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权为何要卸磨杀驴,逼死陆逊?因为陆逊干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迪丽瓦拉
2025-08-03 17:03:45
0

前言

陆逊,这个名字在三国史上可谓是如雷贯耳。但你可知道,这位有名大将,年轻时竟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陆逊:从草莽英雄到东吴权臣

话说陆逊出身江东大族,本该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可这小子偏偏不务正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族中长辈看不下去了,直接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江东霸主孙策那里,想让孙策好好管教管教这个不成器的小子。

谁知这一去,竟成就了一代名将!

孙策一眼就看出陆逊不简单,亲自指导他读书练武。陆逊也没辜负孙策的期望,短短几年就成了文武全才。

"这小子,不得了啊!"孙权接替兄长孙策掌权后,也对陆逊赞不绝口。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此时的陆逊已经成为东吴重臣,他向孙权献上了一个惊天妙计。

"主公,关羽骄傲自满,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时机!"

孙权听罢,大为赞同,立即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迎战关羽。

关羽何许人也?那可是"万人敌"啊!可在陆逊的指挥下,东吴军队竟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击退了关羽,还顺势占领了荆州。

孙权兴奋得手舞足蹈:"好啊!陆逊,你立下如此大功,我封你为右都护!"

就这样,陆逊一步步爬到了东吴的权力巅峰,成为仅次于孙权的第二号人物。

可谁能想到,站在权力顶峰的陆逊,却在不经意间埋下了自己的死亡伏笔。这个伏笔,就藏在东吴的"二宫之争"中。

二宫之争:当权力游戏遇上父爱纠葛

你以为"二宫之争"只是简单的夺嫡之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里头,可有着一位父亲的纠结、一个帝王的矛盾,以及整个东吴朝堂的暗流涌动。

话说孙权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孙和和四儿子孙霸。按理说,孙和作为长子,应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可问题就出在这个"应该"上。

孙权偏偏对这个大儿子不太满意。为啥?因为孙和性格软弱,做事優柔寡断。孙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小子,能扛得起江山社稷吗?"

反观四儿子孙霸,虽然年纪小,但性格刚强,做事果断。孙权每次看到孙霸,眼睛里都冒着光:"这才像个当皇帝的料啊!"

可问题来了,立幼子为太子,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大忌!孙权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来个"双轨制":表面上立孙和为太子,暗地里却更加器重孙霸。

这下可好,整个东吴朝堂都炸锅了!大臣们分成了两派:支持孙和的叫"太子党",支持孙霸的叫"鲁王党"。

有一天,孙权和大臣杨竺密谈,说要立孙霸为太子。谁知这话被孙和的人偷听到了。孙和慌了,连夜找来陆逊的侄子陆胤商量对策。

陆胤一拍大腿:"我叔叔陆逊在朝中德高望重,让他去劝劝孙权吧!"

孙和一听,眼睛一亮:"对啊!快去请陆逊帮忙!"

谁曾想,这一请,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陆逊收到求助信,心想:"这事闹得,我得去劝劝孙权。"于是,他给孙权写了封信,婉转地表达了对废黜太子的担忧。

孙权看完信,勃然大怒:"好你个陆逊,竟敢干涉我立太子的事?!"

就这样,一场看似普通的夺嫡之争,因为陆逊的一封信,瞬间升级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风暴。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我们的主角——孙权。

孙权的帝王心术:为何对功臣痛下杀手?

孙权,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总是与"多疑"、"善变"联系在一起。可你知道吗?他的这些特质,其实都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因——偏执狂症。

让我们来看看孙权的心理变化:

首先,孙权对自己的统治地位极度不安。作为一个靠武力起家的军阀,他深知权力的脆弱性。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宝座安全吗?"

其次,孙权对功臣的提防到了病态的地步。他总是觉得,那些立下大功的将领们,迟早有一天会反过来吞噬他。

有一次,孙权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被大将吕蒙砍了头。醒来后,他惊出一身冷汗,立马下令削减了吕蒙的兵权。

再来看看孙权对陆逊的态度变化。当初,他对陆逊可是赞不绝口,甚至亲自为陆逊写下了"天资聪颖,美德显著,有盖世之功"的褒奖。

可随着陆逊的功劳越来越大,孙权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强。他开始觉得,陆逊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曹操,而自己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汉献帝。

当陆逊插手"二宫之争"时,孙权的妄想症达到了顶峰。他认为,陆逊此举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线。

"这个陆逊,野心不小啊!"孙权咬牙切齿地说。

于是,孙权开始了一系列针对陆逊的打压行动。他频繁派人责问陆逊,给陆逊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终,陆逊在这种高压下郁郁而终。而孙权,则在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后,松了一口气。

但是,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为陆逊的离去而停止。如果陆逊没有死,东吴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若陆逊不死:东吴的另一种可能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假如陆逊没有死,东吴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这个问题,恐怕连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也难以回答。但我们不妨来做个大胆的推测。

首先,如果陆逊活着,他很可能会继续在军事上发挥作用。要知道,陆逊可是有"火烧连营"这样的神操作在身的。如果他能继续为东吴出谋划策,说不定能改变后来被司马昭灭国的命运。

有一次,陆逊曾对部下说:"用兵之道,贵在智取,不在力拼。"如果他能将这种智慧继续贯彻下去,东吴的军事实力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其次,陆逊的存在可能会平衡东吴的政治生态。孙权晚年昏庸,朝政日渐混乱。如果有陆逊这样的老臣在,或许能够稳定局势,为东吴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陆逊生前曾说过:"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如果他能继续辅佐孙权,或许能够为东吴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最后,陆逊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三国"格局的走向。要知道,陆逊可是曾经击败过关羽、诸葛亮这样的名将的。如果他能够继续在军事上发挥作用,说不定能够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然,这些都只是假设。历史没有如果,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果陆逊不死,东吴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陆逊的离去,无疑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总结:

回顾整个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究竟值几何?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惜杀害功臣。

而陆逊,虽然一心为国,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不禁让人深思: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我们应该如何保全自己,又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千古难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真... 《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在历史大势上还是尊重事实,但对于具体的细节,也做出了很多艺术加工。其中...
原创 英... 我国古代历史上,评价高的皇帝基本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除此之外,让人想到的厉害皇帝就不多了。这...
原创 郭... #头条创作挑战赛# ? 郭嘉,字奉孝,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和政治家,生于东汉末年,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军...
原创 到... 【历史】从二战历史来看,德国再次崛起后,在欧洲攻城略地,短短几年内,灭掉十几个国家,占领广阔的领土,...
原创 差... 北宋靖康之耻成为南宋抹不去的伤痛,也是后世很多人对北宋最无奈的叹息。 然而,早在宋真宗年间,宋朝就曾...
原创 长... 首先要说一下,单就长坂坡的形势来说,关羽或者张飞要杀出去并不难 曹军当时在战场上有数十万之多,赵云又...
原创 如...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照样能够击败项羽,有1个人可助他攻略齐国!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如...
原创 作... #历史开讲# 明太祖洪武五年的时候,朱元璋竟然下命将孟子逐出孔庙,并且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
原创 演... 在《三国演义》里,公孙瓒虽然也是一方诸侯,每次遇到敌将却都是第一个首先出马,这主要是因为他手下的武将...
原创 李... 11月24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眼球,而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知名文化传播者李子柒的古装亮相。 ...
原创 明... 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我的室友在寝室,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我的室友发表了一个观点,就是明朝的覆灭和官吏腐败...
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与... 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 百家争鸣被众多学者称为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原创 安... 中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了不少的文物,有不少的盗墓贼,就专门盯着这些大型的古墓,从里面盗取...
原创 他...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应此而立,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一代枭雄千古传唱,也有人因此遗臭万年,在历史这道...
原创 德...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大举进攻苏联,德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莫斯科郊外。德军和苏军...
原创 官...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一百三...
原创 不... 战争难抉择,命运多舛 1、为国抗战,奔赴前线 廖耀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
原创 “... 本文为百家号历史红馆原创首发,商业转载须授权! 在香港电影中,往往不能缺少一个元素和一位人物,那就是...
科教向“新” 区域提“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北宋时期,一场地震导致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城外平原凹陷。斗转星移,凹陷处形成了风...
原创 一... 二战中,有许多神奇的国家,比如意大利,作为轴心国之一,本应该有着强劲的战斗力,结果却成了软脚虾,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