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岳飞死后南宋反而北伐了,可惜没有了岳少保
迪丽瓦拉
2025-08-03 04:33:20
0

岳飞一生矢志不灭,就是要恢复中原,夺回失地,并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宋高宗赵构为了偏安一隅,甚至不惜杀害岳飞换取苟安。然而在岳飞死后,一直没有勇气和胆略的南宋朝廷却两次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

隆兴北伐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伯琮,是为宋孝宗。

孝宗虽然对高宗十分恭孝,但在国事处理上却大相径庭。

这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吗?

孝宗登基时已经年届不惑,不再是一个青年了。

孝宗刚开始视事听政,立即就起复了“中兴四将”之一的老将张浚,复张浚为枢密使。

这是新天子的一个信号,不再苟且偏安。

孝宗在后宫时就一直留意时局,志在恢复中原故土。据载孝宗每次面见太上皇宋高宗时,“必力陈恢复大计”,但高宗怯敌依旧,“大哥(儿子意),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

但是孝宗还是打着高宗的旗号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当年十月,又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

孝宗这一年改元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寓意不言自明,天子是要兴隆宋室。

四月,孝宗召枢密使张浚入对,当面命其筹襄北伐大事。

可以想见张浚内心的激动澎湃,多年来接到的旨意多是撤退,终于等到进攻的命令了。

才五月,张浚就派濠州(今安徽凤翔)李显忠率部渡江出击。先后收复了灵璧,虹县等几处,继而又攻陷了宿州(今安徽宿县)。

宿州大捷是近十年来最辉煌的胜利。

金军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亲自率兵反击,先被李显忠击退,后又迅速调山东援兵前来。但此时担任偏师的邵宏渊出于和李显忠的私怨按兵不动,有些将官竟带兵临阵脱逃。李显忠孤军奋战,只好趁夜撤离宿州。金军乘势掩杀,在符离追上宋军,李显忠大败,将校死伤不可计数。几天之内宋军还失去了两淮沿岸数处江防重地。

还没过淮河,这次北伐就失败了。

无论是从结果还是过程来看,这次隆兴北伐都和完颜亮随后的南侵同样是不合时宜的草率之举。

虽然敌我实力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目前帝国还不具备明显优势。尽管给岳飞等主战文武昭雪平反,朝野气象为之一新,但是认为恢复中原唾手可得仍是过于乐观不切实际甚至天真了。

从金世宗一登基就能够立刻收拾乱局就可以知道,金国基础尚在,金军至少尚可一战。

孝宗勇于主动索战,力求恢复河山固然可贵,但是这种冲动的情绪化行为充满了盲目性,孝宗以帝国废弛多年的武备遽尔动武,四月给张浚下令,次月张浚就开战了,如此仓促之下必然庙算不周之处甚多,失败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张浚这个人虽然久经沙场,但是战绩一直不是很出众,业绩不佳。当年他不听岳飞的意见,执意任用文官吕祉接手刘光世的部队,致使淮西兵变,部分宋军投降金国,就连高宗都曾说:“宁可亡国,也不用此人。”由于良帅宿将凋零殆尽,孝宗不得不又用张浚。也是无可奈何于蜀中无大将。

正是闻颦鼓而思良将,岳少保何在,岳家军何在?

隆兴北伐虽然失败,但是却是一次精神上道义上的重新雄起。其给汉家子民带来的鼓舞正面意义非同小可。

隆兴北伐随后涌现出了朱熹和辛弃疾这样的时代俊杰。

开禧北伐

绍熙

五年(公元1194年),昏庸无志的光宗被逼退位,太子赵扩在

韩侂胄

赵汝愚

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是为宋宁宗。

这个韩侂胄自恃拥戴定策有功,加之序辈分又是宁宗的堂叔,渐见亲幸于宁宗,掌握了大权。韩侂胄出于政治利益考量,对金态度强硬。

而这一时期在外交上,宋金又逐渐趋于紧张。而宁宗因为不满金国蛮横要求按旧时的君臣礼仪行事,对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满,对金国的态度愈加强硬起来。

韩侂胄敏锐地意识到,有了一个建立盖世殊勋,摆脱自己近幸出身标签的绝好机会。无疑,恢复旧京故土,洗雪国耻,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绝佳效果。帝国南渡后就开始酝酿此事,然而争论了七八十年,也没有任何成果。但是这件事从未在人们心中有所淡忘。

谁能承担这件大业,登高一呼必定万众应从,不仅在当代能博取巨大威望,即便在身后仍会获得传世赞誉。

这些对韩侂胄可以说极具诱惑。

韩侂胄这个人,远不像蔡京、秦桧那样富工心计,也谈不上有什么长远眼光,他能想得到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荣华富贵,是非对错,至及如何向天下交代根本不会考虑。

按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干就完了!”

韩侂胄先大造舆论,将主战派辛弃疾、薛叔似擢升,入朝献策。甚至连年过古稀的陆游也请了出来。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韩侂胄进入了实际备战,命殿前司修造战船,向沿江重镇襄阳增派骑兵,在两淮征训民兵弓手,为了保障有力,连封桩库也打开用了,“取十万缗”。

老实说金国的状况确实也不好,北方的蒙古和鞑靼崛起速度惊人,沉寂多年的契丹人也在信州发动了叛乱。当这些情况被获知后,韩侂胄激动不已。

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宁宗采纳韩侂胄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将岳珂为岳飞所作的辩白文书宣付史馆,并追封岳飞为鄂王。

情况已经逐渐明朗了,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此时进行战争对本朝不利,认为这场战争几无胜算。叶适上书宁宗,认为轻率北伐“至险至危”。

不过主战派们则欢欣鼓舞,已经六十三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并受命参与军事谋划,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激动之下辛弃疾上疏言志“金国必乱必亡”。

不过辛弃疾不是一般的爱国愤青,他长期和家乡山东的抗金人士密切联络,对于金国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虽然他也认为金国的军事力量基础尚在,仍有一战之力,绝非善与之兵,但是辛弃疾仍认为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韩侂胄则不同,他满满的信心来自于出使金国归来的邓友龙。邓友龙归告韩侂胄言,“金饥馑连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韩侂胄遂定北伐。

而邓友龙的消息来源是一个驿馆的接待人员。这显然是个可疑信息源,而邓友龙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缺乏实据充满臆断的主观判断。但是邓友龙的话,正是韩侂胄这种赌徒爱听的。眼下,韩侂胄就在进行她一生最大的一次豪赌。

宁宗改元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取的是宋太祖“开宝”年号和宋真宗“天禧”的头尾两字,以此表示自己的恢复之志。

这些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自当年下半年起,宋金边境冲突就明显增多,而且大多是宋方主动挑起的。金国也注意到了宋的“侵略”企图,开始聚粮备边。

十一月的时候金国发现有宋军大股移动到了秦州、巩州境内,过了新年不久,金人又截获了一份宋方的鱼牒(足见粗疏大意),才知道韩侂胄已经将重兵部署到了鄂、岳一线,金国上下警觉起来,立即移文宋廷,置书谴责,并要求宁宗作出解释并遵照盟约撤军,然后派兵遣将严加防范。

韩侂胄的应对之策就是忽悠(对你们夷虏不必讲什么江湖规矩),以三省及枢密院联名具文回复:系边臣生事,已行罢黜,所置兵马亦已抽去。睁眼说瞎话呗。同时前线将领也装模作样地向边境的金军示好,又安排一批批百姓进入河南边境附近,传扬假消息:宋军增戌是为了镇压盗寇,而且宋军多白丁,给养甚差,饥疾者众,穷蹙不能作战。而坐镇开封的金河南宣抚司使布萨揆信以为真汇报上去,结果他的宣抚司就被撤销了。

这其实是金国内部的形势决定的,金国内起义不断,其他少数民族和女真矛盾尖锐,实在不愿再和宋开战,焦头烂额的金章宗也明确对宋使陈景浚表示了息战之意。

金人前所未有的低调涵容,令宁宗君臣骄气陡涨。韩侂胄于是加紧部署,宁宗干脆加韩侂胄“平章军国事”,韩侂胄收三省印绶于私宅,并成立了一个特别机构“机速房”,负责战时指挥,并任命亲信苏师旦为主事。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竟然掀起了一股反战浪潮,武学生华岳上书,认为此时南宋“将帅庸愚,军民怨恨,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势不固,山砦不修,堡垒不设”,认定这次北伐将“师出无功,不战自败”。结果华岳被削去学籍,遭到监禁。辛弃疾、陆游分别撰文回击华岳。其实辛弃疾心中也惴惴不安,亦提醒韩侂胄不要轻敌“金国士马可观”,但韩侂胄哪里听得进去,秘密向内外诸军传达命令,只等开战了。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四月,宁宗下令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献”谥号,改谥“谬丑”,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此举被认为是平反岳飞冤案最彻底的一次。

同年五月,宁宗下诏北伐金国,史称“开禧北伐”。由于叶适就拒绝起草讨贼诏书,改由直学院士李壁起草,“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言乎远,言乎近,孰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据说陆游闻讯,欣喜若狂。

不宣而战的宋军开局很是顺利。但是金军也并非全无防范,而且金人平时畜牧渔猎,遇有战时征招,挟弓上马即应,凭借“战斗民族”这种全民皆兵的体制优势,很快组织起了反击部队。

不要小看这些驾鹰逐犬的牧民猎户,很快就让轻敌的宋军尝到了厉害。

不久,金军就在东、中、西三个战场上,对宋军发起了全面反攻,宋军迅速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守。

此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又降金叛国,致使战局进一步恶化。

金军反击的势头十分猛烈,没有了岳飞韩世忠的宋军招架不住,丧师无算,淮河防线支离破碎,几乎土崩瓦解。宋廷被迫再次议和,并且按照金邦要求(其实仅是随口一说),斩下了韩侂胄首级送往金邦谢罪。史称嘉定和议。

韩侂胄尽管穷兵黩武,给国家惹来灾祸,但是从道义上讲并无错失。能决然伐金复仇,也算仗义之举。其实杀韩侂胄仅仅是金人和谈的附加条件,金人自己也没多认真,当韩侂胄的人头送去后,金人也大为诧异,“果如此乎?!”

韩侂胄的头颅被漆存,藏贮于军器库,成为了金人永久的战利品。

战争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与理念的沦亡丧失。

帝国的正义感和骨气已经被彻底摧毁了,为求苟安已经可以任人践踏。

这两次北伐,很显然所托不得其人。南宋已经挑不出足够担此重任的英雄人物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历史开讲# ?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继续观看和讨论,感谢支持![比心] 杨...
原创 圆... 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在多数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和无...
原创 此... 曹操曾经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通常酒是用来解忧之物,可...
原创 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女性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的家务劳动,还要承担国家责任,女...
原创 赵...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秦二世胡亥并没有任何政治抱...
原创 这...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名叫徐文金,她是开国大将徐海东的大女儿,她的弟弟是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作为开...
原创 韩... 题记 明明是秦国修的水利工程,为什么叫“郑国渠”?原来,主持此项工程的叫“郑国”,他本是韩国水利专家...
原创 秦... 在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打的最一波三折的应该属于灭楚之战。 始皇帝先派李信率20万大军,初期打的顺风顺...
原创 诸... 说到刘禅,大家可能想到的首先那句“扶不起的阿斗”。他的形象似乎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有人说他傻,葬送了...
原创 晚...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大清从无到有,从昌盛到衰败完整体现了一个朝代的整个生长过程。末期的清朝,成...
原创 村... 翡翠西瓜是当时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宝贝。这是用美国进口的一种玉经过好多年的打磨雕刻,出自于能工巧匠之手,...
原创 多... 一、奇人登场引瞩目 在那广东火车站呀,突然冒出个超级奇葩的人物!这位仁兄名叫爱新觉罗・州迪,那家伙...
原创 诸... 标题:诸葛亮死后姜维搞垮蜀国是玩无间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汉的兴衰犹如一场戏剧,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姜...
原创 比... 【历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每个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那是天壤之别,差异巨大。很多国家人口众多,如欧洲,...
原创 为... 今年年初,河南省原阳县文管所突如其来地在齐街镇麦寨村树碑设立了一块题为“万俟卨故里”的石碑。 石碑正...
原创 曾... 曾国藩在清朝的历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已,慈禧太后把握朝政,她对于朝廷事务基本上...
原创 秦...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
原创 太... 一、太平天国风云起 今天咱来聊聊那段超级刺激的历史 —— 太平天国风云起!话说鸦片战争后呀,中国一...
原创 跟... 三国里面最为贤明的君主就是曹操,在曹魏集团的创业途中,曹操当好了一个伟大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曹操的内...
原创 东... “招延俊秀,举贤任能”东吴孙权任贤使能,突出表现在他一生中四次任命都督上。 东吴有三十多贤良策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