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流传,对如今的文献考察有何影响?
迪丽瓦拉
2025-08-03 13:04:07
0

经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显德七年,后周诸位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即位,史称“宋太祖”。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大地终于结束了长久的分裂状态。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接受是在唐代陆贽文集的成书、《旧唐书》对陆贽奏议文的载引以及文人名家等对其的评点基础之上继续发展的,在北宋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条件下,表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风貌。

北宋是一个商业、科技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朝代,毕昇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的现世直接影响了众多官修类书和私著文集的出现,这不仅促进了陆贽文集的流传,还推动了北宋时期众史学家、政事家和文人墨客等对陆贽奏议文的接受。

与此同时,北宋君臣对陆贽奏议文的推崇,更将其传播途径官方化。故而,本章将从北宋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分析阐明陆贽奏议文在北宋的流传和选录载引情况,结合北宋时期对陆贽及其奏议文的评点与定论,总结该时代的接受情况。

该阶段对陆贽奏议文的接受较唐五代而言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影响了包括欧阳修、“三苏”在内的文臣学者对其辅佐朝堂政事之主张和切近适当之文风的师法与推尊,乃陆贽奏议文接受的逐步繁荣阶段,初步确立了陆贽奏议文的经典性地位。

关于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流传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陆贽文集的版本流传和陆贽奏议文的推尊。陆贽文集自唐代成书为始,便一直处于重新整理、编纂以及不断传播的过程之中,至北宋时期为止已出现了众多版本系统,并受到了以宋真宗、宋白、苏轼等为代表的北宋君臣对其奏议文的推举尊崇,充分体现了其流传的广阔性与官方化。北宋费枢《廉吏传》记载:“陆宣公,一代之儒臣。当时陈论与其行事之迹,后世所共知也。”

由是,陆贽其人其文在北宋的接受程度极高,较之唐五代时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北宋陆贽文集的版本:版本稳定,单行行世

陆贽文集发展至北宋时期出现了多个版本系统,既上承了唐五代的版本目次,又为后代诸注本、刊刻本的形成奠定基础,表现出版本相对稳定,多以单行本行世的特性。探究陆贽文集的版本情况,必须要立足于具体文献资料记载,以概括阐明其版本系统,继而整体把握陆贽文集在北宋的传播状况。

北宋时期陆贽文集有多种版本系统,依据目录文献资料、史书著述以及诗文集记载等分析,在唐五代《陆贽翰苑集》十卷、《论议表疏集》十二卷的基础之上,新增了《陆贽制集》二卷、《牓子集》和《陆贽奏议》十二卷三种版本系统。

《崇文总目》作为北宋时期最大的目录学文献,乃是一本官修书目,其中详细记载了覆盖经、史、子、集四个类别多种古代典籍的书目版本情况,为还原北宋时期各文学典籍的发展、流传以及此后的佚失流变情况提供了考证依据,意义非凡。关于陆贽,《崇文总目》共记载了有关制诰奏议类公文体文集版本三种:《陆贽制集》二卷、《论议表疏集》十二卷(阙)和《陆贽翰苑集》十卷。

在此记载中,《论议表疏集》十二卷后特备注一“阙”字,据此可知,发展至北宋时期《论议表疏集》的具体文本已经亡佚,但所幸其卷数名目尚有迹可循,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陆贽文集版本卷数的流变过程。

至于《陆贽制集》二卷,该卷本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北宋时期亦只见此处有载,故而基本可推断出该版本的流传范围较狭窄,此后或已不再单独结集流行。

《崇文总目辑释》是清代钱东垣在《崇文总目》的基础上辑释整理而成,其中除《陆贽制集》二卷外,剩余两类版本系统记载与《崇文总目》中的记载完全一致。该书虽成书于清朝时期,但因脱胎于《崇文总目》,故可在此作为反映北宋时期陆贽文集版本卷数流传情况的辅证。

在《新唐书》外,北宋时期另有一部纪传体史书《隆平集》对陆贽文集亦有所记录。该书由北宋曾巩编撰而成,因其记载方式较为琐碎简略,故流传不广,然其卷十三《侍从》篇有云:“真宗即位,拟陆贽《牓子集》以献上察。”

由此可知,宋真宗时期还存在陆贽文集的另一类版本——陆贽《牓子集》,该版本被献君王查阅,影响较为深广。在官修史书与目录学著作之外,北宋科技、商业和文化的发展还促进了各类诗文笔记的出现,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即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笔记。

《铁围山丛谈》作为蔡绦流放白州时写的一部史料笔记,其中记载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生活的朝廷掌故、人物逸事等。在记载“御侍”、“小殿直”等相关信息时,蔡绦特意将陆宣公《牓子集》中的内容摘录出来进行示例分析,道:“唐陆宣公《牓子集》‘谏令浑瑊访裹头内人’者是也,知其来旧矣。”

故,北宋时期,陆宣公《牓子集》已在文人墨客中较为流行,其中《牓子集》便为流传的版本之一,这无疑与《隆平集》中提及的陆贽《牓子集》相合,充分证明了在北宋时期该版本存在的真实性。

至于《牓子集》的卷数,《铁围山丛谈》和《隆平集》皆未有具体记载,然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有言:“有《牓子集》五卷”,故而疑北宋时期流传的陆贽《牓子集》实有五卷。

此外,除上述的诸多版本卷数,北宋时期流传的陆贽文集还有一种:《陆贽奏议》十二卷。对于该版本卷数,北宋并未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详细记载。

但《郡斋读书志》曾提及,苏轼在校正并向上进呈陆贽奏议文之时,搜集诸书改校“《陆贽奏议》十二卷”呈上,这是北宋时期苏轼为了献于君王而整理校正的新版本,因此在探究北宋时期陆贽文集的版本系统之时,不应忽略该版本的存在。

综上,北宋时期陆贽文集的版本系统较为多样,但主要可分为五种:《陆贽翰苑集》十卷、《论议表疏集》十二卷、《陆贽制集》二卷、《牓子集》五卷以及《陆贽奏议》十二卷。

其中,《论议表疏集》十二卷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慎佚失,故而后世只能通过北宋时期的相关目录文献来相对还原其流传情况。

由此,这些文集版本在流传过程中主要可总结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至北宋为止陆贽文集的版本情况较为稳定,基本遵从以类相从的原则,且多以单行本行世;一是宋白献上和苏轼进呈的出现,新整理而成了《牓子集》和《陆贽奏议》十二卷,陆贽奏议文得以系统化推尊,继而加以流行。

除此之外,陆贽尚有《遣使录》一卷、《备举文言》二十卷、《陆氏集验方》十五卷行世,这些书目、卷次在《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崇文总目辑释》中有所记载,所以可信度高,但因本文考察的是陆贽奏议文的接受情况,故而不加赘言。

陆贽奏议文的推尊:“取其奏议,缮写进呈”

陆贽奏议文流传至北宋时期为止,其流传范围较之唐五代而言有了逐渐扩大的趋势。于陆贽文集的结集流传之外,北宋君臣皆对陆贽奏议文评价较高,继而以王安石、宋白、苏轼、宋真宗为代表推举尊崇其为奏议文的范本,并接受了其中相关的文学思想,对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文学风格影响深广。

北宋时期作为陆贽奏议文流传与接受的逐步繁荣阶段,朝廷君臣对陆贽奏议文的推尊直接促进了其接受的扩大化与系统化。因此,考察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流传情况,还应考虑到北宋君臣对其的推尊状况。

首先,北宋君臣对陆贽奏议文的推尊其涉及方面有二,主要表现为以王安石为代表之政臣宰相对陆贽忠信人品的肯定,以及以苏轼、宋白为代表之文臣学者对陆贽奏议文政论思想与文学成就的推崇。

故而,北宋陆贽奏议文的流传在朝廷中呈现出臣下对其整理、进呈,君王对其比览、推崇之风貌,这不仅取决于当时的政局环境,亦得益于陆贽奏议文本身的价值意义。

因此,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流传,在朝廷对其的推尊过程中逐渐规范化与普及化。北宋朝廷自对陆贽推尊以来,陆贽奏议文在北宋的地位得以初步确立。究其缘由主要有二:

第一,北宋君臣对陆贽其人忠义品性的肯定与推尊,是促进北宋陆贽奏议文流传的客观政事基础。

即,王安石认为,德宗政局不稳之缘由便在于弃忠用奸,陆贽乃忠信之辈,卢杞乃奸邪之徒。而当今时局稳健与否关键亦在于此,现今君王躬行德义,则建中之变必不可忧。

王安石乃北宋著名政事家、文学家、贤相,其所倡领的“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封建政事统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可谓既具政事眼光,又富文学涵养,故王安石对陆贽所作之评价以及对北宋政局之分析皆具一定代表性。

王安石将陆贽与卢杞作表,应君王之言而进“信忠弃奸”之谏,一方面阐明了知人善任于朝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强调了陆贽乃忠信之榜,对其忠义品性进行了充分肯定与推崇。

是以,陆贽其人忠义品性之形象特征,对北宋朝廷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因而逐步受到北宋君臣的推崇,为其奏议文以朝廷推尊的形式流传奠定了政事基础。第二,北宋朝臣对陆贽奏议文的校正进呈,直接推动了北宋陆贽奏议文流传的官化与发展。

即,北宋文词家宋白对陆贽奏议文十分推崇,继而向宋真宗献拟了陆贽《牓子集》一书,宋真宗即为此任宋白为官,欲予以重用。

由是可知,宋真宗当对陆贽奏议文十分肯定,对宋白之重视直接反映了其对陆贽奏议文之推崇。相关言论,南宋李寿《续资治通鉴长编》亦有所载,可为之辅证也。

无独有偶,苏轼对陆贽奏议文亦十分推崇。元祐八年,苏轼校正结集《陆贽奏议十二卷》向宋哲宗进呈,并反复呈言陆贽奏议文的价值与意义,恳请哲宗细阅熟读且重之思之,以求借陆贽奏议文中所拟谏的政事主张辅佐北宋政局统治,进而促政事以清明,安天下以定邦。

由此,陆贽奏议文经由宋白、苏轼等人之手,完成了对其校正并向君王进呈的推尊之举,其价值与意义逐步得到北宋朝廷的认可与推崇,表现在皇帝方面便是对陆贽奏议文的精心研读并对当局政事的自我反思,宋神宗即曾引陆贽奏议之言论主张与王安石论策,这一举措深表北宋君王对陆贽文论的重视与思考,受其影响较深。

故而,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流传逐渐官化,其推尊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其次,北宋朝廷对陆贽奏议文的推尊其意义主要有二:

一是以宋真宗为代表的皇帝对陆贽奏议文的推尊肯定了该奏论中所蕴含的政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朝政局统治的清明繁荣,此乃其政事意义;一是以欧苏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对陆贽奏议文的推崇继承了该奏议所展现的文体风格,促进了北宋公文创作的变革发展,此当其文学意义。

北宋时期是陆贽奏议文逐渐经典化的重要时期。如果说唐五代已开始重视陆贽奏议文创作的价值意义,那么北宋时期朝廷君臣的推尊以及文人学者的接受则直接促进了其经典化的形成。明代文学家章懋于《题陆宣公奏议》一文中载云:“今观《奏议》一书,若罪己改过之言,用人听言之方,以及备边驭将,财用税法,纤悉毕举,其学之纯粹,盖三百年间一人而已。”

窥章懋此言可见,陆贽奏议文之政论主张涉及面甚广,上至知人善任,下至备边财政,皆有其独到细致的政疏己见。

北宋君王将其置于推尊的地位,实际是对其政事价值的肯定,通过反思借鉴陆贽奏议中所条陈的多项政论主张,直接促进了当朝统治的安定与发展,故而极具社会政事意义。而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北宋文学家通过对陆贽奏议文本的阅读、整理,进一步发掘了其句法与章法的价值所在,通过师法与学习扩大了古文写作的范式,极大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总言之,陆贽奏议文在北宋朝廷的推尊过程中,通过宋白、苏轼等臣子献上进呈以及宋真宗、宋哲宗等皇帝比览推举的方式对陆贽其人其文皆进行了充分肯定与推崇,为其政事文学意义的建构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其流传较之前朝而言,更为稳定化与系统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瘟... 胡适在《实验主义》中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服从...
原创 吐... 文/寂寞的红酒 公元7世纪,世界上兴起了三大帝国,一个是大唐帝国,一个是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个就是吐蕃...
这一次,不得不去晋江了 一座闽南小城 因爱拼敢闯 砥砺奋进 写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 一种发展经验 因高瞻远瞩 传承创新...
原创 有...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历朝历代,只要边防有警,都是群情激昂。 但有些“热血”行动,却“热”得冒冷汗,比...
原创 从... 他早年从军,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被聂荣臻元帅称为“红军过草地时的有功之臣”,他曾参与北平和平谈判,...
原创 日... 日本人亲身体验告诉后人,发生原子弹爆炸时,卧倒掩护是否能活命 二战是世界各国都付出代价的战争,侵略国...
原创 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臣...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幽州称帝) 公元911年,割据幽州...
原创 东...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大国历史,大国不断的崛起,支配世界,在世界为所欲为的历史...
原创 距...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首先品史君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按照唯物史观,历史进程是一种规则的总体...
原创 鲁... #历史开讲# 山东简称鲁,山东人对鲁情有独钟。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是周武王最亲密的弟弟,而且功勋...
原创 俄... 可以很明确的回答道,是的 最早的一次是在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初期,清朝和沙俄进行了长时间的边界争端...
原创 波... 文 探古论今人 编辑 探古论今人 引言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任国王,于公元前...
原创 马... 导语: 在古代,最尊贵的人莫过于皇宫贵族,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享有无与伦比的权利和地位,拥有锦衣玉食的生...
原创 李... 近代的中国处于一个黑暗、血腥的时期,山河破碎,百姓生活艰难,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实力强大的日军,...
原创 相... 南昌起义失败后,奉中共中央之命参加起义的朱老总、陈老总收集余部,转战于粤湘赣边界地区, 寻找立足之地...
原创 战... 国时期,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后来,赵国派赵括代替原来的主帅廉颇,主动出击中了秦军白起设下的埋伏。断绝...
原创 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个人利益,强行进入朝鲜,干涉朝鲜内政。虽然表面看朝鲜战争与我国无关系...
原创 金... 金世宗即帝位后,对官员的任用政策进行不断地完善。其内容如唯才是用,加强法制,改革科举,完善官吏考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