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
迪丽瓦拉
2025-08-03 15:33:00
0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如果能够重见天日,那么在中国所有文物中地位如何?

我们知道,光故宫就有186万件文物,十大镇宫之宝有《平复帖》、永固杯、《清明上河图》等等。可以这么说,

就算把故宫十大镇宫之宝全算上,在传国玉玺面前也是黯然失色的。

电视剧里面的传国玺经常弄的跟个鞋盒子似得,大得不得了,要双手捧着。实际上传国玉玺也就拳头那么大。

这么一枚小小的印章,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忽隐忽现,引起了无数次血雨腥风,最终销声匿迹,杳无踪影。

从秦始皇开始,到刘邦手里,然后是王莽、孙坚、袁术、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皇太极这些人,都有谁拿到过传国玉玺?谁的是真的,谁的是假的?

我们今天来理一理。

今天讲的内容,都严格按照正史上的记载,民间传说的内容一概不采纳。

传国玉玺最早是秦始皇让李斯刻的,上面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也是李斯写的。用的是蓝田玉。而不是民间传说的和氏璧。秦始皇用和氏璧做了传国玉玺这个说法是从北魏才开始的,北魏距离秦始皇已经600多年了,在这之前的记载一直都是说的蓝田玉。

所以,

和氏璧和传国玉玺是两个东西,不能混为一谈。

和氏璧通体白色,产地在湖北或者湖南,李斯做传国玉玺时用的是蓝田玉,蓝田玉有很多种颜色,他用的是蓝田水苍玉,是绿色,或者说青色,产地在陕西蓝田县。很多专家考证过这个问题,从传国玉玺与和氏璧的形状记载,以及参考对照了各类典籍对于它们的记录之后,结论就是

“春秋的和氏璧不可能磨制成帝玺”

传国玉玺到底长什么样呢?史学界对传国玺尺寸的考证认为:“方四寸,高三寸六”,几乎没有异议。秦代每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

所以传国玺9.24厘米见方,高8.3厘米。

上面纽交五龙,是相传龙九子中的螭吻的造型。通体青色,有纹路。底部是李斯写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用的是虫鱼篆字体,可以理解为象形字,就是像虫像鱼一样的图画。刻的是阴文,而不是阳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玺者,印信也。”又说:“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在秦始皇之前,所有人用的印都叫玺。各种材质的都有,玉、金、石、泥块都行。后来秦始皇规定,皇帝用的印才能叫玺,其他人的只能叫印,不能再叫玺了,并且玉这种材质的印也只有皇帝才能用。所以他的这个叫玉玺。其他人的只能叫印章。

比如现在开个公司,我们注册好营业执照之后可以去指定的地方刻公章、财务章、法人章之类的,你可以跟老板说:帮我刻个章。你不能说:帮我刻个玺。

说回来,秦始皇刻的玉玺不是一枚,而是一个大的,六个小的。我刚刚说的是大的,另外六个小的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肯定有人不理解了,天子不就是皇帝吗?为什么还要分成天子和皇帝不同的叫法?

皇帝是从三皇五帝来的,是人间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依然是凡身肉胎,本质上是人。

天子是上天派到人间来的化身,不是凡人,本质上是神。

秦始皇的意思就是说,我作为人,统一了天下,所以我是皇帝。我作为神,掌管天下,所以我是天子,是上天派我来的。

这六个小玺都是干什么用的呢?

皇帝之玺:给诸侯王的来往书信

皇帝行玺:分封诸侯

皇帝信玺:兵符

天子之玺:册封藩属国

天子行玺:传召大臣

天子信玺:祭祀天地

那么最大的那个传国玉玺是干什么用的呢?这颗玺什么都不干,就是供奉在那里。它代表的是上天和来到人间的天子之间的信物。上天安排了自己的化身来到人间,下到凡间管理天下百姓。既然都已经化成人形了,普通人也看不出来了到底谁是这个天子,怎么办呢?

上天给了这个人一个信物,谁有这个玺,谁就是天子,谁就有资格掌管天下。

很多人对“天子”这个词有误解。以为是上天之子,天选之子,上天的儿子。这都是不对的。天子的子是一种尊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君子的意思。

好比孔子,并不是说孔的儿子,孟子并不是孟的儿子,天子也不是天的儿子。这是不对的。在中国古代,子是一种尊称,德行很高,可以称为子。

姓孙,称为孙子;姓韩非,称为韩非子。好比100年前,对那些有社会地位的人称为先生,鲁迅先生、胡适先生,可以这么理解。天子就是天先生,没人比他更高。

天子就是至高无上的那个神。

秦始皇的这七个玺,那六个小的不重要。哪些都是外交部、财务部、人事部用的。最重要的是天和天子之间的信物,那个传国玺才最重要。上天安排的,谁有玺,谁是天子。你说重要不重要?

秦始皇这个玺弄丢过一回,《史记》上说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突然狂风骤起,惊涛骇浪,眼看龙舟就要翻了。秦始皇传国玉玺扔到湖里,瞬时风平浪静。

八年后,秦始皇从陕西省华阴县过,有个人拦路,说,把这个东西交给秦始皇。

他拿过来一看,就是八年前在洞庭湖扔下去的那个。

秦始皇死之后,玉玺就传到了胡亥手里。胡亥死后,到了秦王子婴手里。公园前206年,

刘邦攻破咸阳之后,秦王子婴把玺符节都交给了刘邦。

后来刘邦去了巴蜀,项羽做了西楚霸王,项羽有没有得到过传国玺呢?从《史记》记载来看,并没有。破秦之后,项羽唯一一次跟刘邦要传国玺的机会就是在鸿门宴上。根据史书记载,鸿门宴的时候“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最终,得解归。”根本没有提过把传国玺给了项羽的事情。并且在项羽眼里,传国玺不重要。自己是靠实力说话的。刘邦还需要编造一个斩白蛇的故事神化一下自己,但是项羽认为自己靠的就是“胜天半子”的气魄。

楚汉战争项羽死后,刘邦登基称帝。传国玺就安安稳稳地在西汉皇帝手里一直传到了“王莽篡汉”。

很多人说王莽让自己的堂弟王舜去找太后要传国玺的时候,太后生气直接扔地上了,导致传国玺的“螭”的一角被摔碎了,后来用金子补的。

但是根据《汉书》记载,“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

根据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近臣卫宏的记载: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出,

传国玉玺被扔在地上摔过是可信的,缺了一角是大概率的

,这个缺角的事情到底真假,等会到了孙坚的时候我们还能拿出其他证据出来。等会再说。第三点,两部史书都没有提到镶了金。

所以镶金的说法不可信。

另外,根据当时的工艺,想做金镶玉的工艺还是非常难得。零八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要打造金镶玉金牌,搞得特别费劲。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资料或者相关的纪录片。王莽那时候不会有这种技术。另外说回来,如果有这个技术,王莽也没必要用金来补了,直接用相同颜色的玉来补,更好看。金和玉相比,地位是偏低的。

所以,镶金的说法可以否决了。

东汉建立之后,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一直传到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小皇帝刘辩逃跑的时候什么都来不及带了。等到叛乱结束,再回到宫中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

这次历史上第一次传国玉玺被弄丢。

秦始皇那一次不算。为什么说秦始皇那次丢在洞庭湖不算弄丢了传国玺?理由有两点:

第一,《史记》记载秦始皇把传国玺扔进洞庭湖的八年之后,有人又送回来了。

第二,就算送回来的故事是瞎编的。秦始皇丢了一个,后来又重新刻了一个。也不影响后面这一个成为真正的传国玉玺。

因为秦始皇是始皇帝,他刻的、他用的、他传下来的是哪一个传国玉玺,哪一个就有价值。不管之前他弄丢过多少个。只要最后他只保留了一个、用了一个、传下来一个,这一个就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所以说,从秦始皇开始,从公元前200年开始算,一直到公元200多年,这400多年里这个玉玺一直在汉王朝刘家保管者。传承没有异议,对玉玺的真假也没有异议。从来也没有丢过,虽然短暂的被王莽抢去过,但是很快又回到了汉高祖刘邦子孙的手里。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这个小皇帝刘辩,第一次把玉玺弄丢了。找不到了。

但是没多久,

孙坚在洛阳城南的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玺。

孙坚是谁呢?是三国魏蜀吴吴国皇帝孙权的亲爹。

根据《吴书》记载:

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这里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孙坚找到传国玉玺的可能性高不高?

第二,孙坚有没有可能造了一个假的,对外宣传找到了传国玺?

这两个问题先不回答,我们接着说。

后来传国玺被袁术从孙坚手里敲诈过去了。后来又被人抢了去献给了曹操。

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身边聚集了一大票前朝旧臣。这里面有人是认识传国玉玺的,是能够辨出真假的。

那么这里又有问题了:如果是真的,自然没什么好讨论的。但如果从孙权开始就是弄了一个假的,到了曹操手里还是假的。曹操会不会声张?还是选择秘而不宣,对外依然宣称是秦始皇那个传国玉玺?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为了维护局势,即便是假的,曹操也不会声张。

我推测到曹操这里的时候,传国玉玺还是真的。首先,孙坚当时的地位还不足以称帝,没必要造假。第二,孙坚在洛阳城井里发现玉玺,逻辑上是很靠谱的。并且从弄丢到被发现,时间很短。孙坚既没有造假的必要,恐怕也没有时间和机会。第三,弄丢玉玺的小皇帝刘辩、孙坚、袁术、曹操这些人都是同时代的,有些人是见过真的玉玺的。传国玺是蓝天绿玉,有纹路的。想通过造假骗过那么多人,是非常困难的。第四,没有任何一方指责对方手里拿到的传国玉玺是假的。就算后来三分天下之后,刘备和孙权也只骂曹操是汉贼,而从没说过玉玺是假的,说自己手里的才是真的,没有过。

所以曹操手里的应该是真的。

曹操死之后,儿子曹丕登基称帝。史书上说曹丕在玉玺上刻了字,“大魏受汉传国之宝”。这个是什么史呢?也是正史二十四史里的《辽史》。

但是这个不可信。

《辽史》距离三国的曹丕大概1000多年,在这之前的史料记载中,没有说过玉玺上被曹丕刻了字。

但是从辽史之后,很多人开始说,曹丕刻了字,并且后来的石勒也刻了字。刻的是“天命石氏”。正是因为有这种传言之后,后来冒出来的很多所谓传国玉玺左右两边都开始刻字了。其实是他们造假的时候根据传言来做的。

这个石勒是后赵的开国皇帝,有人说中国历代皇帝中身份最低微的是朱元璋,因为他是要过饭的。石勒比他还要惨,他是当过奴隶的。

石勒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史书。大家可能听过关于他的最出名的一段故事就是评价自己。有一次和大臣一起吃饭,他问徐光,我如果跟历朝皇帝相比,相当于哪一个呢?

徐光说:陛下比汉高祖刘邦和曹操都厉害,仅次于三皇五帝的黄帝。

石勒说:我如果遇到刘邦,我就好好做个臣子,与韩信、彭越一起帮他打天下,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刘秀,我会跟他决一雌雄。至于曹操、司马懿之流,只能欺负孤儿寡母,我看不上。至于说黄帝,那我差得远了。所以我自认为在刘邦和刘秀之间。

从石勒对自己的评价能看出来,他很自信,却不狂妄。

曹丕拿到了真的传国玺,后来到了司马懿家的晋朝。但是从西晋被灭之后,传国玺在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前赵、后赵、冉魏、东晋。

在东晋禅让给刘宋的时候,根据记载,传国玉玺底部的八个字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所以在这个时候,真正的传国玺实际上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

从此之后的唐宋元明清,一直有人说发现了真正的秦始皇传国玉玺。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是真的。

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经消失了1700年了,期待某一天能够重见天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华简与《古文尚书》真伪:清华... 孔传《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增益二十五篇的真伪,堪称中国学术史上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学界依靠传统方法...
原创 如...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他早年间雄才大略,13岁即位,22岁亲政,以令人钦佩的果决除掉了嫪...
原创 我... 文|老达子 本文共3628字,阅读时长大约7分钟 前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五千年...
原创 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 正如唐太宗...
原创 一...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正是阴雨霏霏的时节。 北魏皇帝(孝文帝)拓跋宏率马扬鞭走在队伍前列,...
原创 如... 如果当年亚历山大没有走错路,而是直接进入了华夏境内,那么大秦帝国能否扛住马其顿方阵的冲击? 作为欧洲...
原创 古... 文丨异文录 编辑丨异文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
原创 太... 太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镇国公主,也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她忠于爱情...
原创 苏... 二战爆发后,德国率先对西欧国家发动了进攻,没有多久,西欧的各个国家就臣服德国的闪电战下,整个西欧基本...
原创 卓... 冯太后是北魏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原名冯跋,出生于北燕皇土的卑贱家庭,因其父亲被杀,而被迫作为...
原创 吕... 吕布作为三国时期无可争议的战力第一,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讨论,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就要属...
原创 女... 引言 网上出现了一种说法:女真人之所以能打败辽宋,是因为他们从西亚引进了先进的军工设备,以及营造铁浮...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契苾何力真心归唐 诺曷钵正自唐归国,闻吐蕃大举来侵,自知力不能支,竟遁...
原创 孙... 前言:“打仗你不如我,宫斗我不如你。”这大概就是对于孙策和孙权兄弟俩的客观评价。 自魏国太和元年(公...
原创 4... 导语:在封建制度下,受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使得女性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受到了桎...
原创 是... 今天,大鹏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山东安丘峡山水库四周出现大量蝗虫,水库周围的庄稼已经被蝗虫啃光。 当然...
原创 1... 前言 1955年,党中央为了表彰那些革命战争年代有功的同志,决定对这些革命英雄授衔。这次授衔是对革命...
原创 海... 一幅1890年前后的彩色雕版画《艾弗里追赶莫卧儿宝船》插图:PETERNEWARKHISTORICA...
原创 唐... 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为何立即从长安迁都到洛阳呢。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才智过人,有...
三国乱世里,他被称江东小霸王,... 孙策在三国中,后世的人对他的评价,常常认为没有得到官职是他行军的动机。袁术不给他官,曹操给,帮曹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