被秘密处死。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对中国人民进行血腥军事镇压和残酷经济掠夺的同时,大力推行奴化教育,摧残中国民族文化,日伪当局提出所谓日语化,把日语列为“国语”,妄图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