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笔谈##三野战将#
作者:桅杆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军迷朋友都知道,粟裕手下有叶、王、陶三员干将。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叶飞长期在粟裕麾下任职,并多次担任副手,两人相互信任,工作配合很好。但当年在浙江省庆元县南阳村,红军内部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并”事件,粟裕抓捕了叶飞。此即南阳事件,险些让叶飞丢掉性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原因?今天就来分析分析。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主要将领。左一叶飞】
(一)南阳事件的经过
南阳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1936年秋天,粟裕约叶飞到庆元南阳村会面。此时,因为临时省委的一些矛盾,叶飞也很想与粟裕当面谈话。两人见面后,叶飞很高兴,当即要汇报一些工作上的事,但粟裕的意思是“晚上吃过饭再说”。
当时,粟裕任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兼挺进师师长,叶飞是闽东特委书记兼闽东独立师政委;在闽浙边临时省委内部,粟裕是组织部长,叶飞是宣传部长,两人的职务是平级的。为什么叶飞要向粟裕汇报呢?这是因为:一来,挺进师出自中央红军的红七军团,闽东独立师是地方红军;二来闽东党组织长期与上级失去联系,迫切需要得到上级组织的领导。所以,在两军会师后,闽东党组织和红军主动提出接受挺进师的领导。
晚饭座位的安排,按叶飞的说法是“如同旧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场景”。酒过三巡,粟裕掷杯为号,坐在两边的人突然把叶飞和闽东的干部抓了起来。叶飞的手脚被绑了起来,背上还绑了一根竹杆,无法动弹。
在押解过程中,叶飞几次提出要与粟裕见面说话,都没有人理他。途中遇到敌军袭击,队伍被打散,押解的人忙乱中朝叶飞开了一枪,打中了叶飞的左腿。因为敌人逼近,押解的人顾不上叶飞,自己跑了。面对逼上来的敌人,叶飞因为腿上受伤,无法跑走,只好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不得不说,叶飞真是命大!这个悬崖有三四十米高,叶飞恰巧挂在树上,没有摔死。后来经过5天的昼伏夜行,才回到闽东根据地,又一次死里逃生。如果没有遇到敌人袭击,按照粟裕后来的说法,当时“受肃反扩大化的影响,存在着混淆两类矛盾的做法,互相错抓了人,错杀了人。叶飞同志如被押送到省委,实在是很危险的”。
【叶飞】
(二)抓捕叶飞是谁下的命令?
有文章说,打中叶飞左腿的那一枪是粟裕打的。但从叶飞回忆录中“几次提出要与粟裕见面说话,都没人理睬”的逻辑分析,这一枪不应是粟裕打的。
是谁要抓捕叶飞?对于这一问题,叶飞在回忆录中说:“后来粟裕同志告诉我,当时是上级命令他扣押我的。”
而粟裕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当时我正活动于闽浙边境之庆元县境,上级以临时省委的名义给我送来一封信,要我乘与叶飞同志见面的机会,把叶飞同志押送省委,并派来一支武装监督执行。”
对于这个命令,粟裕“十分震惊,不知道究竟又发生了什么问题,总觉得双方的矛盾应当在组织的会议上来解决,不应采取对敌斗争的手段。但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扣押了起来”。
对南阳事件的经过,两位当事人在回忆录都有明确记载,只是叶飞说得比较详细,粟裕说得相对简略。至于为什么要抓捕叶飞,这可以从粟裕的回忆录中找到答案,需要从挺进师成立及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说起。
军迷朋友都知道,挺进师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1937年1月失败后,从怀玉山突围出来的部队,奉令组建成立的。当时突围出来的建制部队有1个迫击炮连、1个机关枪连和红21师5连,以及一些轻伤病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一共400多人。挺进师成立后,南下浙西南地区,至当年9月,创建了涵盖5个县的游击根据地。
浙江是蒋军统治的中心地区,当然容不得红军存在。从1935年9月开始,敌人集中32个团的兵力,对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展开第一次“围剿”。
【粟裕】
(三)上级为什么要抓捕叶飞?
当时的挺进师非常弱小,面对强敌进攻,除留下少量兵力在根据内牵制敌人外,主力转移到外线,于10月初到达比邻的闽东地区,与闽东特委及闽东独立师会师。这是两军的第二次会师,在1年前,抗日先遣队曾路过闽东北上。
这次会师,两军群情振奋,十分欢快,共同决定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和军区,统一领导两个游击区的斗争。但没过多久,由于两支队伍都存在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按照粟裕的说法“互相错抓了人,错杀了人,发生了误会,双方都有气”。对于这些矛盾,本应按照组织原则妥善处理,但“上级却想‘统’掉闽东”。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粟裕抓捕叶飞,是执行闽浙边临时省委的命令。粟裕在很多问题上,与上级看法相左,明知这个命令不合适,也只能执行。至于为什么采用“江湖手段”,或许是考虑这种方式不至于双方打起来,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吧。上级之所以下令抓捕叶飞,是想通过非正常手段,解决两个游击区的统一领导问题。当时,对于两军之间的矛盾,不是通过组织程序,而是“采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手段来对待内部矛盾”,即以肃反的手段来解决矛盾,险些酿成悲剧。
全面抗战爆发后,挺进师和闽东独立师都编入新四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粟裕与叶飞彼此信任,密切配合,“没有因为个人意气而影响工作”。这是因为两人组织原则性强,以及博大的胸襟和气度。但不可否认,无论是粟裕还是叶飞,都不可能完全忘记这件事。尤其是事件中险些丧命的叶飞,晚年还认为“有责任对闽浙临时省委当时那段不正常的斗争作出如实的反映”。
【未完待续】