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国父孙中山
并非大总统的第一候选人
,而他最后为什么能力压众人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呢?背后竟然和
科技有关。
这一天他正手捧餐盘自厨房出来为客人上茶时,忽然有一个同事向他大叫一声:“老孙,你有份电报。”说着,那同事把那份来电丢到“老孙”的餐盘中去。孙中山拆阅来电,喜出望外。原来那电报(显然是黄兴打来的)是要他立刻束装回国。因为革命情势发展迅速,
“中华民国”可能即将成立
;一旦成立了,则首任“大总统”,是非君莫属了。
孙中山并没有这位同事的乐观,他自己知道,
虽然他是最有名望的革命者,是全国革命党的精神领袖。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要当上大总统,还是
有一些困难的。
首先,孙中山并没有直接领导辛亥革命
国内“武昌暴动”的关键时候,他正在美国一边打工一边宣传革命,而且这个消息也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毕竟类似的起义他已经组织过十几次了,更何况这次的发动者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次,他的对手都很强。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作为武昌起义的代表,是民国第一任总统的有力人选。
孙中山的竞争对手还有黄兴。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者。而且黄兴是参与了武昌起义的。在1911年10月28日,黄兴即冒险到达汉口,极大的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之前起义军多次被北洋军打败)。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任命黄兴为起义军总司令。之后黄兴指挥了汉口保卫战、汉阳保卫战,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立下了很多功绩。
那为什么孙中山一回国就能胜过黄兴和黎元洪呢?
除了孙中山个人极高的威望以外,还有黄兴的推辞,并且
最重要的是,众人都以为他回国时带了巨款,足以解决新政府最大的问题
缺钱。
政府运作需要大量金钱,扩充后的革命军需要大量的军饷,北伐清廷、与北洋军决战,也都是需要大量的财力的。
没有钱,革命是寸步难行
。所以
大家对孙中山抱有巨大希望
。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经香港回国。刚刚登上上海码头,孙中山就被国内外记者包围。记者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他回来带了多少钱。孙中山则慷慨激昂的回答:
“我身无分文,带回来的只有革命精神!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推翻清朝,誓不罢休!”
他的回答让现场群众都激动不已。
但是既然他没有钱
为什么还能力压黎元洪呢
?
原来虽然那时候孙中山承认了他没有巨款,但当时的信息传播比较落后,全国各地的起义领袖还是误认为他带有巨款。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总统选举会。候选人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三人。参加起义的十七省中,
有十六票都选择了孙中山,黄兴仅得一票,黎元洪则是零票。孙中山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
但是当大家来向临时政府要军饷和各项杂费时,才知道,原来政府还是没有钱。
所以由于
财政困难,
在内外压力
之下,孙中山也只当了4个月的总统,即
被迫让给了袁世凯
。
孙中山回国后立即受到各地将领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认为他是“财神爷”。所以最后孙中山能够以绝对优势当选临时大总统。
如果那时候通信像现在一样发达
,也许黄兴或黎元洪不至于得那么少的票数
。
谢谢观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