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与俄罗斯文化
迪丽瓦拉
2024-11-02 15:06:53
0

原标题:以赛亚·伯林与俄罗斯文化

【内容提要】20世纪俄罗斯的政治灾难,使得以赛亚·伯林格外强调“消极自由”,但俄罗斯文化对他的思想还有着更为复杂的影响。俄罗斯特殊的智性传统引导他进入了观念史研究领域;而面对多元价值与一元诉求间的冲突,19世纪俄国思想家做出的不同选择为伯林阐释和发挥自己的悲剧性价值多元论提供了最佳例证。他将这些思想家区分为“狐狸”与“刺猬”,并充分移情于以富有现实感的赫尔岑为代表的“狐狸”。然而,对俄国保守派思想家的过度轻视也暴露出他的某种“刺猬性”。

本文来源:《俄罗斯研究》2016年第4期

在进入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1909-1997)异常丰富而又矛盾重重的思想世界时,其复杂的文化基因向来被视为打开道大门的钥匙:这是一位出生于俄国里加、以俄语和德语为母语的犹太后裔,年幼时即逃离故乡,求学英伦,并最终在那里成就了自己在观念史和政治思想领域的非凡声望。而在这一系列的文化印记中,俄罗斯经历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恐怕是革命与专制恐怖带来的负面示范。伯林及其研究者都反复提及他在1917年革命中亲眼目睹一名警察被暴民拖行濒死的一幕。伯林承认这给他带来了“一种终生不灭的对肉体施暴的恐怖感”。[①]而成年后的三次访苏经历,则进一步向其展示了对“精神”施暴带来的毁灭性后果。[②]毫无疑问,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极端体验和自己的侥幸逃离,刺激伯林做出了“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的区分,并始终坚持将前者(“免于……的自由”)视为不可稍有退让的底线,而对容易导向一元化的后者(“去做……的自由——去过一种已经规定的生活形式的自由”)抱有极大的警惕。[③]

然而,这些负面记忆绝非伯林与俄罗斯的全部联系。与伯林接触的伊朗哲学家拉明·贾汉贝格鲁(R.Jahanbegloo)“很惊讶他对俄国文化有着非常亲密的感觉”;[④]而对于那些更熟悉伯林的人来说,他一直是别林斯基、赫尔岑、舍斯托夫、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一批俄罗斯思想家、文学家在西方的热心引介者,是“俄国问题尤其是俄国文学和政治评论界的一尊守护神”。[⑤]事实上,在伯林思想与学术理路的形成过程中,俄罗斯文化产生了多重影响。他对俄罗斯知识分子与相关社会、文化现象的丰富阐述,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贵视角;而反过来,在破解那些困扰学界已久的伯林思想谜团时,这些论述可以提供的线索也远比想象中的要多。

一、俄罗斯智性传统与伯林的观念史研究

观念史研究被认为是以赛亚·伯林“最特别的,也许还是最重要的成就”, 1930年代,他因受命写作一部马克思传记而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不乏偶然成分,但由哲学而入历史的研究路向,此后却贯穿其学术生涯。他的多部作品都被冠以“观念史”的副标题,如《维柯与赫尔德:对观念史的两项研究》(Vico andHerder: Two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1976)、《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Against the Current: Essays in theHistory of Ideas, 1979)、《扭曲的人性之材:观念史篇章》(The CrookedTimber of Humanity: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1990)、《现实感:观念及其历史研究》(The Sense of Reality: Studies in Ideasand Their History, 1996)等。[⑥]在这些著述中,伯林凭借渊博学识和罕见的历史想象力,突破现代学科分类的壁垒,对某些中心观念的形成及发挥影响的智性气候进行探查,并致力于再现特定时代与文化中人们关于外部世界与自身的看法。哪怕其政治哲学论说日渐为后辈挑剔和覆盖,伯林在观念史领域的声望也始终未被撼动。

有意思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念史研究对于他所在的牛津、甚至整个英国的学术传统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在缺乏意气相投的同事和支持性的制度背景的情况下,伯林差不多是单枪匹马地为自己创造了一座思想的收容所”。[⑦]当人们好奇伯林对观念史的这种兴趣到底来自何处时,最容易被追溯到的,仍然是他在俄罗斯革命中的见闻:在“人生的这个相当早的阶段”,他已开始受到“自由、平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影响,并意识到政治观点对人类历史与社会生活可能产生的作用。[⑧]而伯林在回忆中,还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线索:青年时代的他在伦敦图书馆读到了亚历山大·赫尔岑的著作。他相信,“正是赫尔岑使我爱上了社会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这就是我研究思想史的真正开端”。[⑨]在《彼岸书》(«С того берега», 1850)、《法意书简》(«Письма изФранции и Италии», 1855)和《往事与随想》( «Былое и думы», 1868)等几部日后最常为伯林引用的作品中,赫尔岑不为任何教条所役,纵谈社会、道德与美学问题,对同时代俄国与一系列西方流亡地的民风民情进行了生动刻画;尤其是通过对各国政党主张、形象以及动荡前后社会风向的近距离考察,为1848年的欧洲革命提供了“尸检”报告。它们无疑为伯林本人的观念史研究提供了范本。[⑩]

但除了这些直接触因,在赫尔岑写作背后那个更为深广的俄罗斯智性与知识分子传统,还为伯林的研究提供了深层底色——对于这一传统,离开苏联后一直坚持阅读俄罗斯经典的伯林有着相当完整的认识。其传记的作者约翰·格雷(John Gray)更直言,正是由于浸淫于这一传统,使得伯林的写作取向迥异于英美同行:

伯林曾经说过(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他对英国经验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毫无疑义的吸取都是经由英美哲学和康德哲学而形成的。然而,在英美哲学那种专业式的枯燥论述与伯林的著作间有一种深刻的差别,这种差别也许不单纯是伯林独特的写作风格问题,也不仅表现为伯林对与他完全不同的思想家具有一种(通过想象的移情作用)深邃的洞察力,而且还表现在他对理智生活和知识分子的责任的理解上,这些都不是英国式的而是俄国式的。伯林最主要的工作,虽然也体现在他力图寻求一种区别于英国经验论的严密而透彻的标准,但更表现在他对理智的作用(这在英国哲学中是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的)的理解上,他把理智看作是一个人与整个人类生活的概念相联系的能力,伯林这种观点的根源仍然扎在俄国的传统中。[11]

事实上,在《辉煌的十年》一文中,伯林曾对这一传统的形成历史与独特内涵进行过详细探讨:在他看来,拿破仑战争对于俄罗斯观念史的意义不亚于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它带来了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使得受教育者开始对自己产生认同的这一共同体内部之贫穷与野蛮感到强烈不安。而此时又恰逢浪漫主义运动兴起,其核心观念“人格完整”与“整体献身”对民族心受挫的俄罗斯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道德热情、社会责任紧密相联,由此形成的“知识阶层”及其历史后果亦回传西方,被伯林判定为“俄国对世界上的社会变化的最大一项贡献”。[12]如下文将讨论的,伯林并不接受俄罗斯知识分子所信奉的那种“真理的完整性”,但他们对机械主义模式的拒斥,在人格与思想、文字间建立的那种强相关性,却赢得了伯林的共鸣。和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伯林所理解的“观念”不仅是理性层面的认识、判断,更蕴含着人对内部与外部世界的那些或显或隐的态度。而正是在捕捉这些态度时,伯林展现了格雷文中提到的那种“想象的移情”能力,这也被公认为其观念史写作能够如此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人们发现,越是那些信念强烈、言辞激烈的“异端分子与魅力型”,他越能“深入内里”,尽显其人格与心态。[13]对于愿为自己所执观念承担一切后果的俄式激情,伯林深感警惕,却也能充分理解和传达其中的诱惑。

关于自己这种移情式的观念史研究,伯林曾经语焉不详地将其描绘为“一种复杂的、含糊不清的、需要借助心理学视野以及丰富想象力的研究工作”。[14]而并非偶然地,《辉煌的十年》对俄罗斯“社会批评”传统的开创者别林斯基的批评方法的引述,恰恰可以对伯林本人的工作加以注解[15]:

任何时刻,他(别林斯基——引者注)若想传达一项文学经验,都用上生命、他整个人,力图捕捉该项经验的本质。……他自己也说过,要了解一位诗人或思想家,你必须暂时整个进入他的世界、任自己受他看法支配、与他的情绪浑同合一,简言之,体悟其经验、信仰及信念。

如果说,别林斯基“就是这样‘体悟’莎士比亚与普希金、果戈里与乔治·桑、席勒与黑格尔的影响”,那么,伯林也是如此“体悟”/“移情”别林斯基以及在其影响下的俄罗斯进步青年的:

他博读群书而教育不足,激情风烈,既无传统教养的拘束,也没有天生温和的脾气,而且动辄陷入道德的暴怒,胸中如沸,不义或虚伪之事当前,即不顾时地、不顾何人在旁,抗声疾斥。追随他的人采用这种姿态,因为他们是激愤的一群。于是,这腔调成为新真理的传统腔调,凡说新真理,都须以受辱之痛犹新之感,出以怒气腾腾之口。[16]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桃园誓言:罗贯中为何要给刘关张... 一、电视剧里的“名场面”与史书的沉默 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刘关张桃园结义堪称“古代兄弟情的天花...
原创 唐... 如果没有唐太宗,恐怕李渊未必能统一中原,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经犹豫不决,正是在这位眼光独具的儿子的支持...
原创 2... 嘿,各位看官!今天咱来聊聊一段明朝历史上颇为传奇的事儿。26 岁的李太后,在那夜深人静之时,突然急召...
原创 司...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
从盛唐到东瀛:和服褶皱里藏着怎... 从盛唐到东瀛:和服褶皱里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 衣褶中的千年对话 当京都艺伎的木屐叩响花见小路的青石,...
原创 唯...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和不可思议的人。尤其是碰到那些有很超前思想的人时候,大...
北运河情缘(云德) | 文学名... 如果以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开辟邗沟为滥觞源头,京杭大运河已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京杭...
原创 古... 古人很崇拜剑,剑,两边开刃,剑身笔直剑尖尖锐,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选传奇。 据考证...
原创 她...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每个人应该都知道,但很多人或许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木兰在军中12年都没被发现是...
原创 李... 人一背时,喝凉水都塞牙;人一走运,门板都挡不住。 李鸿章本是一普通京官,得曾国藩赏识,入其幕府,充其...
原创 夏... 在华夏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夏朝宛如黎明时分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古老中华大地迈向文明时代的征程。...
原创 明... 明朝能够丢掉安南,并非30万大军不顶用,而是自身的问题和安南的问题。 对于明朝自身的问题,很多人都可...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3月9日,“大疆强制员工晚9点下班”的新闻上了热搜。第二天,美的规定18:20后不许有人在公司加班。...
原创 历... 导读:历史上唯一的洋皇后,刚上位便忽悠皇帝,出兵灭掉自己的母国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后都...
原创 末... 外出打仗三年的士兵,返回家乡发现自己娇妻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一个从来不耕田...
原创 晚...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都有骁勇善战之人,像白起、项羽、韩飞之类,因为其战斗力强悍,后人尊称为“战神”...
原创 五... 说起直系军阀,很多人听说这个名词。主要是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出现的,当时北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其中就有直...
原创 明... 明朝第一富豪是谁?不说明朝,应该说历史上第一富豪是谁?绝对不是和珅,而是明初的沈万三,沈大老爷。 ...
原创 朱... 胡惟庸怕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一己之力,让皇帝彻底废除一个职位的丞相。 权力滔天 朱元璋处死胡惟庸之后...
原创 他...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涌现出许多赤胆忠心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心中的主义和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