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终究还是让慈禧小胜一局,只要慈禧活着,满清的根基暂时挖不断。
迪丽瓦拉
2025-08-03 01:03:13
0

(上一篇湘军和慈禧的斗法因审核没过,所以没发布出来,有兴趣的可去百jh同名账号观看)

终究还是让慈禧小胜一局,湘军保住了东南一隅之地。只要慈禧活着,满清的根基暂时挖不断。

1860年.曾国藩成为实至名归的两江总督。朝廷想要瓦解湘军就得从湘军内部想办法。同时又不能太伤曾国藩的脸面。

于是李鸿章成了江苏巡抚,左宗棠成了浙江巡抚。沈葆桢成了江西巡抚。官文成了湖广总督。这样的安排甚为妥当。

既分解了湘军,又让曾国藩没话可说。加上官文遥相呼应。湘军也开始裁撤。满清大佬们总算心里踏实了一点。

但将心比心,原来整个天下都是自己说了算,现在江南反而成了别人的地盘。尤其两江这个交税大户。

两江占大清国四分之一的收入。慈禧看着霸占江南的湖南人,心里总是不得劲,开始盘算下一步动作。

马新贻,进士出身,同时也跟着袁甲三打过太平军。袁甲三是李鸿章一手提拔起来的。也算和湘军有着不大不小的交情。这样的人也不至于让曾国藩太反感。

1868年慈禧突然把马新贻提拔为闽浙总督,马新贻在闹太平军时只是个知县。靠着点功劳终混上了按察使,当年老东家的东家李鸿章还只是巡抚,可想而知马新贻心里有多忐忑。

这里面肯定有了不得的大事情需要马新贻出面。急需了解情况的马新贻赶紧去见慈禧。慈禧见了马新贻几次,外人也无法知道慈禧到底对马新贻说了什么。

马新贻出宫时,满面惊恐,神魂失色。回到家又立下遗嘱,嘱咐儿子们,如果有一天身遭不测,千万别去报仇。可想而知,慈禧给马新贻的任务有多恐怖。

马新贻没去闽浙上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事不在闽浙。也正如他所料,半路上慈禧改令让马新贻去两江任总督。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

没两年,1870年,马新贻在亲随重重保卫下,被张文祥当场刺杀。

这就是满清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慈禧闻讯后大怒,两次派人调查。两次铩羽而归。钦差大臣郑敦瑾死活不敢把真相挖出来。

慈禧亲自询问曾国藩,曾国藩闭口不答。等于慈禧被湘军敲了一闷棍。暂时不敢再打东南的主意。但这并不代表慈禧会忍气吞声。

紧接着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件被放在慈禧的案头。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满清四大冤案。本来一件民间私事,发给刑部按正常规矩办就是。

但慈禧看到一大串和湘军有关的官员名单,可以就此案做点文章。

浙江巡抚杨昌浚,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余杭知县刘锡彤。

刘锡彤把举人杨乃武打成死刑并一路上报到巡抚杨昌浚手里。

当事人杨乃武写血书刘锡彤收受贿赂屈打成招。杨昌浚出身于湘军,是曾国荃得力大将。

杨乃武的同年座师把案件捅到此时的汉人文官首脑,翁同龢的手上。

翁同龢当时任同治的老师,案件自然上报慈禧。慈禧派钦差重审此案。以杨昌浚为首的湘军官僚被处理,牵连当地一百多官员。

这件案子已经不是纯粹意义的平反冤案。成了朝廷和湘军斗法的另一战场。慈禧算扳回一局。也是给湘军的一次警告,天下还是我们满人的,别玩过火。

湘军派系也让出江南一部分权利,保守两江。此后湘军和朝廷达到一种平衡,谁也吃不掉谁。

在直隶没处理好事关洋人的教堂纵火案,曾国藩灰溜溜的返回两江。李鸿章继任。接着湘军在后面的平捻一战中遭到失败。1872年,大清的功臣,晚清的军阀鼻祖曾国藩先生去世。

此后的湘军首脑变更为淮军的李鸿章。

对于慈禧来说,曾国藩还算个比较忠心的汉人,因为如果曾国藩想要造反,也没准真能成。也幸亏曾国藩是儒家学说的忠实门徒,没给慈禧孤儿寡母太多的难堪。

虽然打破了满清以满制汉的基本国策,但也是由曾国藩一手把大清从死亡绝地拉回来,事后也仅仅割了两江一块地盘,没有挟持功劳称王称霸。表面上维持了朝廷的体统。

但慈禧并没有对湘军放松,因为继任的李鸿章是个比曾国藩更难对付的人。李鸿章和洋人的关系远比朝廷对洋人亲密。

这个关系最早出自太平军攻占上海时,当时湘军整体围攻安庆,太平军为了减轻压力,派遣李秀成去攻打上海。上海已经是洋人的地盘。

洋人一力催促朝廷派军解救上海。但是朝廷和洋人互相看不顺眼,二来实在派不出援军,只能把救援命令发给曾国藩。

安庆后面就是南京。打下南京对于湘军来说是块最大的肥肉。谁肯在这时候大老远的去救什么上海。曾国藩没法子,只能凑集20万军饷拿钱买命。

李鸿章这时候是曾国藩的幕僚,虽然有点权但没有官方的认证属于曾国藩的私人幕僚。名不正言不顺,就算打下南京,这个功劳盯的人太多,事后分骨头,李鸿章恐怕也只是得个不痛不痒的编外官员。

所以李鸿章自动请缨,带着20万军饷回安徽老家要人去了。这时期淮军的底子基本成型,像后头的台湾巡抚刘铭传就在这时候加入淮军。

1862年四月,李鸿章率领淮军驻扎上海。并且和上海的西方各国搭上关系。不仅购买西方的武器。甚至和西方一些大佬成了战友。

洋枪队和淮军联手把李秀成赶出了上海。紧接着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在洋人的扶持下,淮军实力逐渐壮大。

在平定捻军的战争中,淮军大出风头。气势已经盖过了曾国藩的湘军和左宗棠的楚军。成为江南新一代的扛把子。

相对于慈禧来说,曾国藩是个重臣,可用可不用。尤其是太平军覆灭以后,慈禧巴不得曾国藩早点退休。

但李鸿章却是慈禧不得不用的能臣,因为他能摆平西方的洋人。

朝廷并不是没有和西方打交道的能人,很可惜这个人就是恭亲王奕?。慈禧绝不会干放虎归山的蠢事。

于是李鸿章就成了慈禧的香饽饽。这也是李鸿章在晚清历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关键原因。但北方是满清仅剩不多的自留地,满清贵族对湘军系到朝廷任职总是会心有余悸。

所以从湘军出来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从来没有入职过满清权力的核心,军机处。就算左宗棠凭借收复新疆的功劳入职军机大臣,但也是百般折腾,左宗棠仅仅在军机处坐了不到一年的冷板凳就打回江南。

但是晚清大事几乎都和西方列强甩不开关系,所以专办洋务的北洋不是核心也成了重心。专业人才李鸿章也就顺理成章的拥有堪比军机大臣的权利。

创建北洋水师,扶持盛宣怀搞军工厂开银行,搞洋务运动都是李鸿章的大手笔。深得慈禧的信重。表面上也缓解了满汉之间的利益矛盾。

满清朝廷惹不起西方列强,靠李鸿章搞定洋人,西洋人靠李鸿章的北洋和大清朝廷谈买卖。扶持大清一起制衡远东的俄罗斯。

李鸿章得不到朝廷拨款开始向西方银行借债,引进西方人才参与北洋水师的建设,携洋人自重反向制衡大清权贵,这就是晚清的三角稳定新格局。三方势力的利益达成平衡。这才是同治中兴的最大原因。

李鸿章炙手可热但也不是一手遮天,朝廷中时不时有满清贵族掣肘,满清看李鸿章不顺眼。

同时汉族文官大臣翁同龢和李鸿章有化解不了的仇恨,带动整个文官集团经常炮轰李鸿章。

加上曾国藩去世,湘军分裂。左宗棠的疆防和李鸿章的海防政策尿不到一个壶里。同出一脉的一部分湘军大佬也不帮李鸿章。

所以李鸿章远没有曾国藩那样幸运。踌躇满志的李鸿章正是因为无法化解这些矛盾,导致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彻底结束了满清的国运。

下一篇,甲午海战后打破了大清三角稳定结构,大清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淮... 在1948年11月爆发的淮海战役中,敌人黄百韬第七兵团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兵力人数的原因,成为了我华...
原创 关... 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是三国演义中最重的兵器,加上关羽精湛的刀法,年轻时的关羽,其攻击力是无与伦比...
原创 唐... 唐玄宗天宝十年,又一次的进士科取士开始了。在当时,国家选拔人才,不仅有科举制,还有察举、世袭等并存。...
原创 岳... 岳飞一生矢志不灭,就是要恢复中原,夺回失地,并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宋高宗赵构为了偏安一隅,甚至不...
原创 李...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诗句非常有画面感,能出现这种场面的王朝,在人们心里只有一个:...
原创 1... 1947年,刘邓大军身陷绝境,一名地下党员悄悄让出一条生路 1947年夏,硝烟弥漫的中原大地上,一场...
原创 原... 曹操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枭雄,之所以能够做到枭雄的位置上,更多的都是凭借着他爱惜人才,杀伐果断...
原创 如...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三绝之中的“义绝”,义薄云天,智勇双全,一身正气,但是他由于短暂“归顺”曹操,因此被...
原创 元... #历史开讲# 蒙古汗廷自窝阔台汗时期,便已然开始对五户丝封地内,诸投下主所享有的特权进行了各项规定,...
国内专家讲述探海寻珍的经历 探... 宁波考古工作者在水下考古。(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海难是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那些沉船...
原创 1... 谁能想到136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明朝崛起的前夜,一位名叫徐达的将领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
原创 此... 导读:说起清朝皇室的外戚世家,有一种说法叫“狼一窝,佟半朝”,“狼”指的是钮祜禄氏家族,“佟”当然指...
原创 亚... 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道,君子与小人之争,通常君子都是吃亏的。因为小人无所不用其极,而...
原创 关... 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对西军大名进行改易,岛津氏和长宗我部氏都原因向家康面见谢罪,奇怪的是,2个家族最...
原创 许... 说起来许褚也是一员猛将了,不仅能战平典韦和马超,对上吕布也能打上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然而在《三国演义...
原创 为...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残暴的皇帝,他修筑长城抵御外敌...
原创 斯... 我们都知道领导苏联最久的要数斯大林了,他在位期间为苏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
原创 宋... 世人皆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这个官职听起来确实不小。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原创 全... 【历史】从民族的角度来说,在世界上有很多强悍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至今产生深刻的影响...
蒋凡回归淘天,现实版“熹妃回宫... 电视剧《甄嬛传》里,甄嬛离宫三年后,雍正在凌云峰的小禅房里递给她一支象征权利和宠爱的金簪,从此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